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度發作的大黃甘草湯(壹)

中度發作的大黃甘草湯(壹)

大黃在中醫中被稱為“將軍”,意思是其功能兇猛有力;甘草因擅長解毒和解,在醫學上被稱為“故國”。兩種性質功能完全不同的藥物可以壹起使用嗎?醫聖張仲景撰寫的《金匱要略》中,有壹方將這兩種藥合二為壹——大黃甘草湯。《金匱要略》說:“誰食後吐,以大黃甘草湯為主。”大黃甘草湯主要用於“吃時吐”,即吃時吐。大黃因其非常有效的通便作用而為百姓所熟知。或許真的是福也是禍。在出名的同時,也掩蓋了大黃的其他療效。通過這個方子,不僅可以了解中藥配伍的平衡,還可以重新認識大黃。

大黃是宮廷常用藥之壹。據統計,大黃在清代排名8~10。慈禧太後經常服用的“通經甘露丸”裏有熟大黃。光緒三十三年(1907),慈禧太後已逾古稀之年,醫家仍用大黃。《清宮醫案》脈診藥方中記載,清朝末代皇帝溥儀6歲時因病服用過多黃;道光七公主5歲時發高燒,藥方裏大黃的用量高達壹兩。光緒皇帝頭暈,禦醫張仲元用散郁法治療,以元明粉為錢(炒後),以酒炙大黃為錢,五分為導。從宮廷方劑檔案中證實,從皇宮到皇帝、太後,再到宮女、太監,無論是老人還是有胃脘痛(積食)、實火血熱、或瘀滯閉經等癥狀的兒童,神醫們在處方中都經常使用大黃作為重要藥物。

從宮廷藥方的記載中,不難發現禦醫對大黃的應用並不僅限於通便。據《神農本草經》記載,大黃味苦、寒,有治瘀血、積腹痛、宅內飲食、清胃生新之功效。《神農本草經》記載的藥物只有幾種,大黃就是其中之壹,可見其具有非常強的祛瘀生新之力。

選自《醫藥文化——中醫藥與文化的融合》

編輯:楊百燦

副主編:朱、

(當歸半夏忘憂)

  • 上一篇:低溫燒傷是什麽意思?如何進行急救?
  • 下一篇:孩子蛀牙痛怎麽快速止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