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府穴
位置:站直,叉腰。可以用手觸摸鎖骨外側下端的三角窩,這裏的中心是雲門穴,在這個窩的中間垂直向下推壹根肋骨的地方就是中府穴。
功能:中府穴是肺經上的大穴。經常按摩可以疏通肺靜脈,加強淋巴循環,治療脾肺、氣血不足、腹脹等疾病。,是調節內呼吸經絡的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太陰手肺經起於中焦,蜿蜒於大腸經下,折返,沿胃上口經膈,屬肺,自“肺系”向下出,沿少陰手心經、厥陰手心包經前上臂前側下至肘橫紋,沿前臂橈側緣入口,過大魚際,沿大魚際緣至拇指內端。
二、天柱穴
位置:天柱穴在我們後頸部正下方,即後發際線中線半寸處約2厘米處,1.3寸左右各有1個穴位。
作用:當妳感到疲倦和困倦時,按摩這個位置,可以提神醒腦,緩解疲勞。而且能舒緩壓力,通氣補益,調理經絡,幫助身體血液循環順暢,有利於改善經期腰酸背痛等不適癥狀。
按摩方法:將大拇指貼在天柱穴(頸部肌肉外側緣發際線處),小拇指和食指貼在眼尾附近,然後慢慢傾斜頭部,利用頭部的重量按壓大拇指按摩天柱穴。
三、命門穴
位置:位於腰部,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約與肚臍平齊。當妳用手指按壓時,妳會感到壹種強烈的壓痛。
作用:按摩此穴位有利於改善抑郁情緒,緩解肌肉酸痛,有效延緩衰老,滋陰保宮,改善月經不調,推遲更年期,恢復青春活力。
按摩方法:督脈起於腹部,自會陰部下行,於脊柱中向後,至項後風府穴,入腦,上至項部,沿額部下行至鼻柱。
第四,成府穴
位置:在臀部水平線中心下方,位於左右臀部下方的臀溝中心。這裏是神經最集中的地方,手指按的時候可以用更大的力。
作用:此穴位引導生殖器官的神經經過此處,經常按壓可有效直接刺激子宮頸壁的神經,幫助腹肌和盆腔肌肉收縮和放松,有利於經血排出更順暢,還能起到壹定的緩解痛經的作用。
按摩方法:手指按壓時,挺直背部,夾住肛門,慢慢吸氣,用拇指以外的四指按壓此穴,向上按壓6秒時呼氣。如此重復10次,早晚各做10次。當妳按摩這個穴位時,妳應該會感到酸痛和腫脹。
第五,腎俞穴
位置:與命門穴位置相同,即第二腰椎棘突下,側開1.5寸,左邊壹個,右邊壹個。
功能:這是腎經的主要穴位。經常按壓能增強腎氣,增強腎功能,尤其對月經不調、手腳冰涼、腹脹疼痛等有療效。
按摩方法:手掌搓熱後,將手掌貼在腎俞穴上,如此反復3 ~ 5分鐘;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腎俞穴,直到感覺腰酸背痛,腰部微微發熱。
第六,商鞅角
位置:此穴位在手上,擡起手,食指靠近拇指的壹側,指甲角後2 mm處。
作用:這也是調節內息和胃的穴位。此穴位於大腸經上。如果經常捏,可以補益大腸經氣血,調節消化道功能,加速人體新陳代謝,調理經期不適。
按摩方法: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末端,沿食指徑向進入兩筋之間,經1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沿前臂徑向上行至肘外側,經上臂後側橈側緣上肩,上行至肩峰前接頭部,下行入骨盆及絡肺,膈肌屬大腸。鎖骨上窩發出的分支靜脈1上行至頸側,穿過面頰,進入牙槽腔,折回口側,與人體中部會合。然後左脈向右,右脈向左上托住足陽明胃經兩側的鼻孔。
七、舒歌角
位置:轉過背,可以感覺到肩胛骨和脊柱之間的凹陷。就是這個地方。壹個在左邊,壹個在右邊。
作用:若采用穴位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刺激淋巴系統,有效緩解肩周炎、頸椎疾病,並有助於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改善人體機能,有利於月經周期的順利通過。
按摩方法:按壓舒歌,不僅按壓此穴所在的穴位,也按壓此穴周圍。哪裏最酸或者最疼,就是最需要按的地方。每天堅持按壓,直到不疼為止,身體會有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