濕熱下註型
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大便有粘液、膿液,急而重。宜清熱燥濕,輔以止血止瀉。
處方:白頭翁30克,五倍子10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赤石脂30克,槐花30克。用水煎服。
加減:血中加地榆炭15g;粘液中加入乳香10克,沒藥10克;慢性體虛加黃芪、黨參、五味子各30克;腹痛劇烈者,加元胡10g,川楝子10g。
下元虛寒型
主要臨床表現為四肢不溫不火,長期腹瀉滑脫,大便有膿液和粘液。治療宜溫而補下元,澀而固。處方:烘姜炭10g,赤石脂30g,訶子15g,肉豆蔻(去油)10g,檳榔炭10g,海螵蛸15g。用水煎服。
單方處方
1,雲南白藥,每次0.2g,每日3次,3~10天為1療程。
2.蒲公英30克,敗醬草30克,紅藤30克,穿心蓮30克,黃柏15克,水煎至150毫升,保持在30℃~40℃。最好保持8小時以上。
3.錫粉,每次口服2片,開水吞服,空腹服用,每日3次。睡前用3-4片錫粉,加40毫升溫水調勻,留作備用。此方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潰瘍面,控制炎癥,促進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