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的功效:
主治:解表、祛風、透疹、消瘡、止血。用於感冒、麻疹、便血、崩漏、鼻衄。出版、祛風、調血;炒炭止血。治療感冒、發燒、頭痛、喉嚨痛、吐血、便血;子宮出血、產後血暈;癰腫,疥瘡,淋巴結核。荊芥也有同樣的效果,但發散力更強。
①《本經》:治寒熱、鼠漏、瘰癧生瘡、破結聚氣、血瘀濕痹。
②藥性理論:治邪風賊風,歪嘴歪臉,周身執拗,心虛健忘,會使病情加重。主邪氣,除勞,治腫;取壹握,以五升水切之,以二升煮之,寒分二份,以活血通絡,傳輸五臟氣虛,發汗除風寒;搗實粉末和醋以密封膨脹。
③孟偉:產後中風,肢體僵硬,末服酒精。
4《食療本草》:助脾胃。
⑤食用本草:主血勞滿,有腰酸汗出,夫腳氣,筋骨心煩,陰陽毒,傷寒頭痛,頭眩,手足焦慮。
⑥《日華子本草》:益五臟,消食,解酒。煮熱食煎茶治頭風汗;用黑豆汁煎治傷寒。
⑦《本草》:治頭風、勞乏、瘡疥、婦人血風。
⑧滇南草藥:治跌打損傷,塗毒瘡。治吐血。荊芥穗能疏風止頭痛,明目,解除肺、肝、喉的熱痛,消腫解毒,消瘡癰。治便血,止婦人驟崩,消風熱,疏通肺氣鼻竅。
9《綱要》:疏風清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消腫。治強,目暗,瘡毒,陰郁,吐血,鼻衄,出血,血痢,虛脫,痔瘡,漏。
荊芥的功能:
荊芥為唇形科植物,原名偽蘇,原名叫姜芥。它被用作藥幹燥它的莖,葉和穗。有新鮮花蕾的孩子鎮靜效果最好。荊芥葉黃綠色,莖方形略帶紫色,橫切面黃白色,穗微黑、紫、黃、綠。味道溫和,性質溫和,無毒,香味濃郁。荊芥為發汗解熱藥,是我國常用草藥之壹。能化痰、祛風、涼血。治療流行性感冒,頭痛,寒熱,出汗和嘔吐。
解表祛風透疹。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和潰瘍。炒炭治療便血、崩漏、產後血暈。1.外感表證。本品辛香,善散風,性溫,性平,是最溫和的散風寒之藥。對於外感表證,無論風寒、風熱還是寒熱不明顯,都可以廣泛應用。2.麻疹不透,風疹癢。3.瘡初有表證。4.吐血、鼻出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