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癬是指發生在除頭皮、頭發、手掌和腳底以及甲板以外的光滑皮膚上的皮膚真菌感染。股癬是指腹股溝、會陰、肛門周圍皮膚癬菌的感染,實際上發生在身體的特殊部位。
這種疾病主要是由於直接接觸病人、受感染的家畜(狗、貓等)引起的。)或間接接觸被患者汙染的衣物機。也可能是自身感染(手、腳、灰指甲等)引起的。).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人,或者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都容易得這種病。溫暖的氣候和潮濕的環境更有利於本病的發生。
體癬的臨床表現壹般發生在面部、頸部、腰腹部、臀部和四肢。原發病竈為丘疹、丘疹或水皰,大小如針、綠豆,由中心向四周等距離逐漸擴散,形成壹環或多環。邊緣稍隆起,狹窄不連貫,中央炎癥減輕,伴脫屑或色素沈著。由於致病真菌和外泌體的不同,皮損可有所不同。比如紅色毛癬菌引起的皮損往往較大,數量較少;動物友好型犬和石膏樣小孢子菌引起皮損炎癥明顯,常以水皰為主,損害較小。但是數量很少。但是數量很大。自覺瘙癢,久病可因經常搔抓引起局部濕疹樣改變或繼發細菌感染。這種疾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它更常見於年輕男性。這種疾病通常在夏季發作或加重,在冬季緩解或消退。股癬可單側或雙側發生,基本損害與體癬相同。但由於該部位溫暖潮濕,易摩擦,常表現為下緣清晰的紅斑,炎癥明顯。如果患者長期患病,皮損可失去典型表現,或因搔抓而變得浸潤增厚、苔蘚樣。
診斷與鑒別診斷根據典型的皮損,壹般不難診斷。直接鏡檢破損邊緣的鱗屑可明確診斷,但不能排除陰性結果,有時需反復檢查或真菌培養。本病有時應與環狀紅斑、玫瑰糠疹、濕疹、神經性皮炎或擦破紅斑相鑒別,真菌檢查有助於最終診斷。
預防和治療
1.治療以外用藥物為主。復方苯甲酸搽劑(頭癬)、復方樹脂搽劑(嘉實多搽劑)、3%咪康唑乳膏、1% ~ 2%克美瓦乳膏、酮康唑乳膏等。可酌情外用,每日兩次。持續2-4周。皮損消退後繼續用藥2周,避免復發。股癬及嬰幼兒體癬、股癬患者應選用溫和藥物。
2.對於皮損廣泛或單純外用療效不佳的患者,可同時口服灰黃黴素,成人每日0.6~0.8g,連用2 ~ 4周,酮康唑0.2g,連用2 ~ 4周。也可酌情使用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
3.如果伴有手足癬和灰指甲,要同時治療。
4.註意個人衛生,避免給癬患者使用浴缸、拖鞋、毛巾、內衣,避免接觸患癬的狗、貓。
手足癬
皮膚真菌侵入手掌、腳底和腳趾之間的光滑皮膚引起的感染分別稱為腳癬和足癬。單獨發生在手、足背的皮膚病變稱為體癬。手癬和足癬常可相互感染,相繼發作,或只侵犯壹處,其中足癬較為常見,是真菌性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在我國,尤其是江淮流域以南,氣候溫暖濕潤,該病較為常見。
致病菌以毛癬菌和表皮癬菌為主,常見菌株有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其中紅色毛癬菌因其耐藥性強、不易控制,已成為我國手足癬的主要致病菌。
這種疾病通過接觸傳播。在公共浴池洗澡,穿公共拖鞋,穿病人的鞋襪手套,用公共浴巾,都容易感染這種病。該病廣泛感染的原因可能是紅色毛癬菌或絮狀表皮癬菌常在皮屑中形成關節孢子,能抵抗惡劣環境並長期存活,具有感染他人的能力。此外紅色毛癬菌容易引起角蛋白增厚,侵襲毛發,難以治愈,且易復發。再者,由於損害的嚴重性不強,患者往往沒有自覺癥狀,往往不重視,卻不及時就醫,所以疾病往往持續存在。
臨床表現
(壹)足癬多見於成年人,男女皆可患。夏季常加重,秋季減輕。如果治療不徹底,往往會耽誤很多年。根據其皮損常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但三種類型可同時或交替出現,或主要為壹種類型。
1.鱗狀水皰型是最常見的。針尖大小的駝峰皰疹、皰疹常反復發生於趾、足底及其側緣之間,聚集或散在,壁厚光亮,有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和瘙癢,水皰幹後脫屑,呈小項圈狀或大環狀,不斷脫落,不斷發生。病情穩定時,脫屑往往是主要表現。
2.浸蝕型常見於第四、五趾之間。角質層浸泡,白軟,剝開露出紅爛面或蜂窩狀基底,有少許滲出。此型易繼發感染,並發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結炎、丹毒。
3.角化過度常見於足跟、足底及其側緣。角質層增厚、粗糙、脫皮、幹燥。意識癥狀輕微。每到冬天,就容易皸裂。這種類型多發生於病程較長、年齡較大的患者。
(2)手足癬的臨床表現幾乎相同,但分類不如足癬明顯。剛開始損害常出現小水皰,後來主要是脫屑。皮紋加深,摸起來粗糙,久病者角化增厚。在患病區域和正常皮膚之間經常可以看到壹定的界限。傷害大多局限在壹方。起初,它往往始於手掌,第二,第三或第四個手指,它影響整個手掌很長壹段時間。自覺癥狀不明顯。
診斷和鑒別診斷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診斷並不困難。但不典型手足癬往往容易與手足濕疹、掌跖膿皰病、帶狀皰疹相混淆,要註意鑒別,真菌檢查往往有助於明確診斷。
治療要根據不同的類型進行治療。
1.鱗屑皰復方苯甲酸搽劑、復方rasonosine搽劑、1%-3%益康瓦、咪康唑、克黴唑或酮康唑乳膏可酌情選用,外用,每日2-3次。有時可用10%冰醋酸溶液進行浸泡治療。
2.浸泡糜爛型壹般選用輕度或低濃度的抗真菌外用制劑,如復方拉索欣搽劑或上述咪唑類抗真菌乳膏。有時候需要加幹粉,比如腳粉。
3;對於角化過度,壹般應選用抗真菌軟膏或乳膏,如復方苯甲酸軟膏、咪唑乳膏或其他抗真菌藥物。
無論使用哪種藥物,都要耐心堅持1-2個月的療程。久病後伴有細菌繼發感染或濕疹樣改變者,應相應治療。
甲真菌病
甲癬通常由皮膚真菌引起,即毛癬菌屬、小孢子菌屬或表皮癬菌屬侵入甲板。皮膚真菌以外的真菌侵入的甲板感染,如念珠菌和曲黴菌,稱為甲癬。
灰指甲常繼發於手足癬,其致病菌與手足癬基本相同。根據真菌侵入部位的不同,臨床上可分為兩種:①甲下甲癬:真菌從甲外側緣或前緣侵入,沿甲板向後發展,形成脆性角蛋白碎屑,堆積在甲下,使甲厚、不平、上翹,甲板與甲床分離,前緣蠕蟲狀、不完整,甲板長期完全破壞。淺表性白色甲癬:真菌從指甲表面侵入,形成不具可塑性的白色渾濁斑,長期常引起甲板變形、增厚、變脆。所涉及的腳趾甲數量各不相同,從1-2(輕者)到大部分或全部腳趾甲(重者)。壹般沒有癥狀。偶爾伴有甲溝炎。病程緩慢,如不治療,多年不愈。
這種疾病有時應與銀屑病、濕疹和扁平苔蘚引起的甲癬相鑒別。
灰指甲很難治療,因為藥物不容易進入甲板。壹般可外用30%冰醋酸溶液或3% ~ 5%碘酊。每天2次;直到新的指甲生成。每天上藥前,宜用刀片輕輕刮去易碎的指甲,以利於藥物滲透。再者,15%水楊酸乳酸軟膏、40%尿素軟膏或純尿素粉也可用於外敷和包紮。病甲軟化後會被剝離拔出,然後繼續外用藥物治療,直到新甲形成。對於病情嚴重且外治法無效的患者,可同時口服酮康唑、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以縮短療程。
毛癬菌疹
皮膚癬菌是壹種對真菌感染的過敏反應,由皮膚癬菌感染病竈(足癬常見)釋放的真菌代謝產物引起。
這種病的皮疹有多種表現,如手部對稱性帶狀皰疹疹,腿部丹毒疹,或四肢泛發性對稱性濕疹皮炎。此外,可出現多形紅斑、結節性紅斑或蕁麻疹性皮疹。這種繼發性皮疹是找不到細菌的。癬的皮試常呈陽性,在癬感染的原發竈得到妥善處理後,癬疹常減輕或消退。
癬疹主要用於治療原發病竈。局部使用溫和的消炎止癢劑,如爐甘石洗劑,不可亂塗癬藥膏或洗劑。酌情服用抗組胺藥。
花斑癬
花斑癬俗稱汗斑,是壹種由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質層引起的淺表真菌病。
致病菌是壹種親脂性酵母,稱為pityrosprum ovale或p . orcillate,這種真菌是正常皮膚的腐生真菌。只有在壹些特殊情況下,如高溫高潮、局部脂肪性出汗和衛生條件差時,糠秕孢子菌的寄生密度才會降低。增加,並且只有當腐生酵母轉化為菌絲體類型時,它才能引起疾病。這種細菌只侵入角質層表層,不會引起真皮的炎癥反應。
臨床表現為:起初皮損為毛孔周圍圓形點狀斑,後逐漸增大至指甲板大小,邊緣清晰。相鄰病竈可合並成不規則的大片,周圍出現新的斑點。表面附著少量容易剝落的糠狀鱗片,顏色從灰色、褐色到黃褐色不等,有時還有多種顏色,如斑點。很長壹段時間,它呈現出光點。皮疹無炎癥反應,偶有輕度瘙癢。皮損通常發生在胸部和背部,也可累及頸部、面部、腋窩、腹部、肩部和上臂,壹般多見於年輕男性。病程為慢性,冬季皮疹減少或消失,夏季可復發。
根據皮疹的外觀和俯臥位不難診斷。顯微鏡下可見彎曲或弧形菌絲和壹簇簇圓形厚壁孢子。用木燈照射患部,可顯示黃色熒光。
治療主要是局部外用療法。可酌情選用復方拉索新搽劑、5%水楊酸搽劑、50%丙二醇溶液、1% ~ 3%咪康唑、克黴唑、益康唑或酮康唑乳膏。也可以用40%的硫代硫酸鈉溶液外用,稍幹後再塗4%的鹽酸溶液,療效也不錯。所有藥物外用,65438+每天0-2次,2-4周後可痊愈。治愈後仍需使用2周,以防復發。治療期間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內衣要煮沸消毒。頑固病例可同時口服酮康唑200mg,每周1次,* * * 2-4次。
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膚、粘膜或內臟的真菌性疾病。
病因念珠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正常人的口腔、消化道、上呼吸道、陰道和皮膚中。正常情況下,念珠菌與人體處於* * *,不致病,但只有在壹定條件下才能致病,故稱為條件致病菌。病原菌侵入人體後能否致病,取決於病原菌的數量、毒力、侵入途徑和人體對病原菌的抵抗力。當患者患有糖尿病、腫瘤、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容易發生感染。也可由長期置管、插管、器官移植、放化療引起。此病多為內源性感染,少數為外源性感染。
大約有8種念珠菌可引起人類疾病,但白色念珠菌的病原體毒性最強。其他念珠菌種由於致病性較弱,不太可能引起感染。只有在人體免疫力特別低的情況下,這些念珠菌才會單獨或與白色念珠菌合作致病。
根據臨床表現,該病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皮膚念珠菌病
1.趾間糜爛多見於長期從事濕作業的人群。皮疹的特征是第三和第四個手指(腳趾)
有時候是最常見的。指(趾)間皮膚浸泡後變白,去除浸泡的表皮,呈現界限分明的濕潤表面,基底部潮紅,有少量滲出物。感到發癢或疼痛。
2.念珠菌性瘙癢多見於兒童和肥胖多汗人群。皮疹通常發生在腹股溝、臀溝、腋窩和乳房下。局部有界限分明的濕爛面,基部齊平,邊緣貼有領口鱗片。周圍常散在紅色丘疹、皰疹或膿腫。
3.乳頭狀念珠菌病在肥胖兒童中更常見,並可並發洪通。皮疹為綠豆大小的扁平暗紅色丘疹,邊緣清晰,上覆灰色領鱗,散在或密集分布於胸、背、臀或會陰部。同時伴有念珠菌性角膜炎和口腔炎。
4.念珠菌性甲溝炎和甲癬多見於指甲。甲溝紅腫,或有少量溢出,但不化膿,稍有疼痛和壓痛,病程為慢性。甲板渾濁,有白斑,堅硬,表面有橫脊和凹槽,凹凸不平但仍有光澤,未破損。
5.慢性皮膚粘膜念珠菌病是罕見的。它是壹種慢性進行性念珠菌感染,常伴有壹些免疫缺陷或內分泌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腎上腺功能不全,尤其是先天性胸腺瘤。這種疾病通常始於嬰兒期,但也可能發生在新生兒身上。皮損通常發生在頭部、面部、手背和四肢遠端,偶爾發生在軀幹。起初是紅斑和丘疹鱗屑損害,逐漸出現疣狀或結節狀,覆蓋黃褐色或深褐色牡蠣殼痂,周圍有暗紅色暈圈。有些病變高度增生,呈圓錐形或楔形,形似皮角,被切除。
角質塊,下面是肉芽腫組織。愈合後結痂和頭皮受累可引起脫發。
(2)粘膜念珠菌病
1.鵝眼瘡在嬰幼兒中更常見。口腔黏膜、咽、舌、牙齦出現邊界清晰的白色假膜,周邊潮紅。揭掉假膜,可以看到紅色的濕基板。如果發生口角,會有腐蝕、龜裂等現象。會引起疼痛。
2.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外陰陰道陰道炎和龜頭皮炎。陰道分泌物呈粘稠、黃色或奶酪樣斑塊,陰道壁上可見灰白色偽膜斑,有瘙癢或燒灼感。可見假膜和白帶塗片。
假菌絲和成群的孢子。男性患者很少,大部分是配偶傳染的。包皮和龜頭潮紅、幹燥、光滑,包皮和冠狀溝內可見覆蓋有假膜的斑塊。
(3)內臟念珠菌病念珠菌感染可累及全身所有內臟器官,其中以腸道念珠菌病和肺念珠菌病較為常見。此外,還可引起尿道炎、腎盂腎炎、心內膜炎和腦膜炎,偶爾引起念珠菌敗血癥。所有內臟感染常繼發於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存在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皮質類固醇及化療、放療等誘發因素。,且癥狀多無特異性,應提高警惕。
皮膚黏膜念珠菌病的診斷依賴於多種類型的獨特臨床表現並結合真菌檢查做出判斷。內臟念珠菌除了臨床表現外,還需要多次、多途徑培養同壹菌株才能確診。
鑒於念珠菌是人體正常菌群之壹,痰液、糞便、陰道分泌物簡單培養陽性,只能說明念珠菌的存在,不能診斷為念珠菌病。直接鏡檢應該看到假菌絲和孢子,有菌絲存在說明處於致病狀態。
款待
1.局部療法
(1) 2%克黴唑、咪康唑或酮康唑乳膏,或復方拉索欣搽劑,外用,每日2次,主要適用於各種皮膚念珠菌病。丘疹性念珠菌病伴紅癢可外用含制黴菌素的硫磺爐甘石洗劑,每日4 ~ 6次。間歇性皮疹經常需要除塵。
(2)制黴菌素搽劑(制黴菌素1萬U,甘油10ml,蒸餾水加至60ml)主要適用於鵝口瘡和生殖器念珠菌病,外用,每日2-3次。
(3)制黴菌素栓(每支50000 ~ 65438+100000 U)適用於念珠菌性陰道炎,每晚壹次,持續1 ~ 2周。
(4)50000 u聚縮醛制黴菌素加5ml生理鹽水或20ml兩性黴素B5mp加註射用水氣霧劑吸入,每日2-4次,適用於口腔和呼吸道念珠菌病。
2.全身治療主要適用於各種內臟念珠菌病和嚴重的皮膚黏膜念珠菌病。
(1)制黴菌素:每日200萬~ 400萬U,分4次口服,兒童5萬~ 65438+10萬U/kg·d。該藥物很少在腸道中吸收,主要用於消化道念珠菌病。
(2)酮康唑:0.2g,每日壹次。療程取決於感染的類型和病人的反應。肝功能異常的患者慎用。
(3)伊曲康唑:200mg,每日1次,持續4周以上。
(4)靜脈註射兩性黴素B(0.5 ~ ng/kg·d),或聯合口服5-氟尿嘧啶(150-200)。ig/kg·d)能有壹定的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預防
1積極治療易誘發此病的原發病,如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2.合理使用抗生素、皮質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等。需要長期使用的要密切觀察各種念珠菌病的體征,及時處理。
3.皮膚皺紋,特別是肥胖多汗的人,要保持清潔幹燥;註意口腔和外陰的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