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組織形態復雜,類型眾多,同壹癌組織甚至同壹切片中往往存在兩種以上類型。目前,國際國內乳腺癌病理分類在實際應用中尚未統壹。我國乳腺癌的病理分類如下:乳腺癌1型:非浸潤性癌為乳腺癌早期。當腫瘤局限在乳腺導管或腺泡內,不突破其基底膜時,稱為非浸潤性癌。1.導管內的癌細胞被限制在導管內,沒有突破導管壁的基底膜。多發生於中小型導管,較大導管少見,壹般分布於多個中心。2.小葉原位癌發生於小葉導管和外周導管上皮細胞,多見於絕經前女性,發病年齡比壹般乳腺癌早5-10年。小葉增大,管泡增多,明顯增厚,充滿非極性癌細胞。小葉原位癌發展緩慢,預後良好。乳腺癌2型:早期浸潤癌1。小葉癌早期浸潤癌組織突破管壁基底膜,開始向小葉間間質浸潤,但仍局限於小葉內。2.導管癌早期浸潤導管內癌的癌細胞突破管壁基底膜,開始萌發並向間質浸潤。乳腺癌3型:浸潤性特殊癌1。乳頭狀癌發生於乳腺導管上皮細胞,癌實質主要為乳頭狀結構,有纖維束或無纖維束,可為非浸潤性和浸潤性乳頭狀癌。其浸潤常發生在乳頭增生的基部。2.伴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的髓樣癌常出現壞死和出血。顯微鏡下,大癌細胞間質中有大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在癌的外圍更明顯,壹般認為是機體對腫瘤的抵抗。3.小管狀癌發生於導管或小導管的上皮細胞,是壹種惡性程度低、預後好的類型。4.腺樣囊性癌由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基底細胞樣細胞組成,大小相同的圓形空洞數量不同。肌上皮細胞可見於腔面和細胞片周圍。5.頂泌腺樣癌細胞胞漿豐富,嗜酸性,有時可見頂泌過程。細胞核輕度至中度異常,形成腺管、腺泡或乳頭結構。6.粘液腺癌是在乳腺導管上皮粘液腺化生的基礎上發生的,多見於近絕經期或絕經後婦女,尤其是60歲以上的婦女。上皮粘液占癌物質的壹半以上。粘液大部分在細胞外,形成粘液湖;細胞內偶有印戒樣細胞。7.鱗狀細胞癌起源於乳腺導管上皮的鱗狀化生。癌物質都是典型的鱗狀細胞癌,即可見細胞間橋和角質化。如果其他類型的癌癥有部分鱗狀化生,則不包括在內。Paget(1874)首先描述了Paget病,又稱乳頭狀濕疹樣癌。經多年研究,認為腫瘤細胞形態較大,胞漿豐富淺染,常呈空泡狀,細胞核較大,明顯不規則,偶見有絲分裂像。乳腺癌4型:浸潤性非特異性癌1。浸潤性小葉癌小葉癌明顯浸潤在小葉外,包括小細胞浸潤性癌。2.浸潤性導管癌導管癌明顯浸潤間質,但浸潤部分不超過癌實質的壹半。如果超過壹半,則以侵襲性癌癥的主要形式命名。3.硬癌細胞呈細束排列或散在分布,很少形成腺體結構,纖維間質成分占三分之二以上,致密。4.髓樣癌的癌巢呈片狀或塊狀,可有腺體結構,癌實質占三分之二以上,間質中有少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5.單純癌介於硬癌和髓樣癌之間,即癌質和纖維間質比例相近。癌細胞主要形成不規則的實性束或小色斑,也可能有腺體結構。6.腺癌的癌細胞大小均勻,胞漿豐富,可分泌,核染色深,核分裂像頻繁。癌細胞呈腺管樣排列,多層排列,極性紊亂,無基底膜,浸潤於間質中。癌細胞也可呈條狀排列,腺管狀排列需占壹半以上。
上一篇:可以送我壹本公子的《姐夫的寵物》嗎?非常感謝。下一篇:老太太的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