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Guānyuán CV4【中國針灸大辭典】
《中國針灸詞典》
3概述盧靜是經絡穴位的別名:1。官園;2.石門。[1]
4關元穴別名陸晶陸晶是經絡穴位的別名,即關元[1]。《經穴編》說“經絡發力”。
穴位關元漢語拼音關元羅馬拼音關元美式英語翻譯姓名關元出處各
國家
壹代
編號中國CV4日本4法律
莫蘭特的VC4,野夫的VC4,德國的KG4,英國的Cv4,美國的Co4關元是經絡穴位的名稱(Guānyuán CV4,RN4)[2][3]。出《黃帝內經靈樞寒熱》篇。別名夏姬(《黃帝內經:氣穴論》)、《三交》(《黃帝內經》寒熱病證)、《慈門》(針灸甲乙經)、《大中記》(針灸自生經)、《丹田》(針灸自生經)、《關元》(灸圖殘卷)、《大海》(針灸經)。血海(經穴匯編中的經穴操)、子宮(經穴匯編中的經穴操)、李記(經穴匯編中的經穴操)、盧靜(經穴匯編中的經穴操)、命門(經絡講究)都屬於任脈[2][3]。關元為養小腸之穴;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與任脈的交點[3][4][2]。關的意思是關藏,元的意思是。此穴在臍下3寸處,是關藏元氣保存之地,故名關元[3]。關元穴主要用於泌尿、生殖、胃腸疾病,如臍腹絞痛、腫脹、腹脹小、腹痛少、小便赤澀、遺尿、閉經、水腫、遺精、陽痿、早泄、月經不調、崩漏、白帶紅白、陰道僵硬、瘙癢等。脫肛、淋證、尿頻、尿痛、尿澀、痛經、閉經、白濁、乏力、寒性衰竭、腰疼、疔瘡、眩暈、頭痛、黃疸、消渴、心悸、腎虛氣喘、淋證、血尿、閉經、霍亂嘔吐、腹瀉。
4.1關元穴別名為夏姬(《黃帝內經》氣穴學說)、三交(《黃帝內經》寒熱病證)、慈門(《針灸經甲、乙》)、大中(《針灸經》)、丹田(《針灸經》)和關元(《艾灸圖》)生門(《經脈匯編》中的經脈習題)、血海(《經脈匯編》中的經脈習題)、子宮(《經脈匯編》中的經脈習題)、優勢(《經脈匯編》中的經脈習題)、精露(《經
4.2來源《黃帝內經·蘇文·氣穴論》:背部、心經控痛,治天突、十椎、上極。在學科上走的人肚子疼,在學科上走的人有關元。
4.3穴名關藏,元為氣。此穴在臍下3寸,為關藏元氣所在,故名關元[3]。
關,是封閉西藏的意思。也是樞機開闔的關鍵。元,氣之始也指元氣。這個點位於肚臍下3英寸,正好在腹部。它是人體的氣和元氣發生的地方,是呼吸的門戶,是全身臟腑經絡的根,是人的根,是下焦、陰、元、陽出入的地方。男人占有精氣,女人掌管月子的事務,自己照顧孩子休息,是陰陽和諧的門戶。《醫經精要》上說“袁茵與元陽交流之地”,故名關元。“關”和“元”具有重要的隱喻意義。[5]
4.4具體關元為小腸之穴[3][4][2]。
關元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與任脈的交點[3][4][2]。
4.5小腹[6]
4.6關元穴定位標準: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4]。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仰臥取穴[3]。
關元穴位於腹部中線,臍下3寸[2]。
關元穴在任脈中的地位
關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關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關元穴在下腹部(肌肉)的位置
關元穴在下腹部(內臟)的位置
4.7取關元穴的方法是臍下3寸,腹線上,取穴在背部。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仰臥取穴[3]。
仰臥位取穴在臍與恥骨聯合上緣連線的下2/5和上3/5的交點,腹部白線上[7]。
4.8關元穴關元穴下的穴位解剖有皮膚、皮下組織、腹部白線、腹部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淺層主要包括十二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淺動、靜脈的分支或分支。深層有十二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4.8.1水平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部白線→腹部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3]。
皮膚→皮下組織→腹部白線→腹部橫筋膜。
4.8.2穴位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肋下神經前皮支和腹壁淺動脈;深層分布肋下神經和腹壁下動脈;更深層可以到達腹腔[8]。
分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2]。
4.9關元穴的功效與作用關元穴具有養元氣、導紅血、通淋的功效。
關元穴具有補腎固本、益氣回陽、清熱利濕的作用[3]。
關元穴位於肚臍中下3寸,又稱“丹田”,是保健的重點穴位[9]。
關元穴與膀胱和細胞器官相鄰,是任脈和足脈的交匯點,故可治療婦科疾病、男科疾病和小便異常[9]。
關元穴為小腸募集穴,可泌濁尿,促進排便,治療二陰病[9]。
關元穴位於元氣的交匯處,能滋養元氣、回陽救逆,治療虛癥如元陽虛損、中風、形體消瘦、體虛眩暈等[9]。
關元穴應位於小腸、膀胱、子宮的底部,具有滋養元陽、溫腎散寒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真陽不足、臟腑衰竭等證候,以及婦科疾病、男科疾病、小便異常等[5]。
4.10關元穴主要用於泌尿、生殖、胃腸疾病,如臍腹絞痛、腫脹、小腹脹、腹痛少、尿赤澀、遺尿、閉經、水腫、遺精、陽痿、早泄、月經不調、崩漏等。中風綜合癥、疲勞消瘦、痢疾、晨瀉、便血、腸風、脫肛、淋證、尿頻、尿痛、痛經、閉經、白濁、疲乏冷倦、毛背、疔瘡、淋巴結核、頭暈、頭痛等。
關元穴主要用於泌尿、生殖、胃腸疾病,如臍腹絞痛、脘腹脹滿、小腹脹滿、小便赤赤、遺尿、閉經、水腫、遺精、陽痿、早泄、月經不調、崩漏、白帶赤白帶下、陰道僵硬、瘙癢、胎衣不下等。
關元穴主要用於遺尿、尿頻、尿失禁、腹瀉、腹痛、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帶下、不孕、中風、疲勞消瘦(此穴功能較強,是保健的重要穴位)[8]。
關元穴主治?腹痛、痢疾、黎明腹瀉、便血、腸風、脫肛;五淋、尿頻、尿失禁、遺尿、小便不利、小便澀痛;痛經、閉經、崩漏、帶下、不孕、陰道僵硬、瘙癢、產後惡露、胎衣不下;遺精、陽痿、早泄、白濁;中風出證,疲勞、寒性衰竭、消瘦、虛弱;發背、癤、瘰癧;頭暈、頭痛;水腫、黃疸、口渴、心悸[7]。
現代常用關元穴治療休克、菌痢、腸胃炎、尿路感染、腎炎、盆腔炎、睪丸炎、神經衰弱、高血壓等[3]。
關元穴主要用於中風、腎虛哮喘、遺精、陽痿、疝氣、遺尿、淋證、尿頻、尿失禁、血尿、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帶下、崩漏、腹痛、腹瀉、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神經衰弱、暈厥和休克[2]。
腹痛、霍亂吐瀉、疝氣、遺精、陽痿、早泄、尿濁、尿失禁、尿頻、黃白帶下、痛經、中風、體虛、乏力、頭暈、腹瀉、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
關元穴具有保健和強功能[3][2]。
4.11針法4.11.1針法0.5 ~ 1寸[3][7],有局部酸痛[7],可放射至外生殖器及社會*** [7]。
直刺1 ~ 1.5寸[2]。
直刺1 ~ 2寸[8]。
註意:
對於尿失禁患者,排尿後應進行針刺,防止膀胱損傷[7]。
針前排空尿液[3]。
孕婦慎用[3][8][7]。
4.11.2艾灸可灸[3][8]。
艾條灸7 ~ 10強;或艾條灸15 ~ 30分鐘[2]。
可采用艾灸,如藥灸,或間接灸,或溫灸至局部溫熱舒適,艾條灸積百余壯,疤痕灸可用於健身保健[7]。
4.12關元穴配伍[3]。
關元穴配脈、三陰交、雪海,治療月經不調、帶下[3]。
關元穴配命門、腎俞、太溪、百會治療陽痿[3]。
關元合銀陵泉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氣滯型黃疸及黃疸引起的皮膚瘙癢。
關元合太溪具有補腎益氣的作用,主要用於慢性泄瀉、赤白痢、小腹。很疼。
關元與湧泉同用,具有補腎益氣、利水汽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遺精、腰痛、氣淋。
關元,配中脘、陰交、石門、奇門,有調理肝氣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胸脅脹滿。
關元與心俞同用,溫補心陽,治心悸[7]。
關元合腎俞、三陰交可治陽痿、遺精、早泄[7]。
關元合三陰交、地極治療痛經[7]。
關元配合顧、足三裏、氣海治療中風脫證[7]。
關元配合白胤、雪海、足三裏治療崩漏[7]。
4.13文獻綜述《黃帝內經》寒熱病證:身體受傷,出血過多,風寒中度。如果摔倒了,四肢懶散不收,這叫身體慣性。從小腹和肚臍取三友。三友,陽明太陰也,肚臍下三寸關元也。
針灸經典甲、乙:足、三陰、任脈之會。
針灸經典A、B:海豚運行寒氣入小腹,有嘔吐之感,血溺於傷,尿數,後臍疼痛引陰,腹部急聚,而後不止。關元說了算。石水,疼痛導致脅肋脹滿,頭暈疼痛,筋疲力盡,所以關元掌管。細胞轉移不要被淹死,腹腔充盈,這是關元的責任。突發疝氣,少腹發熱,關元負責。女人無兒無女,壹杯血喝不下去。關元負責這件事。
銅仁腧穴針灸圖解:治臍下痛,尿赤澀,尿痛如散火,溺血,驟疝氣痛,臍下血如蓋杯,胞轉不能小便,婦人白帶,因惡露,月脈斷,月經寒。
針灸大成:寒積虛損,臍下絞痛,漸入陰,攻之不絕,寒氣脹痛,受寒腹痛,精虧白濁,溺血,七竅疝氣,風眩頭痛,旋阻,尿路梗阻,黃赤,疲乏,石淋,五淋,瀉下,沖豚搶心,臍下血,瀉下。
太平盛慧芳:氣波雲引,因寒積虛寒,宜灸。
《類比經·圖翼》:此穴在人體上下兩側之間,故又叫大中極,是男性儲精、女性儲血的地方。
《扁鵲心書》:夏秋之交,焚元而強,久不懼寒熱。人到三十,肚臍下三年可三百壯;五十,可以隔兩年在肚臍下艾灸300強;六十,可以壹年壹次在肚臍下艾灸300強,讓人長生不老。
《Xi鴻福》:小便忍不住關元。
4.14關元穴的研究進展4.14.1對泌尿系統的影響艾灸犬關元穴可增加腎血流量、腎小球濾過率,以及Ca2+、Cl、K+的排泄,可明顯調節膀胱張力,故對遺尿癥的治療效果顯著。有人給狗艾灸“關元”,發現心輸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平均血壓都明顯增加,但心率沒有增加。[7]
4.14.2對垂體性腺功能的影響針刺中極穴、關元穴、大和穴可促進垂體性腺功能,改變血漿黃體生成素、卵泡激素水平,改善排卵延遲,對男性* * *缺乏癥有壹定療效。艾灸小鼠關元穴可增加溶血空斑形成細胞的數量。[7]
針刺家兔關元穴可增加垂體後葉催產素分泌[5]。
4.14.3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艾灸關元可以增強腫瘤患者的免疫力。若接種腫瘤細胞直接灸關元,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數明顯高於對照組(P < 0.01);與對照組相比,腫瘤壞死程度也較輕,細胞分化程度較好,淋巴細胞浸潤較多;對肝三磷酸腺苷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的反應接近正常,強於對照組。艾灸“關元”可延長腫瘤小鼠的存活時間。[7]
艾灸小鼠關元穴,隔日1次,每次2強,可延長10次後接種HAC腫瘤細胞小鼠的生存期。
針刺關元穴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有抗癌作用。組織學觀察表明,艾灸關元可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延長接種HAC細胞小鼠的存活時間。艾灸關元可增加溶血空斑形成細胞,增強免疫反應。艾灸關元確實可以改善老年動物的免疫狀態,增強免疫力,從而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艾灸後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臟每搏指數穩步上升,每分鐘動脈血氧轉運指數和混合靜脈血氧分壓相應增加。[5]
4.14.4現代研究證實,針灸關元攝氧率明顯降低,耗氧量明顯增加,故可增加機體的代償能力。
4.14.5提高實驗性細菌性痢疾犬或猴的抗體效價。針刺實驗性細菌性痢疾犬或猴的關元可提高抗體滴度[3]。
4.14.6關元撚針治療尿瀦留可使膀胱支配尿瀦留患者的逼尿肌收縮[3]。
4.14.7治療老年性* * *炎結合雙滑三陰交,弱* * *,留針30分鐘,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兩個療程間隔2 ~ 3天。
4.14.8隔姜餅灸治療子宮功能性出血,每次30分鐘,每5天1次。
4.14.9三陰交治痛經,關針時針尖向下,針後加艾條灸,使小腹有熱感。
4.14.10治遺尿癥,取關元透中極,配百會,以* * *,力度,留針20 ~ 30分鐘,針後灸關元。
4.14.11抗休克灸關元可使休克患者血壓升高,體溫升高。
艾灸關元穴能顯著抑制組胺引起的實驗兔血管通透性增加。對組胺引起的家兔實驗性休克也有抗休克作用。艾灸關元可增加家兔心輸出量,但不增加心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增加鈉、鉀離子的排泄。
5石門點別名陸晶陸晶是石門的別名[1]。針灸經典。
穴位石門漢語拼音石門羅馬拼音石門美式英語譯名石門各
國家
壹代
編號中國CV5日本5法律
莫蘭特的VC5野夫的VC5,德國的KG5,英國的Cv5,美國的Co5石門被命名為經絡穴位(Shímén CV5,RN5)[10]。針灸經典。別李明記(針灸A&B經)、盧靜(針灸A&B經)、丹田(針灸A&B經)、命門(針灸A&B經)、端田(西方子明堂灸經)、三焦木(針灸A&B經,穴位名稱解列為石門穴別名)。屬於任脈[10][11]。石門是三交[10][11]的招聘點。石頭是巖石,門是門戶。此穴可治小腹積石癥,據說絕對懷孕,故取名石門【10】。石門穴主要用於小腹、肝腎、脾胃等疾病,如脘腹脹痛、腹絞痛、豚跑、水腫、尿瀦留、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產後惡露、腹瀉、腹痛、疝氣、尿痛、腹瀉、閉經、嘔吐、腹脹、痢疾、便秘。
人體表面積計算器身體質量指數指數的計算和評估女性安全期計算器預產期計算器孕期正常體重增加藥物安全分類(FDA)五行和八字成人血壓評估體溫水平評估糖尿病飲食建議臨床生化常用單位轉換基礎代謝率計算鈉補充計算器鐵補充計算器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快速檢查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快速檢查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酒精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百科,現在算!
5.1石門穴別名有李記(針灸A&B經)、陸晶(針灸A&B經)、丹田(針灸A&B經)、命門(針灸A&B經)、端田(西方子明堂灸經)、三焦居(針灸A&B經、穴位名)
5.2資料來源:針灸經典甲、乙:三交牧野石門...任麥琪。
5.3洞名為石,門為門戶。此穴可治小腹積石癥,相傳絕孕,故名石門【10】。
石,蹇也。指堅硬而無法生長的谷物。石同石,行不通。門,事物的穴稱為門,是氣開合的地方。不能種糧的地叫石場,不能生育的叫石女。這種刺據說能使人不育,因此得名。《白虎傳》雲:“門閉而隱。”比如深山裏的玉,叫寶藏,儲藏著貨物和財富。大的叫寶庫,小的叫石櫃。人類子宮的精華還藏在棺材裏。穴位在臍下2寸,是生命之本。當它受到保護時,它就像石頭壹樣堅固。有了這個封印,就可以孕育生長的種子,所以叫“石門”,也就是石室之門。[5]
5.4具體石門為三交[10][11]招聘點。
5.5小腹[6]
5.6石門穴定位標準:石門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2寸[4]。
石門穴位於腹部中線,臍下2寸[11]。
石門穴位於下腹部,前正線上,臍中下2寸,取穴於背部[10]。
任脈中石門穴的位置
石門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石門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石門穴在小腹(肌肉)的位置
石門穴在下腹部(臟腑)的位置
5.7石門穴取法臍下2寸,腹線上,背上取穴。
石門穴位於下腹部,前正線上,臍中下2寸[10]。仰臥取穴【10】。
仰臥位取穴在臍與恥骨聯合上緣連線的上2/5和下3/5的交點,腹部白線[12]上。
5.8石門穴解剖石門穴由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組成。淺層主要包括十壹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淺靜脈的屬支。深層有十壹條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5.8.1級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部白線→腹部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10]。
皮膚→皮下組織→腹部白線→腹部橫筋膜[8]。
5.8.2穴位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淺動脈;深層有肋間神經和腹壁下動脈;更深層可以到達腹腔[8]。
有第11肋間神經前皮支、腹淺動靜脈支和腹下動靜脈支[11]。
5.9石門穴的作用與功能石門穴有理氣止痛、疏通水道的作用。
石門穴有補腎、調經、清濕熱的作用[10]。
石門穴是三交的招穴,有止痛、疏通水道的作用。此穴主要用於治療腹痛、便秘、閉經帶下、產後惡露不絕等。,可以通過針灸治愈。女性和孕婦慎用,但可以是最好的。《針灸經典》說:“女子禁刺中央部,不幸使人無兒無女。”針房陰,刺此穴可使人絕育,孕婦可流產。甚至說深刺重刺能破孕,淺刺輕刺能使人懷孕。蓋以深刺重刺,也是克制,淺刺輕刺,也是刺激。[5]
5.10石門穴主要用於小腹、肝腎、脾胃等疾病,如脘腹脹痛、腹絞痛、豚跑、水腫、尿瀦留、遺精、陽痿、月經不調、崩漏、白帶、產後惡露、泄瀉、腹痛、疝氣、尿痛、泄瀉、閉經等。現在石門穴用於治療胃下垂、消化不良、闌尾炎、慢性腸炎、高血壓、輕微腹痛、痛經、尿失禁、功能性子宮出血、腸炎、子宮內膜炎等。
石門穴主要用於小腹、肝腎、脾胃等疾病,如脘腹脹痛、腹絞痛、豚跑、水腫、尿瀦留、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產後惡露、腹瀉等[10]。
石門穴主要用於腹痛、水腫、疝氣、排尿困難、腹瀉、閉經、帶下、崩漏等[8]。
石門穴主治?月經不調、閉經、帶下、崩漏、產後惡露;遺精、陽痿;嘔吐、腹痛、腹脹、腹瀉、痢疾、便秘;小便不利,通淋;上癮,海豚跑,疝氣,水腫[12]。
現在常用石門穴治療胃下垂、消化不良、闌尾炎、慢性腸炎、高血壓[10]。
石門穴主要用於輕微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腹瀉、痢疾、遺尿、尿失禁、功能性子宮出血、尿瀦留、高血壓[11]。
治小便不利,腹瀉,腹絞痛,陰囊入腹,氣淋,血淋,產後惡露,陰道收縮入腹,海豚跑,水腫,吐血,消化不良,腸炎,子宮內膜炎。
5.11針法5.11針法0.5 ~ 1寸[12] [10]。
直刺1 ~ 2寸[8]。
註意:孕婦慎用[8][10][12]。
女性和孕婦慎用,但可以是最好的。《針灸經典》說:“女子禁刺中央部,不幸使人無兒無女。”針房陰,刺此穴可使人絕育,孕婦可流產。甚至說深刺重刺能破孕,淺刺輕刺能使人懷孕。蓋以深刺重刺,也是克制,淺刺輕刺,也是刺激。[5]
5.11.2艾灸可用[10][12][8]。
艾條灸3 ~ 7強;或者艾條灸10 ~ 20分鐘【11】。
溫和灸用於強身健體[12]。
5.12石門穴配伍;石門穴配合商丘用於治療腹痛少陰[10]。
石門穴配合三焦俞、關元治療泌尿生殖系疾病[10]。
石門穴、關元治療產後腹痛[10]。
石門與三交俞配伍,具有調三交、氣化水液的作用,主要用於腹脹、腹水、閉經。
石門、商丘有達下焦、運化水氣之功,主要用於治療腹痛少、下陰。
氣海石門有溫下焦、補元氣、固精血之功,主治下元崩漏。
石門合大腸俞,有滋下焦、利濕之功,主治腸鳴便秘、腹痛。
石門有清熱利濕之功,主治疝氣,少腹脹,月經不調。
石門與三焦俞、關元、三陰交配伍,用於治療閉經、遺尿、崩漏、月經不調、痛經[12]。
石門合水治小腹急痛[12]。
石門配三陰交治療多子女婦女[12]。
石門配中脊、背,治疝氣[12]。
石門灸關元、氣海可治口渴[12]。
5.13文獻綜述《針灸經典甲、乙》:臍下疝痛在臍周,石門治之。海豚向上跑時,腹膜膨脹,莖部先膨脹,然後是小腹,腰臀部又硬又痛,禁止排尿。兩粒藥丸用來治療它。三焦是石門之主。水腫,大腹便便,水脹,水汽在皮膚裏遊走,石門主。心中卒痛汗,石門主。呼吸困難,腹脹,小便黃,氣滿,虛則溺,身冷身熱,嘔吐不利,溺難,腹滿,石門主。
銅仁腧穴針灸圖解:以硬滿治腹脹。因為惡露,女子變成了壹個腫塊,從塌陷處漏出。艾灸也不錯,艾灸能強到27到100。
針灸:治傷寒,小便不利,腹瀉,腹絞痛,陰囊入小腹,沖豚搶心,腹痛硬,臍周突疝,氣淋,血淋,尿黃,吐血,不食五谷,浮腫,皮膚水汪汪,腹部暗沈,氣滯,婦女因惡露不通,虛脫。
《類比經·圖翼》:第壹關發於心經,灸臍下二寸三分,外陰動脈三壯。
5.14石門穴的研究進展5.14.1對性腺的影響對於成年女性來說,針刺石門穴避孕率較高。在動物實驗中也觀察到,艾灸石門後受孕失敗的雌鼠生殖器無明顯變化,可能是由於針刺引起孕酮和雌激素分泌過多,在負反饋的幫助下,抑制了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阻礙了卵泡的成熟和排卵。[12]
艾灸石門可降低雌性小鼠的妊娠率,有壹定的避孕作用[10]。
5.14.2血壓的調節針刺石門穴可以調節避孕婦女的血壓,降低實驗性高血壓[10]。
5.14.3對心電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