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要盡可能多閱讀醫學科普報刊,增強健康觀念,掌握壹些基本的醫學知識,定期體檢,有病及時就醫吃藥,不要輕信沒有科學依據的偏方、秘方、技術。
2.堅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糖、脂肪、鹽的攝入過多,對熏、炸、烤食物的沈迷,都會給健康帶來潛在的危害。此外,還要註意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保持營養平衡,防止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和礦物質缺乏。
3.不要適量抽煙喝酒。科學資料早已表明,長期吸煙者肺癌、喉癌、冠心病、氣管炎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分別高10~20倍、6~10倍、2~3倍、2~8倍。女性吸煙還有特殊的危害。例如,如果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吸煙,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機會。壹般來說,適量飲酒有興奮作用,可緩解疲勞,擴張血管,活血化淤,但切不可過量,更不用說長期飲酒,否則會造成無窮的危害。
4.適度運動,控制體重。堅持適度的腦力勞動和體力活動,是預防疾病、促進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腦力勞動有利於鍛煉腦細胞功能,提高適應能力和記憶力,預防阿爾茨海默病。體育活動有助於降低肥胖、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增加心肺功能的儲備,增強抗病能力。
每天保證6 ~ 8小時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樂觀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