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壹種以持續高血糖為特征的綜合征。主要分為胰島素依賴型(1型)和胰島素非依賴型(ⅱ型),臨床發現約90%為ⅱ型。基礎生理病理是體內胰島索相對或絕對缺乏引起的糖、蛋白質、脂肪和水電解質的代謝紊亂,表現為高血糖、尿糖、糖耐量減低、胰島素釋放試驗異常。癥狀為多飲、多食、多尿、多飲、饑餓、消瘦、疲乏無力,常並發或伴有急性感染、動脈硬化、腎及視網膜微血管病和神經病變。

中醫的“解渴”和“消疳”範疇。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飲食不當,多食肥甘之酒,辛辣香燥,情誌過度,郁怒,或勞累過度,勞累過度,遺傳稟賦,邪毒感染,發熱等因素所致,導致肺、胃、腎受損,熱郁,陰損精虧,氣化異常,津液稍失。疾病分為上中下三種,肺燥胃熱腎虛。肺燥是主因,飲酒過度是“上消”,胃熱是主因,暴食是“中消”,腎虛是主因,小便過多是“下消”。病初以實證為主,中期有虛實,後期有虛。

1,上消,屬於肺實火,上灼熱。也稱為膈肌消除和心臟消除。《蘇文病機、氣、宜救收、解渴論》:“上消者,患於上焦之病,亦稱消病。多喝水少吃飯,大便如常,或小便清晰,直至上焦幹。”主要癥狀是口渴,或甜尿。多為心肺火所致。治療主要是清心潤肺,清胃。方劑有消渴方、麥門冬飲子、二冬湯、人參白虎湯、小智潤燥湯等。亦可因火上升而致病,用八味腎氣丸引火回元治療。水火霽霽,熏蒸上氣,則肺渴而被濕氣所治

2、消中消,又稱消中消、消脾消。屬於脾熱。主要癥狀是肌肉暴食和消瘦,或甜尿。屬於脾胃燥熱。治療宜清胃瀉火,滋陰潤燥,用白虎湯、排附飲、黃連逐毒丸、盛迪八物湯、調胃承氣湯等方劑。或因命門火衰,火不歸元,遊於胃中而成耗者,宜用八味丸。這種綜合征可見於糖尿病和甲狀腺機能亢進。

3、下法,這是內科糖尿病的病癥之壹。屬於腎陰虛,火在下焦。《生肌總錄》稱之為腎消,《醫學簡編》稱之為腎消。癥狀是耳朵發黑,發燙,喝壹兩杯,杯內好像渾濁,如奶油、油等。多為腎水不足,蒸發異常所致。治療應以補腎澀精為主。方劑有六味地黃丸、左歸湯、大補元湯等。陰虛陽亢者,火衰不能化氣,氣虛不能化液,可用桂附八味丸、貴由湯、谷音湯。

癥狀可分為風、寒、暑、濕、燥、火、陽虛、陰虛、表虛、裏虛、陽盛、陰盛、陽厥、上實下虛、心虛、肝虛、脾虛、肺虛、腎虛等病癥。

豫昌老人雲,朋友生病解渴,後來渴不了了,焦慮加重,腳膝酸軟。他給的藥方是白茯苓丸,白茯苓、露比、黃連、瓜蔞根、萆薢、人參、熟地和玄參、石斛和蛇床子各七毛五分,雞內金三十片,微煎。有個醫生說:腎病用黃連犀牛角治心臟有錯嗎?俞曰:腎之胃若閉,胃熱傳於腎,則門大閉,心之陽火直墜腎,心火灼腎,燥不能潤澤。如果用犀牛角和黃連,治療陽亢會更好。取果效,再在六味地黃丸中加入犀牛角,肌肉病就開始了。醫療法

按:此案亦用於治口渴燥熱,滋腎清心,得河間心法。最後,在六味地黃丸中加入犀牛角還是很巧妙的。

以丁甘仁先生為例,尹某,左三部和弦數,右三部滑數,太西細,陽數。見癥狀:飲食不飽皮,精神疲乏,虛損中穴動,自汗,盜汗,頭暈。都是由於陰液虧損,不能含精,肝陽上亢,心神不寧所致。陽虛逼津液泄,汗出過多,胃陰消則谷消。頭面部發熱,出汗後怕冷。camp的不足是因為內部防禦,健康的不足是因為外部保護。脈搏數不減,但相當微弱,導致癥狀消失。顧擬養肺陰以柔肝木,清胃陽,寧心安神,以得陰平陽之秘,水升火降,以漸好。

生地四錢,三錢茯苓,三錢蒺藜,川貝二錢,浮小麥四錢,生白芍壹錢半,左牡蠣四錢,熟女三錢,瓜蔞三錢,肥玉竹三錢,花龍骨三錢,冬蟲夏草二錢,五味子三分。

第二診:心為君官,肝為將官。想到心臟很難,想到肝臟也很難。心肝陰傷,心肝陽亢盛,耗胃陰,胃熱熾盛。食物入胃,不能灌溉五臟,運化筋骨。是以平時飲食為主,雙膝無力,汗為心之液,心之陽逼津液外泄。脈象表現為左三部弦數,右三部滑數,太溪薄,陽盛,唇紅舌亮,舌苔微薄,陰液虧損,虛火發炎。所謂陽獨不生,陰獨不長久。地球大氣必然上升,天氣必然下降。今擬養肺陰柔肝木,蒸騰腎氣,安神定誌,使陰陽協調,成為兩利相生之象。

北沙參三錢,三錢配茯苓,五味子三分,玉竹三錢,麥冬各二錢,牡蠣四錢,白芍二錢,川貝二錢,生地四錢,花龍骨三錢,蒺藜三錢,黃精三錢,浮小麥四錢,金匱腎氣丸四錢。

三診:吃人胃,不生津,起初不為皮,事後不為筋骨,書上說吃也有見證,上壹章已經寫了。陰液衰竭,肝陽霸道,水不控火,火不歸屋。兩種養肺陰柔肝木,益腎陰,安神定誌的藥還在調和。脈弦數更和諧,但細數依舊。還是堅持初衷。如果陰陽調和,水火既濟,那麽胃裏的食物就能生化精微,灌溉到五臟,灑到六腑。第壹是病拖了很久,肯定是不能立功的。

像以前壹樣去吃金匱腎氣丸。五味子、黃精、山藥、三錢、杜仲、三錢、桂心四個穴位。丁甘仁醫案

按:切脈左右,太溪、扶陽、名醫診病。我們應該謹慎,所以不能輕舉妄動。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養肺胃陰,同時用腎氣丸煎服。

經方在糖尿病治療中應用

桃核承氣湯的特點是口渴,口幹急躁,飲水少,皮膚幹燥,尿頻,食欲不振,腹部壓痛,舌尖紅有瘀點,脈沈。空腹血糖達到23.2 mmol/L。

處方:桃仁9g,大黃12g(腰背),桂枝12g,芒硝6g(口服),生地15g,麥冬20g,玄參12g,黃芪15g,甘草6g。每天交1,壹天兩次,交150mlX7。

二、當湯,癥見口渴多飲,易饑,大便幹燥,舌質暗紅,邊緣微紫,脈微澀。取血糖9mm0I,

處方:桃仁12g,大黃9g,水蛭6g,石膏45g,知母18g,麥冬24g,粳米15g,黃連18g,炙甘草10g,每日1次,每次2次,150m|。

三、大黃附子湯,癥見便秘,伴口幹口苦,煩躁失眠,神疲乏力,舌紅有裂紋,舌苔薄黃,脈緩。

處方:附子(先煎65438±0小時)65438±000克,大黃65438±00克,白芍30克,甘草65438±00克

四、柴胡桂枝幹姜湯表現為全身乏力,精神差,易饑,夜尿多,盜汗,身癢,咽幹,口淡,手腳不溫,舌質紅,舌苔白,脈緩。

處方:柴胡10克,黃芩10克,桂枝10克,幹姜,西洋參10克,天花粉20克,生牡蠣(先炒)20克,厚樸花10克,葛根10克,生黃芪10克。

葛根芩連湯的特點是夜間口幹口苦,雙下肢無力,納差,晨起惡心嘔吐,食後腹脹,便溏,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沈細。

處方:葛根20g,黃芩20g,黃連10g,白術15g,厚樸15g,陳皮12g,茯苓15g,天花粉10g,烏梅12g,升麻8g,炙甘草65433。

白虎湯,癥見口幹口渴,體熱,面紅,過食饑,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有力,血糖27mm0l,

處方:人參(另煎)10克,石膏45克,知母20克,生地20克,梔子15克。

茵陳蒿湯,癥見腹脹悶,口幹嗜睡,不欲多飲,神疲乏力,身倦體沈,大便幹結,舌苔黃膩,脈滑。

處方:茵陳15g、梔子6g、大黃6g、厚樸6g、蒼術10g、白術10g、天花粉15g、枳實10g、檳榔10g、黃芩10g、黃連65438。

八、麥門冬湯,癥見四肢細而腹大,面色紅而口幹,口渴多飲,食多而饑,神疲乏力,小便多,大便幹燥,舌質紅,舌苔黃而幹,脈強,血糖16.3mm0|。

處方:麥冬30克,西洋參10克,山藥30克,玄參20克,生地20克,石膏45克,黃連10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甘草6克,大棗6克。

五苓散的特點是口幹口渴,飲水不足,四肢關節腫脹,下肢無力,易感冒,疼痛,舌質淡胖,苔白厚膩,脈幹。

處方:桂枝15g,茯苓15g,白術15g,澤瀉20g,列靈15g,麻黃5g,附子10g,阿莎麗5g。

真武湯的特點是走路時有頭重腳輕的感覺,渴熱飲,尤其是夜間,尿頻,白如米湯,食少,面色蒼白,精神萎靡,氣短懶言,四肢關節冰冷,陽痿,大便成形,壹日壹次,舌暗沈胖,有齒痕,舌苔白膩。血糖15.7mm0I

處方:炒白術60克,茯苓30克,蒸附子20克(先煎45分鐘),白芍30克,幹姜20克,

11.腎氣丸,表現為多飲多尿,神疲乏力,形體消瘦,腰膝酸軟,面色晦暗,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沈細。

處方:熟地黃25克,山茱萸12克,山藥12克,枸杞子12克,茯苓9克,澤瀉9克,肉桂(下)6克,附子(先煎)5克。

十二、吳梅丸,癥狀壹般為怕冷,有時腹脹,手腳不溫,排便正常,好食,腹脹,面色蒼白,舌紅,苔薄,脈沈。

藥方:烏梅30g,細辛6g,桂枝10g,黃連10g,黃柏10g,當歸15g,人參10g,花椒5g,幹姜20g,蒸附子片50g(先煎2小時)。

13.朱令湯,癥見口渴多飲,飲而不飲,煩躁不安,飲後尿頻,有時飲多惡心,形體消瘦,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處方:豬苓15g,茯苓20g,澤瀉15g,滑石30g,阿膠12g,五味子15g,烏梅15g。

14.麻子仁丸,癥見口渴,尿頻十余年,形體消瘦,排便不暢四至五日,面黃,舌紅,苔黃幹,脈細滑。

處方:火麻仁18g、白芍12g、杏仁8g、枳實8g、厚樸8g、黃精20g、生地20g、山藥20g、天花粉30g、黃芩10g、滑石15g、大黃10g。

15.芍藥甘草湯的特點是口幹口渴,口幹咽燥,煩躁不安,腳絞痛,大便幹燥,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弱。

處方:白芍20g,炙甘草10g,玄參15g,天花粉15g,生地10g。

中醫治療最重要的是調整陰陽平衡,促進自身免疫系統的刺激。陰陽失衡導致疾病,

脈象左輕右重的不平衡,就是陽滿陰虛,越低越會,汗死,左右平衡輕,陰滿陽虛,汗越來越多,越低越會死。

寸浮為陽,緩閉為平衡,足沈為陰,左為陰血,右為陽,內外浮動,長短升降,大小有余,陰陽成弦軟,寒熱晚數,氣血滑,左四物湯,右四君子,陰陽兩虛,用八珍湯,氣血陰陽,補虛補實,二寸陰虛,六味地黃,腳無力。

  • 上一篇:高分急求治肌風良方!
  • 下一篇:如何快速準確無情的減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