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藥浴怎麽治療癤子?

藥浴怎麽治療癤子?

治為外科常見病,多因內臟火毒,或外感熱毒,瘀滯肌膚所致。壹般發病比較迅速,多在面部、手足等。發生在面部的稱為“面部癤子”,發生在四肢的稱為“紅絲療法”,發生在指端的稱為“蛇頭癤子”。開始有局部無頭,或玉米狀瘡頭,癢或麻,隨後出現紅腫熱痛。後來瘡形擴大,疼痛加劇,呈搏動狀。瘡頭上出現白色膿點,破裂後冒出黃色濃膿,逐漸消腫止痛,趨於痊愈。如果處理不當或不及時,很容易造成“癤子變黃”,危及生命。

甲方由洋蔥、紫花地丁和生蜂蜜組成。

用法:將以上三種材料搗碎取汁,塗抹患處。

功能:解毒消腫。

主治:腫毒癤。

說明洋蔥具有消腫、減毒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紫花地丁是治療癰癤的重要藥物,其作用是涼血消腫、解毒。蜂蜜能止痛解毒,所以三者合用更適合治瘡腫。

第二種配料是生菜。

用法:將萵筍搗碎,絞汁,先用針刺透癤子的頭部和兩側,再用萵筍汁擦洗患處。

功能清熱瀉火解毒。

主治:魚臍癤。

說明魚臍癤為疫癤,是指流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頭、頸、臂上的小皮疹,形如蚊痕,繼之以頭黑而深的瘡,周圍紅爛髓,出血壞死,形如魚臍,發熱惡寒,相當於現代醫學上的皮膚炭疽等疫癥。萵筍有清心除熱、解灼火毒的作用。

方散由1蝸牛和少許冰片組成。

用法:將冰片放入蝸牛體內化成水,取水沖洗患處。

具有清熱、消腫、止痛的功能。

適應癥癤。

說明蝸牛味甘、鹹、寒,可外敷治療熱瘡。冰片具有消腫、鎮痛、瀉火的作用,藥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配方4由10%大蒜液組成。

用法:將紗布浸泡在大蒜溶液中,濕洗患處。

功能抗菌消炎。

適應癥:唇癤。

說明嘴唇的癤子是指癤子生在嘴唇上。大蒜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臨床治療化膿性組織感染中有較好的療效。

吳芳由150克赤小豆和35克大黃組成。

用法:將藥放入砂鍋中,將300毫升冷水潑人身上,煮沸去渣,趁熱將藥放入有細跟的新噴壺中,不斷沖洗患處,然後接上搪瓷盆。藥液涼了就加熱,倒入小噴壺,然後繼續沖洗1次。壹天可以洗兩次,每劑可以用2天。

清熱解毒的功能。

適應癥癤。

說明赤小豆能排癰消腫排膿活血,大黃能清熱解毒。

配方六由黃芪、當歸、荊芥穗、地骨皮、木通100克,明礬50克組成。

用法:將藥物研成細末,每次用50克,用湯劑沖服患處。

功能扶毒活血,祛風祛邪。

適應癥癤。

說明黃芪生血、生肌、排膿、養五臟,有很強的養毒能力。與當歸配伍,活血通絡,荊芥祛風,地骨皮清熱。特別適合想陷進去的癤子患者。

防己由車前草500克和石菖蒲100克組成。

用法:將藥液煎服,用熱風熏患處,待藥液變暖後,用液體沖洗患處。每天兩次,3 ~ 5天就是1個療程。

清熱解毒的功能。

主治:紅癤。

說明香蕉的根莖有瀉熱解毒,治百腫毒的作用。石菖蒲具有祛風除濕、活血解毒的作用,故二者合用可治紅癤。

防巴由黃連70克組成。

用法黃連加2 000 ml水煎煮3次,每次65438±05分鐘,冷卻備用,不去渣,不加防腐劑。使用時,將藥液放入瓷杯中,浸泡患指。這種藥水適合浸泡所有的病竈。浸泡3小時後擦幹,外用黃連紗布,用無菌紗布包裹,再用膠帶固定。每天1次,5 ~ 10天就是1個療程。

功能清熱,瀉火,解毒。

主治:蛇頭癤。

說明黃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治療癰、瘡、無名腫毒的重要藥物。黃連在現代臨床上也常用於治療皮膚感染性炎癥,具有止痛消炎的作用。

方酒由大黃、黃連各65438±05g,陳皮、甘草各65438±02g,白酒65438±0000ml組成。

用法:將藥材浸泡在白酒中65,438+0周。使用時,取藥棉蘸藥水擦洗患處。同時將蘸有藥液的藥棉敷於瘡面,每日4-6次。

清熱解毒的功能。

適應癥癤。

說明大黃、黃連都是清熱解毒的良藥,陳皮理氣消腫,甘草解毒。

  • 上一篇:魯戲中的李女兒是壹個偏方。
  • 下一篇:古代巨蟹座叫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