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由於風、寒、濕、熱等外感邪氣的侵襲,導致經絡關節不通,氣血運行不暢。主要臨床表現為全身關節遊走性紅、腫、重粘連、疼痛。常指類風濕性關節炎。
二、診斷依據
1.主要疼痛是在四肢關節周圍行走,伴有沈重、悲傷、麻木和關節屈伸不利。惡寒發熱等疾病較多。
2.患病前有喉蛾痛病史,或冒雨涉水,長期生活在濕地。
3.部分患者可出現低熱、四肢環狀紅斑或結節性紅斑。通常會涉及到心臟。
4.血沈更快,抗鏈球菌溶血素“O”在500單位以上。
5.對與病變相關的骨關節進行x線和CT影像學檢查,了解骨關節疾病的病變部位和損傷程度。
三、證候分類、治療方法及代表方劑
1.行走關節痛(普通感冒為上):四肢關節肌肉疼痛,徘徊不穩,屈伸不利,或風惡發熱等。舌苔薄白,脈浮。
治療原則: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代表:防風湯。
2.疼痛關節痛(寒邪盛行):四肢關節疼痛劇烈,寒則加重,熱則減輕,晝輕夜重,關節不能屈曲,痛則不紅,觸則不熱。皮毛白滑,脈緊。
代表:烏頭湯。
3.梗阻(濕邪盛行):四肢關節酸痛,疼痛固定,下肢更甚,或有腫脹,皮膚麻木,天氣多雨。舌苔白膩,脈緩。
代表:薏仁湯。
4.熱痹(熱邪盛行):起病突然,關節疼痛,局部紅腫熱痛,觸之不痛,屈伸不利,微寒舒適。多發燒,風不好,出汗,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脈滑。
5.虛痹(氣血兩虛):病程長,反復,關節疼痛,時輕時重。面色蒼白,心悸自汗,頭暈乏力。舌淡,苔薄白,脈濡。
痹證應采用針灸推拿和綜合治療。除辨證用藥外,應根據病情選擇針灸、推拿、拔罐、理療、藥物外敷、穴位註射、牽引等綜合治療措施,提高內服中藥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