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從小指外側(少澤穴)沿手背開始,穿過肘部,到達肩關節後部,繞肩胛骨(大椎穴)過肩,向前進入盆腔,深入體腔,繞過心臟,沿食道穿過膈肌,到達胃,下行進入小腸。
分支:從缺盆處出來,沿頸上行至頰部,到達眼角後再退入耳中(聽宮穴)。
從面頰分支,上行至今,到達內眥(睛明)穴,與足太陽膀胱經會合。
小腸是壹個相當長的管道器官,位於腹部,其上口在幽門入口處與胃的下口相連,其下口在門處與大腸的上口相連。
小腸和心臟的經脈是交織在壹起的,所以小腸和心臟是表裏關系。
小腸的主要功能是接收營養,分泌濁氣。
1.壽生:是指拿著類似容器的東西,小腸接受的是胃初步消化的飲食。
2.化學:改變消化的意義。把胃初步消化的食物消化成物理變化,把食物由大變小,由粗變細,由細變細,變成化學變化,也就是把以前不屬於人體的物質變成細微的可以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物質。
3.不分泌混濁物:
清除小腸濁尿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小腸消化的食物分為兩部分:水谷精和食物殘渣。
第二,水谷被微妙地吸收,食物殘渣被運送到大腸。
第三,小腸微妙地吸收水谷,同時也吸收大量的水分,所以也被稱為小腸的主要液體。
如果小腸清濁功能正常,排便也就正常了。
如果小腸分泌物不清不濁,大便稀,小便短。
因此,腸道功能紊亂會引起腹脹、腹痛、嘔吐、便秘或便溏腹瀉等癥狀。
大家都知道火生於五行,對吧?怎麽會生呢?
中醫認為,小腸溶解食物和水,吸收大部分精氣後,把精氣交給脾臟,使脾臟根據人體的需要進行運化,這就是所謂的火。
小腸經循環時間為13-15。
壹* * *十九分。
1.第壹少澤穴:小腸經的井穴,屬性金?小腸發熱在這裏治療,喉嚨痛。
謝醫生說可以治缺乳,因為小腸通津液,為缺乳捏少澤穴可以增加乳汁分泌。
2.錢轂穴:小腸經的興穴屬水,乳不可得。我們有更好的點可以用,所以大家知道就好。
3.後溪穴:小腸經的俞穴屬木,生火,所以也是小腸經的母穴。
後溪也是八脈的交匯點,主督脈。
對於督脈的脊柱問題,如腰痛、脊柱痛、腰扭傷等,可以選擇按壓後溪穴。
經常落枕的人,平日經常搓背流。落枕是小腸的寒氣,因為小腸經絡剛好沿著後肩上行到頸部。
後溪是我們身體上的壹個大洞。
上班有空可以和厚西壹起敲桌子。
4.腕穴:小腸經過原穴,可不分虛實治療。
5.陽谷是小腸經的經穴,屬火,所以也是小腸經的穴位。這個穴位可以降血壓,高血壓的人可以每天揉壹揉。
6.老年穴:小腸經穴,眼科大經穴。
老人用的多,養老就是給妳壹個美好的晚年。
治療眼痛、白內障、老花眼、青光眼等眼科問題,也治療肩臂疼痛(手不能擰毛巾)。
7.鄭智穴:小腸經的絡穴。
有壹種治療側支阻塞的方法,可以用來治療任何疾病。
不足:放松的時候浪費時間,手臂沒有力氣。
現實:皮膚表面有很多疣。
中醫認為,疣是小腸陽虛引起的次生生物。
除了艾灸患處,我們還可以艾灸矯正疣。
有人請西醫切除,沒多久又長出來了。
這樣壹來,疣的根源並沒有被去除,因為這只是治療標準。
中醫治療這種疣比較慢,所以我們可以標本兼治。
小腸經過肩、臂、眼找到肝臟問題。可以試試同樣的艾灸方法,疏肝。
8.倪氏所說的三奇穴:腸關、肝關、心關。
1腸管在腕骨上合三寸。關閉腸子。關閉腸子。當妳憋不住拉肚子,找不到廁所的時候,就要拉屎了。
2清肝:肝癌後期會很痛,所以用清肝。
肝病也可以。
3心通:治療心臟病可以做到不亂不濫。
9.小海穴:小腸經絡的關節點屬土,小腸屬火,火生於土。也就是說小海是小腸經的分穴,小腸經上的痛可以在小海治療,因為它實際上是瀉子。
10.肩振穴:主要用於治療肩周炎伴有肩骨骺時。
11.陽萎脈與陽絡脈的交點也用於治療肩痛、臂酸。
12.除了治療肩胛疼痛,天宗穴還用於治療乳腺炎和乳房問題。
我家姑娘去天宗穴的時候,感覺胸前有很好的艾灸感,對側乳房溫熱。
13.馮冰:治療肩周炎時作為配穴,平時用的不多。
14.屈原,守中書,守外書?天窗用的不多,知道在哪裏就好。
肩中舒,肩中壯,肩中痛。
15.田蓉主要用於甲狀腺和頸部腫塊。
16.顴骨骨骺:瞳孔下3寸,進取穴可治牙痛。牙痛。我們有更好的穴位。
牙痛用()嗎?
上牙疼用()。
17.聽宮穴
耳屏前我們有三個穴位,從上到下分別是耳門、聽宮、聽會,距離大概5個點。
聽宮的位置在耳屏前方,張口時呈凹形,閉口時無孔。
用於耳聾耳鳴,耳炎。
答:
治下牙痛(手陽明大腸經)
上牙痛(足陽明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