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趙玉安
上市後,知乎在不斷變化。
16年8月晚間,知乎發布上市後第二份財報。正在改善的指標是月活和總收入。例如,第二季度月戶數(MAU)達到9430萬,同比增長46.2%,平均月付費會員達到470萬,同比增長121.1。
還有壹些指標越來越差。比如第二季度凈虧損321.1億元,上半年虧損超過去年全年,依然沒有盈利的曙光。此外,今年上半年會員月均繳費比2020年下降4.6%,比2065,438+09年下降65,438+05.5%。
對價格敏感的用戶正在占領知乎,這意味著當知乎完成規模化運營,下壹步提價提高利潤時,提價造成的用戶流失將是壹個巨大的問題。
上市前後,知乎沿襲了早期燒錢求規模的互聯網遊戲。為了找到第二個增長點,它在好貨推薦、視頻、直播方向做了努力,但每個賽道上都有相對成熟的獨角獸,在知乎面前是壹堵高墻。
01的廣告收入空間有多大?
“在充斥著垃圾的互聯網信息海洋中,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是絕對稀缺的,知識系統化、組織化的高質量信息仍然存在於個體大腦中,遠未被有效挖掘和利用。知乎提供了壹個產生、分享和傳播知識的工具,”知乎創始人周源曾經說過。
知乎,帶著這樣的初心,成功吸引了李開復、張小龍、許小平、王小川等眾多各行業大佬和精英,提供了相當優質的內容,小而精。
兩年後的2013,知乎通過向公眾開放註冊,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綜合性網絡內容社區之壹。積累的用戶也具有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的特點。
曾經的知乎,不管窗外熱鬧,讓他百戰百勝,互聯網金融,O2O,我都會保持內容社區的幹凈純粹。
那個時候,知乎也是資本的寵兒。壹輪又壹輪的融資把知乎帶到了壹個十字路口。手握優質流量,卻沒有好好利用,任何人看了都覺得浪費。於是,內容社區和商業化的天平傾斜了,商業化是知乎的答案。
2016年,知乎開始提供網絡廣告,2018年推出付費內容,2019年上半年推出鹽選會員,商業化的路子越走越寬。
相應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差。其中壹個重要原因就是廣告太多了。
8月16,市值榜在非會員狀態下測試了400條消息,有53個廣告位。整體計算出的廣告負載(廣告加載率)為13.25%,離媒體新聞屬性廣告負載的上限(壹般認為是15%)還有點遠。
這53個廣告位的分布是先稀後密。前100還是每10有壹個廣告位,後10是每6定期有壹個廣告位,所以從閱讀體驗來說,可以說沒有增加廣告位的空間了。
在會員狀態下,前100條也有11條廣告。
從數據上看,硬廣也確實弱。今年在Q2,知乎網絡廣告收入2.48億元,同比增速48.4%,遠低於集團65,438+044%的整體收入增速,占比進壹步下降至38.9%。
知乎和百度有什麽區別?
2020年,知乎推出內容商務解決方案,主要通過內容營銷工具“知乎Plus”實現。比如,知乎可以為需要推廣品牌或產品的企業找到合適的創作者,知乎創作的內容會精準分發到用戶手中。在這類信息中,知乎還可以提供商品鏈接。
對於知乎來說,這種營銷方式更加先進高效,當然毛利率也更高;對於打廣告的企業來說,可以收獲更多沖動的消費訂單;但對於用戶來說,這種方法更隱秘,需要壹雙慧眼。
因為當它以賣貨為導向時,科普文章的科普最容易變質,或許只說了壹部分實話,或許似是而非。壹些看似耐心細致的評測或成分分析,不壹定是好的推薦,可能只是壹個廣告。
優質創作者是稀缺資源。再加上之前創作者離開知乎的風波,為了增加用戶規模,知乎幾乎去掉了內容的門檻,內容提供者和用戶都放棄了原有的品牌調性。
硬廣、軟廣需要區分,優質內容比例低,內容趨向娛樂化、豐富多彩,巧妙的獲得高贊,但硬核的長文未必獲得高關註。智虎現在正在告別過去的智虎。
02用戶的下沈AB表面
相比之前的沾沾自喜,現在的知乎更“關心世界”,媒體也更豐富。從文字、圖片到視頻、直播、電商,內容都是“既有量子糾纏,又有日常用品;既有感傷,也有出國讀研;既有詩和遠方,也有打工賺錢。”
經過這次運營,知乎背叛了原來的知乎,卻獲得了流量,商業化的進程向前邁進了壹步。
首先,得益於精英和小眾的定位,知乎的月活不高,不會面臨淘寶、微信等app的流量高峰。由於基數較低,知乎MAU增速良好,2020年同比增長33%,到2021上半年末進壹步增長24.6%。
成員人數也在上升。
增加用戶數量就是增加收入。知乎的收入增長也喜人。2020年翻倍後,2021繼續上漲,上半年收入將超過去年全年的80%。在二季報中,知乎預測三季度收入為815萬元-8.2億元。按照這個節奏,今年收入輕松翻倍。
從毛利率來看。由於菜鳥在線業務解決方案增長勢頭強勁,第二季度增長超過15倍,超過會員收入,成為第二大收入來源,整體毛利率也有所提升。
這些數據看起來很棒。但需要指出的是,知乎向下沈市場索取流量的策略勢必會影響個人用戶帶來的收入。
以會員收入為例。今年上半年會員月均繳費比2020年下降4.6%,比2065,438+09年下降65,438+05.5%。如果考慮付費會員數量的增長,使用平均值的概念,下降幅度會更大。
知乎已經不是那些年薪百萬,身在美國,剛下飛機的精英們的地盤了。對價格敏感的用戶正在占領知乎,這意味著當知乎完成規模化運營,下壹步提價提高利潤時,提價造成的用戶流失將是壹個巨大的問題。
用戶價值降低還體現在廣告收入上。2020年,知乎的廣告收入為8.43億元,相當於每個活躍用戶12.3元。根據2021上半年數據,2021每個MAU的廣告收入不會超過10.5元。
用戶產生的經濟效益越來越低,為此付出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卻壹直居高不下,這是知乎沒有實現盈利的重要原因。
2020年,知乎的虧損已經收窄了近壹半,但這未必是壹個轉機。2021,虧損再次擴大,上半年虧損超過去年全年。短期的好轉只是因為在疫情的特定背景下,知乎減少了營銷和銷售費用。
令人擔憂的是,知乎可能要長期停留在無利可圖的困境中。
什麽時候能盈利?
拆開知乎的利潤表,毛利率穩步上升,而虧損加劇,說明問題出在成本上。準確的說是在銷售費用上。
如果排除2020年的特殊背景,整體來看,獲得壹元收入所付出的銷售成本是在降低的,但70%左右的銷售費用率還是很震撼的。
這種持續燒錢、大力推廣客戶的“以虧損換規模”模式,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互聯網最初的玩法。可怕的是營銷的燒錢可能不會停止。
這種初始發揮利用了網絡外部性,即壹個產品對某個用戶的價值取決於其他用戶的使用。用戶越多,價值越高,會對內容或產品的供給方和需求方產生雙向虹吸效應。這樣的損失只能築起規模的護城河,這才是有意義的損失。
知乎現在的好物推薦和小紅書的種草差不多,甚至還得到了“小藍書”的綽號,但形式上,文字多,另壹個有圖片的沖擊力;在視頻賽道上,知乎沒有Aauto Quicker和Tik Tok那麽讓人上癮,定位也沒有嗶哩嗶哩那麽明確;自己做電商選擇最好的產品。對手是網易YEATION和小米有品;直播是壹片血海;在線教育可期,但還遠未形成規模。
知乎進入的每壹個賽道,前面都有強勁的對手,用戶已經給他們打上了標簽,這就導致知乎必須持續發力搶奪用戶,才能扭轉用戶對知乎的固定需求。
可以說,在每壹個細分領域與同行的競爭中,知乎都沒有先發優勢,用戶規模也無法匹配。所以培養用戶的行為,從對手嘴裏搶食,並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所以銷售費用難以下降幾乎是必然的。
拼多多是靠砸營銷從對手手中搶奪壹塊地盤最成功的人。拼多多能贏,壹是瞄準下沈市場,采取差異化競爭;第二,通過做電商賽道,足夠專註。
而知乎則是全面布局,什麽形式的火都用,頗有點“黑貓白貓”的味道,為以後提高利潤質量埋下了隱患。
再看差異化競爭,知乎的優勢在於擁有優質的創作者,但在目前的經營策略下,這種優勢恐怕會喪失。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