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食欲不振、腹部脹滿、四肢、頭部或身體沈重、身體下部潮濕甚至腫脹(如腹股溝、腳等。)、便溏、舌苔厚膩等臨床表現。
其實“濕氣”不僅可以是外生的,也可以是內生的。在中醫理論中,脾胃系統主要負責消化飲食,也參與水液代謝。當飲食不當或脾胃虛弱時,不僅會削弱消化能力,還會引起水液代謝紊亂,從而導致內生濕邪。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祖先以驚人的智慧創造了刮痧、拔罐、艾灸等壹系列行之有效的祛濕方法。
刮痧:提高了毛細管的專壹性,更有利於人體的排熱除濕。
拔罐:利用負壓的原理,通過對足三裏、陰陵泉等特定穴位的刺激,還可以幫助健脾和胃,間接起到祛濕的作用。
艾灸:通過在與人體有關的重要穴位熏艾條,可以打通人體被堵塞的經絡,有利於排出體內的濕氣和熱毒。
運動也是除濕不可多得的利器。運動時,表皮上的皮膚毛孔被拉伸,以更好地排出熱量,排出的汗液中含有大量體內水分。
姜是壹個經常被忽視的小專家。將其加入自制的“祛濕湯”中,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還能治感冒後腹痛嘔吐。當然,上火的人要慎用,因為生姜性溫。
2.冬瓜
冬瓜皮是利尿祛濕的良藥,甚至將帶肉放入湯中也有助於更好的發揮作用。
另壹個經常被忽視的小專家是冬瓜子。冬瓜子在中國入藥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如果下次買冬瓜在家做飯,記得把冬瓜籽留著晾幹,身體濕漉漉的或者臉腫的時候,用15-30g水煎服代替茶水,安全有效。
3.芡實
芡實是壹種滋補食品,能健脾祛濕,強腎止瀉,具有養而不澀,防燥不膩的優點。
鮮芡實或幹芡實泡水後可直接咀嚼,也可與蓮子、茯苓、山藥壹起煮成申思湯,具有健脾、利尿、補腎的功效,適合大部分人群飲用。
4.玉米
玉米味甘性平,健脾開胃,利尿通淋。適合水腫淋證者食用。建議用玉米湯代替茶葉,最好加入玉米壹起煮;也可以和冬瓜皮、紅豆壹起用。此湯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的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厭食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