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皮膚瘙癢癥的中醫藥治療

皮膚瘙癢癥的中醫藥治療

皮膚瘙癢是指皮膚無原發性損害,但有自覺瘙癢癥狀。癢的位置不固定,癢的程度和癢的持續時間也不固定。主要表現為明顯的局部瘙癢,搔抓後可留下抓痕、結痂、色素沈著甚至苔蘚樣轉化、濕疹樣轉化、膿皮病等。因為長期瘙癢影響睡眠,可能會伴有頭暈、食欲不振、抑郁等癥狀。

這種病類似於中醫的“癢風”、“風癢”。清代《外科精通》中記載:“風大則癢,蓋風為火之標。凡皮膚有風熱、發癢、起痱子者,應進行祛風治療...風熱血虛癢者,宜涼潤。”中醫認為該病是風熱血熱積聚於皮膚,或血虛肝旺,導致風燥,以致皮膚營養不良所致。中醫常辨證分為風熱犯、血虛肝亢、風寒襲表、濕熱下註等證型,治療方法有疏風清熱、溫經散寒、滋陰養血、清熱利濕等。其中飲食調理和精神調節可以促進疾病的恢復,減少復發。

風寒發作患者瘙癢多見於腿背部,多在冬季,或睡前皮膚溫度突然下降時易發作。皮膚幹燥,鱗屑薄,發作時皮膚感覺緊繃,遇到冷風更是加重。壹般沒有劃傷、結痂等現象。患者可出現發熱、頭痛、惡寒、舌苔薄白、脈緩或緊等感冒癥狀。治法:解表散寒,調和營衛。把它當作普通的感冒。

風熱血熱證患者瘙癢劇烈,搔抓後出血結痂,瘙癢加重,遇冷止癢,心煩口渴,大便幹燥,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津液少。脈沖浮點數。治法:清營,涼血,疏散風熱。

大多數濕熱患者都是局部瘙癢,多在陰部周圍、臀部和銀輝穴。瘙癢嚴重,難以控制,造成過度抓撓,留下抓痕,紅腫,久而久之增厚、苔蘚化。患者可能會出現水泡、滲出等現象。出汗、摩擦、食物刺激都會引起或加重。女性患者會伴有黃色氣味。舌質紅,齒痕肥,苔黃膩。脈沖滑動數。治法:清利濕熱,祛風止癢。這些患者大多飲食不當,飲食習慣有待改善。脾胃虛弱的患者,以健脾祛濕為主。

血虛風燥患者病程遷延,日久,冬重夏輕,瘙癢不定,夜間加重,輕度瘙癢,皮膚幹燥,全身抓痕,頭暈,失眠多夢,面色晦暗。舌紅,唇無血色,苔薄、白或無苔。脈弦細而數。治法:滋陰潤燥,養血熄風。

肝氣郁結型患者的皮膚瘙癢多由焦慮、悲傷、憤怒、緊張、興奮等不安情緒引起。患者抑郁、憔悴、嘆氣、心煩、口苦、胸悶、肋痛。舌頭蒼白無生氣。脈沖串。治療:疏肝解郁,行氣活血。這樣的患者要時刻保持樂觀和冷靜,好的心情會讓治療的效果加倍。

調整體質,從根本上治療,符合中醫“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治療原則。以中醫為基礎,吸收其他治療方法的優點,既能快速緩解病情,又能從根本上治療我們的體質,從而在皮膚病的治療中取得良好的療效。

  • 上一篇:誰有腎虛的偏方?
  • 下一篇:中年女性如何健身?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