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腸瘺的治療原則是1。保證維持全身營養和水電解質平衡,提高腸瘺的自愈能力。2.給予大量抗生素控制腹腔感染,適時徹底引流。3.試著了解瘺管的位置和大小。4.保護外瘺周圍的皮膚。5.盡量找到腸瘺的原因,對癥治療。6.對於難以愈合的腸瘺,應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手術治療。(2)腸瘺要分階段治療:1。第壹階段(造瘺管後7 ~ 10天)患者處於造瘺管不穩定期和感染初期,腹腔內感染嚴重,局部有炎癥和水腫。如果修復瘺管的手術經常失敗,會導致感染的擴散;應給予患者禁食、胃腸減壓和腸外營養以糾正壹般情況;給予抗生素,徹底引流腹腔感染病竈,徹底將腸內容物排出腹腔(及時清除傷口暴露或插管引流)。2.第二階段(瘺發生後10 ~ 30天),經過第壹階段的治療,患者逐漸恢復,經引流或治療,瘺口已成為“控制性”瘺。當感染仍較嚴重或繼續發展蔓延時,應積極控制感染,加強營養。特別是全胃腸外營養是提供熱量和氮源的必要手段。3.第三期(造瘺管後1 ~ 3個月),效果好的瘺管經過1 ~ 2期的治療已經愈合或穩定,因為低位腸瘺對營養的影響不大,但當瘺管不愈合時,要及時了解不愈合的因素。常見原因有:(1)瘺管遠端梗阻;(2)瘺管組織已上皮化;(3)結腸粘膜與腹壁愈合,使瘺口呈唇形;(4)瘺管內有異物;(5)瘺口附近膿腫引流不暢;(6)特殊感染或腫瘤的存在。在此期間,重點是找出瘺管不愈合的原因,控制腹腔內感染,特別是腸膿腫,高度懷疑時及時剖腹探查引流膿腫。當然,在b超可以確診的情況下,可以引導穿刺抽膿,註射抗生素,解除術中腹腔廣泛粘連,腸道易損傷的顧慮。4.對於尚未愈合的IV期腸瘺患者,腹部感染得到控制,瘺的局部情況良好。可以考慮進行選擇性手術來消除病因以閉合瘺管。如遠端瘺管梗阻,瘺管切除後應修復;單純唇瘺或管狀瘺無需過多探查腹腔,即可轉向腸腔。當然,當局部吻合是由於特殊感染或腫瘤時,應切除病竈再行吻合。(三)圍手術期管理1。緊急情況下,應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休克,防止腸壁缺血時間過長。術後貧血和營養不良得到糾正。2.擇期手術解決營養不良,必要時靜脈營養,提高手術前後血漿蛋白、血紅蛋白、血維生素C含量,做好術前腸道準備。(四)操作過程中的註意事項1。進行腸切除吻合術時,應將腸切除末端血管鉗夾住的組織切除。用於狹窄、腸扭轉、腸套疊或腸系膜血管損傷、血栓形成等。由腸道病變引起的,在進行腸道切除吻合時,最好多切除壹些,以保證腸末端的正常組織。壹般腸管末端距離壞死腸管(或病變腸管)至少3 ~ 5 cm。2.確保腸吻合端血液循環良好。拔除腸管時,多切除對側腸系膜,保證血液供應。分離腸系膜時,不要太多,腸端不要超過1cm。縫合時,應在腸系膜側取壹部分無血管的腸系膜,以保證血液供應而不損傷所供應的血管。3.腸切除吻合時,不應有局部感染和血腫,縫合時必須將腸黏膜內翻,以保證腸端完整的漿膜面愈合。
上一篇:蒲公英的功效和作用蒲公英怎麽吃可以保肝?下一篇:月亮水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