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識別疼痛部位:局限於胸部,多為氣滯或血瘀;輻射到肩、喉、腹,甚至手臂、手指,說明虛已顯現,邪抗已顯現;胸痛貫穿背部,背痛貫穿心臟,多因心脈寒凝或突然失陽所致。
(2)辨病:盛年初痛者多為實證,宜辨為痰濁、陰寒、血瘀;久病老人的虛證應區分為氣虛、陰虛、陽虛。
2.治療原則:病以虛實為主,虛實夾雜。急了就治,緩了就治,還是標本兼治。
3.緊急措施急性發作時可選用以下藥物:心痛舒噴霧劑,對準舌下,每次噴1 ~ 2次;速效救心丸10 ~ 15片,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3 ~ 5粒,舌下含服;川芎嗪註射液120 ~ 160 mg加入5%葡萄糖註射液250 ~ 500 ml靜脈註射;復方丹參註射液12 ~ 20 ml加5%葡萄糖註射液250ml靜脈滴註;參麥註射液40毫升加入5%葡萄糖註射液250 ~ 500毫升靜脈滴註。
4.辨證論治
(1)血瘀
主要癥狀:胸部刺痛,固定,夜間更甚,有時心悸;舌紫暗,脈沈澀。
治療: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處方:地奧心血康膠囊,每次200mg,3次/d,連續服用兩周後改為每次100mg,3次/d;或復方丹參滴丸,每次3片,3/d。
本方以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12g、生地10g、赤芍12g、川芎12g、牛膝12g、桃仁10g、紅花10g、柴胡10g、枳殼10g。
(2)陰寒凝結
主要癥狀:胸痛、背深、呼吸困難、感冒加重、輕度疼痛、面色蒼白、歲末無溫;舌淡,苔薄,脈緊。
治療:溫心楊桐,開鼻散寒。
處方:麝香保心丸,65438+每次0 ~ 2粒,3粒/d。
該方用枳實和大蒜桂枝湯加減。藥用薤白10克、枳實10克、桂枝10克、附子10克、阿莎麗3克、幹姜6克。
(3)痰瘀
主要癥狀:重度胸悶伴輕度心痛,重則痰多氣短,陰天、冷天易發作或加重,伴乏力、厭食、口黏、惡心、咳嗽、吐痰、吐痰;苔白膩或滑,脈滑。
治療:通陽瀉濁,化痰散結。
處方:瓜蔞蔥白半夏湯。藥用瓜蔞15g、半夏10g、薤白10g、石菖蒲10g、枳實10g、厚樸10g。
(4)氣陰兩虛
主要癥狀:胸悶、隱痛、工作間歇、心慌、氣短、乏力、懶惰、面色蒼白、頭暈,嚴重者易疲勞;舌紅或凹,脈弱或結。
治療:益氣養陰,活血通絡。
處方:補心氣口服液,每次1片(101),3次/d,4周為1個療程;或者滋心飲口服液,每次1片(10m1),3天,4周為1個療程。
本方以生脈散、人參楊蓉湯加減。藥用人參10g、麥冬10g、五味子10g、黃芪15g、白術10g、茯苓15g、甘草6g、當歸10g、白芍15g、肉桂6g。
(5)心腎陰虛
主要癥狀:胸悶疼痛、心悸盜汗、心煩失眠、腰酸膝軟、耳鳴頭暈;舌質紅,無苔或脫皮,脈細或結。
治療:滋陰補腎,養心安神。
處方:左印規加減。藥用熟地黃10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山藥15g、茯苓15g、甘草6g。
(6)陽氣不足
主要癥狀:胸悶氣短,甚則胸痛、心悸、出汗、畏寒、肢冷、腰酸、面色蒼白、唇淡或青、舌淡或紫、脈沈或淡。
治療:益氣溫陽,活血通絡。
處方:參附湯合貴由湯。藥用人參10g、附子10g、肉桂6g、熟地黃12g、山茱萸12g、山藥15g、枸杞子12g、當歸10g、杜仲10g。
如果心陽有危,應緊急使用參附註射液,以恢復陽氣和搶救不良反應,每次10 ~ 20 ml,並靜脈補充5%葡萄糖註射液250 ~ 500 ml。
5.針灸療法主要分心俞和厥陰俞。每次取主穴壹對或壹側,不留針,以1/d,12 ~ 15天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3 ~ 5天。虛寒者配內關穴、通裏穴,寒氣重者配艾灸舒菲、風門穴,四肢寒氣重者配氣海或關元穴;痰濁者配巨闕、鐘山、崖門、太元、豐隆等穴,以針瀉之;血瘀者配用鐘山、朱雀、舒歌、伊尹等穴,針刺法為瀉下法。
做好預防措施,避免寒冷刺激;註意滋補自然,避免精神刺激;吃好,不要勞累或暴飲暴食,也不要暴食油膩、甜食等刺激性食物,禁酒;久病後老了要加強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