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朊是長期摩擦和壓迫造成的圓錐形角質層增厚,中央有角質核,尖端深入皮膚,基部外露。多見於年輕人,通常發生在腳底和腳趾。如果雞眼的尖端壓迫神經末梢,行走時會感到疼痛。治療:治療期間可在醫院進行激光燒灼。如果各種方法都無效,可以去除雞眼。預防:預防雞眼首先要矯正足部畸形,穿合適尺碼的寬松鞋,減少局部摩擦和壓迫。
別名雞眼的病理概述雞眼是由於足底或腳趾長期擠壓或摩擦而形成的圓錐形的雞眼狀角質生長物。流行特征發病機理治療應采用熱水浸泡患處,剝去表面角質層,保護周圍暴露雞眼,再塗多種強力角質剝脫劑,如市面上的雞眼軟膏、15% resisto Xin軟膏等。0.3%維甲酸軟膏、10%硝酸銀溶液等。,每隔幾天重復壹次,直到尖端被挖出來。如果玉米沒有被感染,可以通過刨除的方法將其去除。方法用鋒利的手術刀沿角質肥大邊緣做環形切口,用帶齒鑷子夾住,在透明帶上層剝離,挖出雞眼。挖完後馬上走路不疼,但至少2個月可以無痛無毛。若復發,可再挖,壹般1-2次,個別患者5-6次即可恢復。上述挖法可結合外敷進行綜合治療。預防應穿合適而柔軟的靴和鞋,或用壹小塊有孔的海綿墊保護該部位不受壓迫。雞眼的臨床表現為嵌入皮膚的圓錐形角質栓,壹般從針到黃豆大或較大,表面光滑,皮膚表面平坦或略隆起,呈淡黃色或暗黃色半透明。錐尖伸入皮膚,呈楔形,底面平坦,暴露在皮膚外。如果強行切斷其表面的角蛋白,中心可見堅硬的針狀角蛋白栓,周圍有透明的黃色色環,呈玉米狀。大部分是1-2,偶有多發,壹般不易自愈。如果去除致病因素。也可以自然消失。雞眼有硬的也有軟的。硬雞眼通常出現在腳掌、小腳趾外側、腳趾背等骨骼突出或容易被壓迫摩擦的地方,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平坦、堅硬、淡黃色,尖端可達其皮膚的乳頭層。站立或行走時,常因乳頭層感覺神經末梢受壓而產生劇烈疼痛,導致行走困難。相鄰部位兩趾之間的壹趾常發生軟雞眼,被濕氣浸泡,因而變灰發臭。診斷為豆粒大小或更大的錐形角質栓,基部向外呈淡黃色,略高於蟲體皮膚表面,楔形尖端嵌入真皮,行走時疼痛,趾間雞眼常泡軟,需與跖疣鑒別;跖疣分布在腳底各處,不限於受壓部位,但也不是只有壹處。黃豆角質增厚,表面角質化層被強行去除,可露出表皮棘突和真皮乳頭上端的切面及真皮乳頭血管滲出的血液凝結成的小黑點角質軟核,外有角質環。跖疣的發生是因為病毒感染。並發癥的鑒別診斷常發生在經常行走或長時間站立的人群,常與職業有關。其重要誘發因素為局部摩擦和外界壓力,如穿不舒適的靴子和鞋子,足部長期受刺激和摩擦,故雙足常同時發病,多見於較瘦的青壯年。常與慢性角化型足癬有關。
蠐螬可以治雞眼。
先挑老白皮,放蠐螬(金龜子的幼蟲,有的叫地蠶,土蠶,核桃蟲等。在不同的區域)
粉碎它,並在受影響的地方貼上膠帶。
如果腳上有雞眼,試著用以下方法去除。
1.取烏梅10片,研成細粉,放入瓶中,用香油浸泡7 ~ 10天,調成藥膏。將雞眼用溫鹽水浸泡,待其變軟後去掉粗糙的表皮,在雞眼上塗上適量的藥膏,然後用紗布包好。每12小時換藥壹次,3天為壹療程。
2.取地骨皮10g,紅花10g,研成細粉,加適量香油調成糊狀。每晚熱水泡腳後,在雞眼處塗上適量藥物,然後用無毒塑料薄膜覆蓋,用膠帶固定。
3.取蘆薈和少許鹽水,研磨成糊狀。每晚用熱水泡腳後,在雞眼處塗上適量藥物,用無毒塑料薄膜覆蓋,然後用膠帶固定。每日1次,10天為壹個療程。
4.取壹個紫皮蒜,壹根大蔥,3-5個花椒,混合在壹起貼在雞眼上,用膠帶封好。24小時後,去掉膠帶和藥泥,1次不能再用。
5.取六神丸10以上,研成細粉,加醋適量調成糊狀。將雞眼洗凈,去掉表面的角質層,用鹽水浸泡半小時,然後將藥塗在雞眼上,用膠帶固定。每三天換壹次藥。
6.取幾片阿司匹林,用鹽水調成糊狀,然後敷在雞眼上,用熱毛巾敷10分鐘。每天1次,1周為壹個療程。
以上方法使雞眼變軟時,如有破損、出血或化膿,應及時去醫院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