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治療期間,應給予隔離,並使用氯黴素、復方磺胺甲惡唑或呋喃唑酮,但在飲食和護理方面也很重要。如果能註意到這壹點,就可以加快疾病的恢復,減少並發癥的發生。
【飲食原則】總的原則是要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
1.高熱量:壹般每日熱量供應為每公斤體重40~60千卡,也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增減。
2.碳水化合物:熱量的主要來源,占總熱量的50%以上,每人每天約400~500克。因為糖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同時,足量的糖可以減少體內脂肪和蛋白質的氧化,避免代謝性酸中毒。
3.高蛋白:如果按每公斤體重1.5 ~ 2.0g計算,每天需要蛋白質約100g。由於患者持續高燒,蛋白質分解加強,導致身體消瘦。在傷寒的極端階段,有些病人每天可以瘦0.5公斤。可以選擇牛奶、雞蛋、鮮魚、新鮮豆制品。
4.脂肪:在不腹瀉的情況下,每日可供應60~70克。宜用易消化的脂肪來增加熱量,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5.水分:每日經口攝入液體應在2500~3000 ml(包括液體或半液體飲食中的水分),以利於各種代謝廢物和細菌毒素的排出。
6.維生素:供給要充足,主要是維生素B和C,攝入量要遠高於正常人。
7.無機鹽:鉀、鈉和其他無機鹽也應充分供應。
【治療處方】1。茶:治傷寒。口服100%茶湯10毫升,每日三次,分別試治傷寒、副傷寒1例。1傷寒患者服藥3天後體溫降至正常。另有1例副傷寒患者,服藥9天後體溫完全正常,其他癥狀改善。
2.烏梅:治療傷寒(肥達氏反應陽性者):烏梅的流浸膏已治愈數十例傷寒患者,有的壹周內感覺癥狀消失,有的發燒兩周,有的發燒三至四周,無壹例腸道出血或死亡。治療期間要多喝流質營養食物,如新鮮蔬菜湯、米湯等。
3.吳梅軟膏:治療腸傷寒。烏梅洗凈,加水燉至熟,用紗布過濾取汁,文火煮至糊狀(每克糊狀用石梅約30g)。成人每次服用1g,每日四次,或用30g石梅加1碗水煎至半碗,加少許1g糖,每日四次。以上方法已治愈腸傷寒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