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如何用生姜止吐

如何用生姜止吐

生姜是常用藥,也是隨餐食物。經過不同的炮制,分為生姜、幹姜、炮姜、燉姜、姜皮、姜汁六種,俗稱姜六藥。姜的六味藥是壹樣的,但是功效不壹樣。黟縣藥師結合相關文獻將姜六味藥的臨床應用總結如下。

1,姜

姜是姜的鹹食,味辛,微溫。重要的是要用辛辣的方式,所以說“去而不留”。常與麻黃、桂枝、紫蘇葉等配伍。,有發汗解表的功效。姜末和紅糖可以用來煲湯,熱飲,既可用於感冒,也可用於胃痛。生姜有和胃止嘔的作用,可用於各種嘔吐。胃寒嘔吐用半夏,胃熱嘔吐用竹茹、黃連。生姜與大棗配伍,常用作藥物引子。它被引入滋補方中,以補脾胃、增進食欲、促進藥物吸收、提高滋補功效和增強抗體。將魏瑩與桂枝湯混合,桂枝湯是壹種解表藥。與白芍同用,能控制白芍的寒性,並能溫經止痛。與桂枝、白酒配伍,可通陽復脈,如炙甘草湯。配合祛痰藥物,可祛痰止咳。《本草從新》有“宣陽散寒,宣肺解郁,調中開胃,開痰食之”的記載。另外,服用單味姜湯可以解除半夏、天南星、魚、蟹的中毒。資料顯示,生姜對周圍性面癱也有很好的療效。近年來,美國和日本醫學家發現生姜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生姜中的姜酚被人體吸收後,能產生壹種抗衰老物質,抑制體內脂褐素的產生,防止氧自由基侵入人體,減少老年斑和皮膚皺紋的出現。

2.幹姜塊

幹姜是姜的幹燥根莖,既能祛內寒散寒,又能助陽歸陽守,故有“可行可守”之說。常用於脾胃寒證,無論是外寒入侵之證,還是陽虛之虛證。幹姜合高良姜可治胃脘痛;與半夏配伍治療內寒嘔吐;人參、白術治療脾胃虛寒;帶烏頭回陽救逆。用於陽虛之證,可增強附子的陽氣恢復,降低附子的毒性,故有“附子不熱無幹姜”之說據珍珠膠囊記載,幹姜有4,1種助陽的用途。2.驅散內臟的寒氣;3.陰經寒;4治風寒腹痛。最近發現生姜中含有6-姜醇,對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3.生姜罐頭

生姜罐頭是用幹姜炒至表面微黑,也叫黑姜。它味苦而溫,無辛散作用。專治守中焦、止血止瀉,故稱“守而不去”。主要用於虛寒出血、泄瀉,與側柏葉、艾葉配伍治療陽虛失血;白術配伍治療寒性腹瀉。生姜罐頭還有溫經止痛的功效。現代研究證明,生姜罐頭煎劑對應激性胃潰瘍、幽門結紮性胃潰瘍和乙酸誘發的胃潰瘍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4、煨姜

燉姜是姜燉後的名字。姜燉後味辛,溫而不燥,辛辣粉不如姜濃,但其溫補止嘔的效果比姜好。適用於腹痛、嘔吐、腹瀉等病癥。

5、生姜皮

姜皮是姜的皮,辛涼,有調脾利濕的功效。善治水腫、利尿,常與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同用,治各種水腫,利濕消腫。

6.姜汁

姜汁是新鮮生姜的汁液。榨汁去渣後入藥,辛散力強,善化痰止嘔。姜汁是藥丸,有化痰開竅的功效。嘔吐的人可以用姜汁急救。多年來,姜汁與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粉混合制成糊狀,敷於穴位治療慢性氣管炎,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鮮姜的藥用很多,但鮮為人知的是,它可以治水、治火、治燙傷。把姜汁塗在患處可以止痛消腫。據報道,400例用姜汁控水防燙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姜汁還有殺菌、消炎、清潔傷口、增進食欲的作用。

以上討論的生姜的六種用途中,發汗解表選用生姜,化痰溫中回陽選用幹姜,溫經止血止瀉選用炮姜,胃嘔選用煨姜,利尿消腫選用姜皮,嘔吐痰多火水灼選用生姜汁。隨著生姜的使用越來越多,揭示生姜值得進壹步研究和探討。

  • 上一篇:黃鱔血治療口眼歪斜
  • 下一篇:淋巴結腫大吃什麽藥治療效果最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