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肝膽疾病患者有哪些食療方法?

肝膽疾病患者有哪些食療方法?

(1)急性肝炎的飲食療法

在急性肝炎的治療中,合理的飲食有助於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改善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減少毒物的形成,促進毒物的分解和排泄。

(1)蛋白質供應充足。在急性肝炎患者中,蛋白質的代謝受到明顯影響,這對於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以及抗體的形成非常不利。所以要吃富含蛋白質的飲食,如魚、奶、蛋、瘦肉、豆制品等。壹般患者,每日蛋白質不應低於每公斤體重1 ~ 1.5g。比如體重70kg的患者,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應該是70 ~ 140g。但值得註意的是,如果患者血氨偏高或易發生肝昏迷,應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否則會導致嚴重後果。

2碳水化合物要夠。急性肝炎患者的糖代謝降低。給予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保護和治療受損的肝細胞,還可以減少體內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有利於受損肝組織的修復。中老年患者只要每天吃400克左右的糧食就可以滿足需要,因為肝臟儲存的糖原是有壹定限度的。如果他們吃得太多,就不會轉化為更多的糖原,而是轉化為脂肪,增加肝臟的負擔。

③脂肪供給要適當。急性肝炎患者,尤其是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應給予低脂飲食,壹般每天不超過20 ~ 50克脂肪,因為他們對油極其厭惡。無黃疸型肝炎的患者,為了增加總熱能,脂肪的攝入量可以高壹些。這些脂肪主要來自植物油、牛奶和魚。

④維生素的供給要充足。肝臟是各種維生素的儲存場所,參與維生素的代謝。例如,肝細胞可以將胡蘿蔔素轉化為維生素A,將煙酸轉化為輔酶I和輔酶II的成分。因此,患肝炎後,體內維生素的吸收和代謝受到影響,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補充身體的需要。

⑤忌飲酒。酒精對肝細胞有毒性作用是肯定的。患肝病時,肝臟對酒精的解毒能力明顯降低。這個時候喝酒無異於雪上加霜。如果喝多了,容易導致急性肝壞死,造成不良後果。

⑥飲料及其他。每日水分要充足,不少於1200 ~ 1500ml。這有利於膽汁的稀釋,加速代謝廢物的排泄。如果有腹脹,要少喝牛奶和豆漿,少吃甜食等產氣食物。

⑦註意食物的準備。肝炎患者往往食欲不振。改進烹調方法可以增加病人的食欲。患病初期,以清淡的半流體汁液為主。隨著病情的好轉,要給合適的、易消化的、有營養的飯菜。

8簡單的飲食療法。取幾條泥鰍,放入100℃的烘箱中烘幹,磨成粉。每日三次,每次10 ~ 15g,飯後服用。

(2)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飲食療法。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是常見的肝病。通過食療,患者可以改善全身的營養狀況,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促進康復。

①熱量攝入要適當。過去,有些人用高熱量飲食治療肝炎。結果,1/2的急性肝炎患者和1/3的慢性肝炎患者發展為脂肪肝。實踐證明,慢性肝炎患者每天從均衡飲食中獲取2400千卡熱量是適宜的。

(2)蛋白質的供應要充足。慢性肝炎患者由於消化吸收障礙,組織蛋白質分解,丟失更多的蛋白質,所以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比正常人高。每公斤體重應給予1.5g左右,多給予含有必需氨基酸的優質蛋白質。特別是有腹水時,如果體內白蛋白增加,可使血漿膠體滲透壓增高,有利於組織液回流,減少腹水滲漏,增加血容量和腎小球濾過率,從而起到利尿減腹水的作用。蛋白質主要來源於魚、蝦、蛋、瘦肉、牛奶和豆制品。

晚期肝硬化患者,由於處理蛋白質的代謝終產物——氨的能力較低,為避免氨中毒,應限制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每日體重應控制在0.7 ~ 1g,或更少。

③碳水化合物應從谷物中獲取。碳水化合物應該是大米和面粉,壹些粗糧和精制糖,如蔗糖和水果糖,不宜多吃。否則不僅會影響食欲,阻礙其他營養物質的攝入,還容易造成體內脂肪堆積,誘發脂肪肝。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應為每人每天400克谷物左右,占總熱量的65% ~ 75%。

④脂肪的供給要適度。肝臟有病,膽汁分泌受影響,阻礙脂肪的消化吸收。有必要減少食物中脂肪的供應。壹般每天不超過50克脂肪,包括食用油和各種食物中的脂肪。

⑤提供充足的維生素。肝臟有病時,維生素的吸收和代謝受到影響,所以食物要富含維生素。b族維生素對促進消化吸收、合成糖原、預防脂肪肝有重要作用。它們主要來源於粗糧和肉類食物。維生素C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和解毒的作用,主要從新鮮的有色蔬菜和水果中獲取。維生素A和維生素E對肝臟有保護作用,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油。

⑥其他營養素的供給。肝病患者肝臟中鋅的含量降低,血清中鋅的含量也降低,應註意補鋅。豬牛羊的瘦肉中含有豐富的鋅,可以結合蛋白質多吃。

肝硬化患者如有腹水,應根據腹水量采取低鹽或無鹽飲食。低鹽,即每天鹽的消耗量為3 ~ 5g,包括其他調味品中的鹽。

此外,肝硬化患者易出現低鉀血癥和肝昏迷,應選擇富含鉀和纖維素的食物,如瘦肉、蔬菜、水果等。纖維素能保持大便通暢,減少胺類的吸收,對預防肝昏迷有壹定作用。

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⑦簡單食療。慢性肝炎:將梨去皮,泡在醋缸裏,2-3天後適量食用。經常食用有效;肝硬化腹水:取豬膽汁4個,綠豆粉500g。將豬膽汁烘幹粉碎,加入綠豆粉中,加水攪拌均勻,制成豆球。每次服用6-9g,壹日三次,直至吃完。

(3)脂肪肝的飲食療法

脂肪肝是肝臟脂肪代謝紊亂所致,多由肥胖、營養過剩、酒精中毒、糖尿病、藥物中毒等引起。比如肝炎患者恢復期,過多食用甜食會增加肝臟脂肪來源,引起脂肪功能障礙,導致脂肪肝。飲食療法在脂肪肝的治療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控制熱量攝入。脂肪肝患者壹定要嚴格控制總熱量的攝入,以促進體內多余脂肪的氧化分解,從而減少脂肪在肝臟的堆積。控制總熱量,主要是減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每日脂肪應控制在0.5 ~ 0.8g,碳水化合物應控制在2 ~ 4g。比如體重80kg的1患者,每天碳水化合物要控制在160 ~ 320g,相當於200 ~ 350g的大米(面粉);脂肪攝入量應控制在每天40 ~ 60克;蛋白質可以幫助脂肪在肝臟的運輸,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1.2g為宜。這些蛋白質主要來源於魚、蝦、瘦肉、雞蛋、脫脂奶和少油的豆制品(如豆腐)。

②補充充足的磷脂和維生素。磷脂是脂肪在肝臟運作的必需物質,所以要為身體提供豐富的磷脂和制造磷脂的原料。兔肉、蝦皮、扇貝、小米、芝麻、花菜、油菜等。含有大量能在體內轉化為磷脂的物質,所以在飲食中應增加這些食物的攝入。

脂肪肝患者應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③禁忌及其他。脂肪肝患者應戒酒,以免加重肝臟負擔。避免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辛辣香料的水果。鹽的攝入量應限制在每天4 ~ 6克,以免病情進壹步加重。

另外,為了緩解飲食限制帶來的饑餓感,飲食中應選擇體積大、熱量低的食物。比如粗糧和澱粉少的蔬菜。

④簡單食療。醋500克,姜50克。生姜切片,放入醋中,密封1周後服用。每次服用醋汁5 ~ 10 ml,每日1 ~ 2次;將決明子6克、山楂6克分別放入保溫杯中,用開水沖泡,即可飲茶。

(4)膽囊炎、膽結石的食療。

膽囊炎、膽結石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有時這兩種病可以發生在同壹患者身上。該病的病因與膽汁淤積、細菌感染和膽固醇代謝紊亂密切相關。這兩種疾病的食療主要是控制脂肪的攝入,以保證膽汁的正常分泌和代謝。

①飲食應低脂肪、低膽固醇。膽道疾病、脂肪吸收障礙、膽固醇代謝障礙患者。因此,富含脂肪的食物,如脂肪、油炸食品、幹果、種子等。、以及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腦、脊髓、內臟、魚卵、蛋黃等。,應在飲食中減少。每天的脂肪攝入量,包括食用油,不要超過40 ~ 50g,烹飪時要用植物油,因為植物油有利於膽囊功能。如果限制膽固醇的攝入,可以調節膽固醇的代謝,防止膽結石的形成。

(2)供給足夠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膽囊炎患者應選擇易消化、低脂肪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脫脂奶、蛋清、豆腐、豆漿、兔肉、牛肉、瘦豬肉等。膽囊炎癥產生的毒素可以通過膽道回流到肝臟,從而損害肝功能。飲食中有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及時修復受損的肝細胞。因此,蛋白質的供給量應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 ~ 1.2g。在飲食中,還應包括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保證身體的熱能需求和糖原的合成。但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應以維持正常體重為基礎,不宜過多,否則可能助長脂代謝紊亂。

③多吃新鮮蔬菜。吃新鮮蔬菜不僅能提供充足的維生素,還能提供壹定量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蔬菜中的纖維素還能促進膽汁分泌,稀釋膽汁,防止結石形成,有利於代謝廢物的排出。

4點註意事項。壹、飲食烹調宜用燉、燜、蒸、煮等方法,忌煎、炸。因為脂肪在高溫下會產生丙烯醛,吃了以後會反射性地引起膽道痙攣,使病情加重。二是多喝流質,增加飯量。多喝液體可以稀釋膽汁,增加飯量可以刺激膽汁分泌,有利於膽汁排泄。

⑤簡單食療。冬瓜皮60 ~ 90g(鮮皮壹倍),加水煎服,每日2 ~ 3次。可清熱解毒,利尿通便,治療膽囊炎;2條活泥鰍,背部切肉,生吞,溫水送服。能溫中益氣,解毒消炎,治療急性膽囊炎。

  • 上一篇:為什麽我這麽困就睡不著,睡著了就偶爾醒壹下。這是怎麽回事?
  • 下一篇:足月如何加快產程?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