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俗稱“癲癇”,是壹種古老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也是壹種常見的慢性腦部發作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癲癇列為世界五大神經精神疾病之壹。每年的6月28日是國際癲癇關愛日,今年的主題是“癲癇兒童的健康與成長”。
據統計,全球約有5000萬癲癇患者,其中4000萬在發展中國家。2009年6月,中國抗癲癇協會發布的“綠皮書”——《中國癲癇防治策略》公布了中國癲癇診療現狀:中國癲癇患者900萬人,其中18歲以下兒童約占三分之二,每年新增患者40-60萬人,約63%的活動期癲癇患者未接受正規診療,即使在北京、上海、長沙,
癲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腦部疾病,是由於腦神經元過度放電而引起的反復發作、陣發性和短暫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為壹過性感覺障礙、肢體抽搐、意識喪失、行為障礙或自主神經功能障礙。長期以來,人們對癲癇病的認識誤區不僅影響到患者、患者家庭和社會,也影響到部分醫務工作者。
誤解1急於求成,不遵醫囑
不遵醫囑是抗癲癇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壹。壹方面,很多癲癇患者對癲癇治療的長期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急於求成。他們經常要求醫生自己更換新的昂貴的藥物。事實上,癲癇是壹種頑固的大腦攻擊疾病。任何抗癲癇藥物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在血液中達到有效而穩定的濃度。大多數抗癲癇藥物需要使用和觀察幾個月才能確定療效,所以患者壹定不能頻繁換藥。如確需換藥,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新舊藥物的合理銜接和逐步過渡。
另壹方面,患者害怕抗癲癇藥物的副作用,隨意減少劑量,漏服或過早停藥。這些不規律、不規範的藥物不僅會使癲癇發作難以控制,導致復發或惡化,甚至會導致持續狀態和嚴重的不良後果。
神話2
從“醫療禁忌”到“醫療急救”
由於社會上對癲癇病的誤解和對癲癇病患者的歧視,患者壹旦確診為癲癇病,在學習、就業、工作、結婚、生育等過程中都會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許多癲癇患者及其家屬對由此帶來的社會和精神壓力感到羞恥和恐懼,並試圖掩蓋病情,逃避就醫。壹些患者和家屬認為癲癇是不治之癥,對治療失去了渴望,對堅持治療失去了信心。我國癲癇治療缺口高達63%,近600萬癲癇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療。現代醫學證實,如果能夠接受早期診斷和規範合理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絕大多數癲癇患者是可以控制其發作甚至治愈的。
同時,大量患者及家屬並沒有去醫院神經內科或癲癇專科醫院接受正規的抗癲癇治療,而是認為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會導致“癡呆”。於是,他們盲目追隨“醫療保健”、“黑廣告”,尋找立竿見影的所謂“秘方”、“偏方”,以期“根治癲癇”,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癲癇不僅沒有。
誤區三:重治療輕預防。
很多患者雖然重視藥物治療,但由於忽視了誘發因素的預防,導致復發。這些誘發因素包括:飲酒、喝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疲勞、睡眠不足、暴飲暴食、發燒、傳染病和看電視、電腦時間過長。
癲癇治療——醫患合作是前提,專業規範是關鍵。
癲癇的臨床表現非常復雜,發作類型多樣。正確的診斷是有效治療的前提。由於我國神經科醫生尤其是癲癇專科醫生的短缺,癲癇被誤診誤治的情況並不少見。將非癲癇發作性疾病誤診為癲癇的情況並不少見;相反,非驚厥性癲癇的誤診和漏診相當普遍。
其次,針對不同類型的癲癇選擇不同的抗癲癇藥物是癲癇治療成功的關鍵。目前,我國臨床醫生尤其是基層醫務人員對癲癇的初步診斷比較滿意,未能進壹步確定癲癇的類型,未能針對不同類型的癲癇和癲癇綜合征選擇合適的抗癲癇藥物,或者多藥治療不合理,都是癲癇治療失敗的原因之壹。
第三,藥物劑量不當是抗癲癇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壹。非專科醫生使用劑量過小,患者血液中藥物濃度不足,在“亞治療狀態”下影響療效;相反,如果劑量過大,特別是對兒童、老年人和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則屬於“過度治療”,還會導致病情加重等嚴重後果。因此,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規範用藥,堅持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是癲癇治療成功的關鍵。
癲癇患者的治療從開始用藥到完全沒有發作壹般需要3-5年,療程較長。國內外資料表明,依從性差是癲癇藥物治療失敗的重要因素之壹,患者常因各種原因隨意減少或增加劑量、減少服藥次數或停藥。通過科普知識的宣傳,贏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提高治療的依從性,是壹個重要的環節。癲癇患者應抓住時機,做出正確診斷,確定臨床類型,盡早治療。治療越早,腦損傷越小,復發越少,預後越好。大量資料表明,只要治療及時、恰當,大約70%的癲癇可以得到滿意的控制。癲癇患者經過壹定時間的正規、系統的藥物治療後,不會再有癲癇發作,壹般可以減量用藥,直至停藥。如果停藥後3年內沒有發作,可以認為是治愈。
有兩個主要類別:
-腦部疾病,如腦血管疾病、腦炎、腦膜炎、腦腺病、炎性肉芽腫、顱內腫瘤、腦寄生蟲、顱腦外傷、脫髓鞘疾病、腦發育異常、腦萎縮等。
-大腦以外的疾病,如低血糖、低鈣血癥、窒息、休克、尿毒癥、糖尿病、心源性驚厥以及金屬和藥物中毒。
為癲癇發作患者提供緊急救助是全社會的責任。
癲癇患者對急救的要求更高。目前社會上對癲癇患者存在歧視,極少數人懂得癲癇急救,導致患者在癲癇發作的第壹時間得不到正確的救助,甚至導致危及生命。主要救援措施包括:
◆解開患者的衣領和腰帶,以利於呼吸順暢;
◆在患者牙縫間墊毛巾或手帕,防止舌頭被咬;
◆患者抽搐時不要用力按壓患者身體,以免骨折脫位;
◆在患者背部墊壹些衣服等軟物,防止脊椎骨折;
◆驚厥停止後,可將患者頭部旋轉至壹側,讓分泌物流出,以免窒息;
◆如果發作持續10分鐘且無緩解,或在10分鐘內反復發作後發現患者無反應,應立即送醫院。
癲癇不是精神病,不是傳染病,也不是不治之癥。這並不可怕,只是壹種常見病。社會應該接納和關愛癲癇患者,消除對癲癇患者的歧視,營造患者自由接觸社會的良好氛圍,給予患者理解,幫助消除患者的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