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豆:味甘性平。功能:益氣健脾。適用於脾虛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和皮有毒,不宜食用。
2、紅薯:味甘,性平,健脾和胃。功能:補脾胃,益氣,健胃。適用於脾胃虛弱,消瘦無力,泄瀉。吃多了容易導致胃酸倒流,胃灼熱,胃腸道脹氣。
3、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功能:益氣健脾,滋陰益肺,補腎固精。適合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腹瀉。濕重、氣滯者忌食。
4、香菇:味甘,性平。功能:益胃氣,托痘疹。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屬於頭發、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不允許吃。
5、栗子:味甘,性溫,歸脾、胃、腎。功能:健脾和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適用於脾虛食少,惡心腹瀉。氣滯腹脹者不宜食用。
6、大棗:性溫,味美,有補脾胃、益氣血的功效。早在兩年前,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脾”的記載。李時珍說:“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對於脾虛、胃弱、缺糧、氣血不足的人,最好經常服用大棗。
擴展數據
主要價值
紅棗還含有維生素C、核黃素、硫胺素、胡蘿蔔素、煙酸等多種維生素。
此外,大棗還含有樹脂、粘液、香豆素衍生物、兒茶酚、鞣質、揮發油、13種氨基酸和鈣、磷、鐵、硒等36種微量元素。
藥用價值
大棗中所含的環磷酸腺苷(cAMP)是人體細胞能量代謝的必需成分,能增強肌肉力量,緩解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作用。
根據中醫理論,大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的作用,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大棗含有三萜類和環磷酸腺苷,具有很強的抗癌和抗過敏作用。大棗能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除胃癮外,還能平中焦,補脾,平胃,疏九竅,助十二經脈。?
性味取向
香甜、溫暖、無毒。
功效指示
補中,養血安神。可用於脾虛、厭食、乏力、便溏、婦人汙急躁。預防輸血反應、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抗腫瘤、抗氧化、降血壓、降膽固醇、保肝、提高免疫力、防治腦供血不足、抗過敏、防治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貧血。
可食用
做美容
滋潤肌膚,益臉美容。民間有“壹日三棗,百歲不老”“為了皮膚更好,粥裏加紅棗”的說法。
取紅棗50克,粳米100克,壹起煮成粥,早晚溫服,對美膚大有裨益。原因是紅棗中大量的維生素B能促進皮下血液循環,使皮膚和頭發光滑,撫平面部皺紋,使皮膚更加貼合。
需要註意的事項
生吃時,棗皮容易留在腸內,不易排出,所以吃棗時要細細咀嚼。
棗皮營養豐富,燉湯時要和皮壹起煮。
紅棗雖然可以經常吃,但是壹次最好不要超過20塊。吃多了會損害消化功能,引起便秘。過量食用大棗會引起胃酸過多和腹脹。
爛棗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產生果酸和甲醇。吃了爛棗的人會出現頭暈、視力障礙等中毒反應,可危及生命,要特別註意。。
大棗有補血的功效,壹般認為是最適合女性食用的,但有些情況下卻並非如此:經期眼睛或腳浮腫、腹脹的女性不適合食用大棗,否則水腫會更嚴重;體質偏熱的女性不適合在經期吃紅棗,否則會造成月經量過多。
參考資料:
棗。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
土豆。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