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炎熱的夏天過去了,涼爽的秋天來了。秋天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比夏天更適合戶外活動。然後,很多人發現到了秋天就渾身無力,又困又困,根本不想動。中醫認為,這可能是脾虛的表現。
秋虛與脾虛的關系
那麽,秋乏和脾虛有什麽聯系呢?
脾虛的人,秋乏的癥狀會特別明顯。秋季氣溫由高到低逐漸變化,處於由熱到涼的交替期。中醫認為,天氣由熱轉冷,意味著自然界的陽氣由泄而趨於收斂,人體的陰陽盛衰也隨之變化。
秋季與夏季相比,人體排汗量會逐漸減少,身體產生和散發的熱量以及水鹽代謝也會逐漸趨於平衡。這意味著人體將進入生理休息階段。這時,夏季潛伏的壹些癥狀就會侵入體內,引起不適,尤其是脾虛的人。其中疲勞、無力感、嗜睡感最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秋乏。
脾虛的常見癥狀
脾虛的人除了秋乏,在秋季還會出現其他癥狀,比如頭重腳輕、手腳冰涼、面色蒼白、夜尿多、消化不良等等。而且脾虛能化水為濕,化弱,體內就會形成痰濕。秋天,氣溫低。遇到寒邪後,痰濕會擾亂大腦,氣血不通,最終出現頭痛。
調理脾虛的方法
中醫認為,濕經過脾,濕重會導致脾虛。三伏天和炎炎夏日出汗過多,導致氣陰兩虛,入秋後陽氣漸閉,陰氣漸長,加重氣虛癥狀。因此,要想緩解秋乏癥狀,防治脾虛,需要從飲食起居等方面入手。
第壹,飲食調理
脾虛的人飲食要清淡,營養要合理。少吃辛辣食物和高脂肪、高熱量的油膩食物,適當攝入維生素和蛋白質。多吃能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妳可以參考下面的食譜:
1.西洋參核桃鴿子湯
材料:取西洋參片10g,核桃仁20g,鴿子1只,瘦肉10g,生姜2片。
做法:鴿子切塊,焯水,去沫,瘦肉切塊,鴿肉、瘦肉等材料放在燉鍋裏燉壹個半小時左右,最後調味。
功效:清熱養陰,生津止渴,解秋虛,緩解脾虛。
第二,灸豐隆穴、足三裏穴、百會穴
艾灸豐隆穴、足三裏穴、百會穴,可以健脾祛濕、化痰祛風止痛,對脾虛的人緩解秋虛癥狀更有幫助。
艾灸時,在距穴位3厘米左右的位置點燃艾條並烘烤。每個穴位艾灸時間約15分鐘。艾灸時要防止射灰,以免燙傷。
第三,保證充足的睡眠
脾虛的人比較容易達不到,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不要熬夜,適當午睡,睡得好可以化解困倦的情緒。
第四,堅持鍛煉
要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只有身體健康,免疫力好,才能抵禦來自外界的各種病毒感染和細菌攻擊。脾虛的人可以打打太極拳,散散步,遊遊泳,不僅有助於心情愉悅,還能克服秋乏。
秋天很快就要來了。妳準備好克服秋荒了嗎?如果妳有脾虛或者身邊的朋友,可以把推薦的方法介紹給他!
參考資料:
[1]妳醒了嗎?吃“紅綠”緩解秋乏。健康時報2018-09-06
【2】“頭痛、嗜睡、嗜睡,因脾虛內濕”。羊城晚報. 2018-03-16
未經作者許可和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