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詢的過程中,任何人在描述癥狀的時候加上不確定的詞語,比如“有點,沒事,偶爾”,都不會相信,而且這種說法表達的癥狀是很隨意的。
“二口”是上口和下口。說到飲食,胃口不好會影響藥物吸收。厭食癥患者分為兩類:①苔膩,濕阻中焦,溫膽湯,蒲公英、萊菔子為重點藥物;②苔薄白,胃陰不足。用養胃湯,重點藥物是蘆根、烏梅。求兩個大便,特別是大便。大便分兩種:①大便稀,脾虛,用香砂六君子湯,重點藥是白扁豆;(2)大便幹燥,用菊花、當歸水舟、決明子、瓜蔞、桃仁潤腸通便。壹般不用大黃。
二、脈診的金標準:
脈診要簡、粗、不細,要“為我所用”。臨床上主要區分九大脈。
①浮脈:
放輕松,主要癥狀是外感疾病。緊者寒,熱者熱,濕者暑傷。強是真理,弱是不足。
②沈脈:
再按看看,主要證據。晚寒,實熱,滑痰阻食,澀血瘀阻,精血虛陰虛。
③滑脈:
走在珠中,脈看尺不看寸。如果脈象滑,要麽是妊娠,要麽是痰濁。
④澀脈:
如刀刮竹,主瘀血。
⑤和弦脈沖:
如果妳按下弓弦,氣就會停滯。串滑都很厲害,但是痰阻滑脈的速度快,氣滯的速度慢。重則晚則氣滯寒凝,重則氣滯熱脹,澀則氣滯血瘀,細則陰虛亢盛。
⑥晚脈:
壹口氣少於四次(1分鐘少於60次),表示寒證。
⑦脈沖計數:
壹口氣五至六次(1分鐘80次以上),多主熱證,亦見虛證。
8條靜脈:
薄而直,而遠,治陰血不足,傷寒疼痛乃至濕邪。少數是陰虛內熱。
⑨結代促脈:
脈沖強度不足是壹種嚴重而危險的疾病。用於血瘀、痰濁、氣虛、陽虛。
3.舌診的金標準:(三觀察兩調查)
(1)舌苔(三觀):
(1)顏色:
黃色和白色是冷熱;
②視圖厚度:
厚則固,濁則濕;瘦人有虛、正、表證;
(3)視野濕潤:
潤燥正常或痰濕;燥邪傷陰或精氣不足。
(2)舌頭質量(兩次檢查):
1)檢查顏色:
發紅是正常的,白中帶陽,陰盛少虛帶火紅,血瘀帶紫寒凝,熱絳血入營,紫點多瘀。
②檢查自己是胖還是瘦:
胖則陽虛,瘦則陰虛。
四個。虛證分為四類五處:
(1)分為四類:
①氣虛證:
舌淡,苔薄白,脈沈細,氣短;
②血虛證:
舌淡、脈細、面色?白色;
③陰虛證:
舌紅、苔凈、脈細、五心煩熱;
④陽虛證:
舌淡,苔薄白,體胖;
氣虛弱舌不胖,陽虛弱舌胖。
(2)五個人:
①心臟:心悸;
②肝:脅痛(廣義包括脅肋脹滿、脅肋脹滿);
③脾:便溏,肢體暈厥;
④肺:咳喘;
⑤腎:腰疼(廣義包括腰痛、腰痛、寒性)。
五、虛證分為八害:
(1)六邪(側重風、寒、火)
1)風邪:
外部風
①舌脈識別:
苔薄白,脈緊冷;苔薄黃,脈浮-風-熱;
②區分寒熱:
寒重於熱,恐寒風寒;熱重於寒,恐風-風熱;
③辨別疼痛:
頭痛、關節痛——風寒;咽喉痛、咽喉痛——風熱;
④咳喘的鑒別:
肺寒和肺熱的區別不在於痰的顏色,而在於痰的性質。痰稀,不論黃或白-寒;黏稠的痰,無論黃色或白色-風熱。
內風(肝風)
主要癥狀:頭暈、四肢麻木、震顫、抽搐、落枕、昏迷(但每個癥狀都要註意)
①見1至2主癥,即舌紅、脈細——肝陽上亢——平肝熄風——天麻、夏枯草;
②發現六個主要癥狀,即舌紅苔黃、脈數-極熱生風-清熱熄風-雞爪黃連羚羊角粉;
③見6主癥,舌淡脈細-血虛風養陰熄風-阿膠珠、桑葚。
2)寒邪
外部寒冷(風寒)
四證:寒燥、表虛證、寒性關節痛、太陰證;
①涼爽幹燥:
外燥(口幹鼻咽苔、幹咳),風寒——鮮蘆根;
②表證不足:
怕冷、怕風、出汗——生黃芪;
③寒痹:
風寒侵筋骨,關節痛——桂枝;
④太陰證(中寒):
當外寒直接侵入胃腸道時出現腹痛、嘔吐、四肢不溫不火——山藥;
內寒(陽虛)
最好的藥——淫羊藿。用量最多5g,大量煎藥不容易,而且味道不好。
3)火邪
外火(外熱、風熱、表熱)
①溫暖幹燥:
外熱加外燥;
②上焦濕熱:
外熱加外濕,午後發熱,熱汗出,頭重,舌苔薄膩,浮脈——三仁湯;
③暑濕:
青蒿荷葉夏三仁湯;
內火(虛熱、虛火、陰虛、實火)
實火表現:舌紅苔黃,脈實。
(1)心臟:
胃疼,口苦,心煩-車前草(利尿清心,從小導熱);
②肝火:
疤痕、煩躁、眼睛發紅——生梔子(龍膽的苦寒傷胃);
③脾熱:
消除饑餓感,使舌不定——生薏苡仁;
④肺火:
痰多、鼻幹、鼻衄——黃芩;
⑤胃火:
口渴引飲,牙齦腫痛——大黃;
⑥小腸火:
尿頻、尿急、尿痛——吡咯;
⑦大腸火:
熱灼肛旁流——馬齒莧(30g);最多);
8膀胱熱:
濁中帶濁——白花蛇舌草30g。
(2)痰濁
1)狹義的痰
在肺部,有三個主要癥狀:咳嗽、咳痰和喉炎。
①寒痰:
痰清如沫,耐寒,白中帶白芥籽;
②熱痰:
黏痰有腫塊,煩渴,苔黃-痱子(生吃潤腸通便,炒吃只能去熱痰);
③燥痰:
嗆血咽幹舌燥——北沙參(北方咳痰,南方咳痰);
④濕痰:
痰多易咳,苔膩無光——蘿蔔籽。
2)廣義的痰
六個主要癥狀:
苔膩,脈滑,頭重,胸悶,口粘,厭食,尤其是苔膩。廣義的溫膽湯,用於化痰、消痰、去膩苔。
五個方向:
①癡迷痰:
眩暈、心悸、癲癇、中風、昏迷-膽南星、天竺黃;
(2)痰止少陽:
寒熱此起彼伏,脅肋脹滿易阻,咽喉如骨(梅核氣)——柴胡黃芩。寒熱交換,西醫診斷為神經性發熱,表現為低熱。低熱者,苔膩以小柴胡湯,苔薄以補中益氣湯,手足熱苔潔以白地黃湯。
③痰濁阻絡:
胸悶、脹滿、神誌不清、四肢沈重——溫膽湯(竹茹、枳殼、茯苓、陳皮、石菖蒲、郁金)、萊菔子15g、丹參30g。痰瘀壹體,有痰必有瘀,有瘀必有痰。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以提高療效。
④痰通經絡:
主要疾病有瘰癧、痰核、壞疽、流涎。
壹種用昆蟲,如土鱉蟲、地龍,祛瘀通絡,透痰通絡。但在開藥之前,需要對患者進行劃痕試驗,以決定是否使用昆蟲類藥物。蟲藥是外源蛋白,會引起過敏。兩者皆益氣運痰,用生黃芪30g補氣推痰。
⑤痰阻肢體:
麻木半身不遂-桂枝雞血藤溫膽湯。
(3)飲用水
①溢出:
皮膚、上下肢水腫——紫莖澤蘭;
②飲料:
胸膈、咳喘——痱子;
3吊飲:
胸脅,脅肋脹痛——徐長卿(安全有效緩解疼痛);
④痰飲:
胃腸道,腸鳴,厭食——檳榔(檳榔比檳榔安全,檳榔會上癮)。
(4)濕邪(內濕)
大部分轉為濕溫或濕熱,少數轉為寒濕。多為脾胃濕熱、肝膽濕熱、大腸濕熱、膀胱濕熱。
處理濕熱矛盾,把握以下原則:
①清熱不助濕(避免過於苦寒愛濕傷胃);
蒲公英、梔子、白花蛇舌草、連翹和野菊花。
②利尿無助熱;
生薏苡仁、車前草、白扁豆和桑白皮
(3)劃分三焦:
上焦用杏仁,中焦用砂仁或砂仁,下焦用生薏苡仁。
(5)邪氣郁結
1)氣滯(肝氣郁結):
主要癥狀:飽脹、腹脹、疼痛、情誌、脈象異常。主藥是柴胡,關鍵是舌苔。氣滯患者,苔膩,苔不膩不薄者,宜用補中益氣湯。
2)氣逆:
①肺氣升降:
咳嗽和哮喘。治療咳喘的關鍵在於有無痰。肺部疾病有咳嗽、哮喘、痰、炎癥、發熱五個癥狀,其中最關鍵的癥狀是痰。如果咳喘無痰,說明腎不納氣,重點是用補骨脂、肉蓯蓉、川牛膝15g補腎平喘。
②胃氣升降:
打嗝,打嗝。外圍性呃逆在胃,中樞性呃逆在腦。對於周圍性呃逆,30g生赭石和廚房土壤使用;對於中樞性呃逆,使用30克磁鐵礦和10克膽南星。
③肝氣升降:
頭暈。治療肝氣郁結,需應用升降理論,用量較小,以川芎5g;用量大大減少,使用川牛膝15g。
(6)血瘀
1)血瘀的三個指標:
①局部血瘀證:
固定刺痛、絞痛、拒按、腫塊;
②全身血瘀證:
唇暴、指甲紫、舌紫、脈澀。如果舌頭有紫點,就是瘀血,如果舌頭發紫,則因受寒而加重瘀血,所以要活血化瘀,溫補之,用桂枝或川椒(需因人而異,四川10—20g-20g即可,北方5g以內);
③經血證:
出血,血塊是深色的,出月經的血是瘀血。
2)血瘀六證:
①氣滯血瘀:
脈沈,腫痛,拒按,腫塊。用姜黃(行氣、理氣、化瘀中的血)、枳殼;
②寒凝血瘀:
脈遲,拒按,血瘀暗,面色晦暗,體溫略降。使用桂枝和烏藥;
③熱瘀:
脈沈,腹硬痛,神智狂。用竹汁和全瓜蔞;
④氣虛血瘀:
脈細數,心悸,乏力,半身不遂,積滯。用生黃芪和地龍30-60克;
⑤陽衰血瘀:
脈沈細滯,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腹大,腹脹,四肢浮腫,四肢冰涼。用鹿角霜和紅花;
⑥陰虛血瘀:
脈細,弦數細,癰痛(痛不劇烈),眼澀。使用麥冬、蘆根和牡丹皮。
3)血瘀的五個方位:
(1)血瘀於心:
脈細數,心悸刺痛,精神異常,多為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主藥為蘇木、生山楂;
②肝郁血瘀:
脅痛和腫塊。主藥為醋鱉甲30g、赤芍;
③肺郁:
脅痛和咯血。主藥為薄荷、花蕊石;
④瘀滯於腹:
腫塊拒壓,閉經,痛經。主藥為紫莖澤蘭和地龍;
⑤肢體停滯:
腫脹、肌肉痙攣和發紫。主藥為路路通和雞血藤。
(7)食物抗性
積食於胃,苔厚膩,脈滑實,腹脹,納差,酸。主藥為焦三仙10g各,蘆根(護胃陰)、連翹(清熱)。
(8)昆蟲堆積
六個判斷指標:
肚臍周圍疼痛,厭食,面黃肌瘦,夜睡,磨牙,穴竅癢,五斑(眼、面、唇、爪、毛)外露。
①蛔蟲綜合征:
面色黃黑,有白斑,身體在賣。腹痛時有發生。早上腹痛很虛,所以進食疼痛減輕。喜歡吃異物,晚上磨牙,睡不安穩,煩躁哭鬧,大便或稀便,或者蛔蟲。嚴重者口流涎,四肢冰涼,面色蒼白。時間長了,肚子腫了,腹部硬了。用十君子散、吳梅丸等。
②蟯蟲綜合征:
夜間肛門瘙癢難忍,女性會陰部瘙癢,睡眠不安,尿頻或遺尿,肛門濕疹。時間長了,可以看到食欲不振,面黃肌瘦。使用朱崇丸,外用百部,並打算灌洗。
③帶絳蟲綜合征:
面色蒼白,腹脹或隱痛,大便不規則,大便中有扁蟲,肛門瘙癢,食欲不振或多動,形體消瘦,四肢無力,久臥不安,頭暈抽搐。用檳榔湯和蟲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