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燒傷是指45度到50度左右的相對低溫,局部持續加熱時間過長,導致皮膚受損。”四川省人民醫院燒傷科主治醫生何小龍告訴記者,人在高溫下,會因為疼痛而下意識地躲避危險。但相比之下,低溫燒傷沒有明顯的疼痛感,就像溫水煮青蛙壹樣。起初,他放松了警惕,因為溫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後來有燒傷跡象的時候,他的皮膚其實已經損傷很久了,情況非常嚴重。
冬季是低溫燙傷的高峰期,主要是大多數人缺乏相關的安全意識。在使用這些保暖“神器”時,壹定要註意低溫燙傷,遠離傷害。
除了暖寶寶貼和電熱毯,吹風機也是低溫燙傷的主要原因。賀小龍回憶起自己之前接觸過的壹個很嚴重的案例。壹個上班族婦女在用吹風機吹頭發的時候因為太累睡著了。吹風機在她胸前抱了整整壹夜,醒來後發現皮膚嚴重燒傷。還有壹些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在幫孩子晾曬濕衣服時,用熱風攤在局部長時間烘烤。結果後來衣服幹了,但是孩子的皮膚也被燙傷了。
低溫燒傷可以通過控制熱源溫度和註意使用時間來避免。盡量確保妳醒著的時候用這些取暖工具。妳可以在睡覺前使用它們,然後在床暖和的時候關掉電加熱器。除此之外,冬天泡腳也是壹種很好的保暖方式,但是泡腳水的溫度並不是越高越好。何博士強調,“每個人對溫度的感受都不壹樣。壹般來說,泡腳時間控制在10到15分鐘比較好。”在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等“神器”時,也要特別註意老人、小孩等特殊人群。
因為年齡的增長,角質層變薄,疼痛敏感度下降,老年人有時被嚴重燒傷而不自知。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對疼痛的感知能力較弱,更需要家人的關註和關愛。孩子因為發育不全,皮膚嬌嫩,無法清晰表達自己,所以經常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