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多汗癥的辨證論治

?多汗癥的辨證論治

汗腺病變可由汗腺本身、全身性疾病或累及汗腺的皮膚病變引起。因此,觀察汗液的變化,對於壹些疾病的輔助診斷和治療,尤其是對於壹些皮膚病,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介紹中醫辨證論治中與皮膚病相關的汗液病理變化。

I .汗的生理學

汗液是由汗腺分泌和排泄的。胎兒5 ~ 6個月時,手掌和足底開始形成汗腺,7 ~ 8個月時,汗孔形成雛形。由於汗腺的結構和功能不同,可分為小汗腺和大汗腺。成年人大約有200萬到500萬個外分泌腺,可能因種族、性別、年齡和地點而異。除了紅唇,* * *、包皮內板和* * *,小汗腺遍布全身。壹般四肢屈曲側密度大於伸側,上肢大於下肢,兒童密度大於成人。其中手掌和腳掌的密度最大,達到650個/cm2。大汗腺只分布在腋窩、肚臍、鼻翼、胡須和前後左右。另外,外耳道耵聹腺、眼瞼麥克米倫腺、乳暈乳腺也屬於大汗腺的變形。少數人也可能在發際線、臉頰、頭皮和下腹部有少量的大汗腺。

二、汗液的病理變化

(壹)顏色變化

正常汗液應該是無色透明的。如果汗液顏色有變化,多半是染色體病。除了內在疾病,藥物、飲食、環境、心情都會改變汗液的顏色。

1.黃汗:表現為類似柏汁的優秀黃汗,沾在衣服、被子上。好發於面部、腋窩、捕鼠器,常因營衛郁結或皮膚濕熱郁結所致。根據舌脈和舌象,可選用邵琪鬼臼湯、加味玉屏風散,以疏通阻塞,清熱利濕。如果腋汗發黃並伴有異味,可按腋臭處理。

2.紅汗:表現為出汗極好,紅色或粉紅色,無其他癥狀。除了使用碘化物、氯苯那嗪(B663)、利福平等藥物外,紅汗可暫時出現,無需單獨治療。壹般紅汗是因為內火,逼汗溢出。根據“汗為心之液”的原理,可以選擇道赤散、道赤散做半湯,以清心導紅,引火下行。

3.褐色汗:表現為出汗呈褐色或棕褐色。除了那些經常便秘的人,由於腸道傳輸失職,以及由於熱量過高而在皮膚上出現褐色汗水,可以使用馬人紫皮丸來潤腸通便。若伴有黑尿,鼻、頰、額、外陰皮膚呈青灰色或深褐色,耳軟骨增厚呈藍黑色,則稱為棕黃色疾病。這個系統是先天不足,稟賦薄弱造成的。目前沒有滿意的治療方法,可以嘗試覆盆子丸、沈竹丸補腎填精,滋養先天。

4.汗出多汗:表現為汗出帶血,或血色素混汗,又稱脈溢。常發生於眼瞼、前額、胸部、外陰等處。可見於鼠疫、血友病、敗血癥、紫癜、黃熱病、月經不調等疾病。多為熱毒過盛,迫血沖任,或心氣不足,脈象缺失所致。除治療原發病外,根據舌脈及證候,可用消斑青黛湯涼血解毒,或用脈益湯養心復脈。

5.其他:汗的顏色往往會受到藥物、飲食、環境的影響。比如亞甲藍可以使汗青,銅鹽可以使汗青,壹般不需要單獨處理。如果皮膚或毛孔上有顯色細菌或真菌,或服裝染料溶於汗液中,也可產生藍汗、紫汗、綠汗,統稱為偽色的出汗。如果選擇清熱解毒湯外洗,往往會收到更好的療效。

(2)氣味變化

汗味往往與種族、年齡、性別、飲食和個體差異有關。

臭汗:表現為汗腺分泌的壹種特殊氣味,又稱“臭汗”;如果汗液分解後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則稱為“臭汗”。

1.腋臭:表現為腋下出汗,有惡臭,味道像野狐。常伴有家族史,多見於女性,始於青春期。嚴重者可擴散至乳暈、臍部、前後* * *,外耳道柔軟。這個系統是先天稟賦,臟濁,外體肌膚。除了勤洗,還要用香味處理,才能轉濁。解毒去汙法。如果在外面抹上腋下香粉,往往會收到極好的效果。

2.尿多汗:表現為汗中帶尿味,幹燥後有晶體析出如霜。常見於嚴重尿毒癥、糖尿病和痛風患者。多為濕濁,表裏蒸膚。除了治療原發病外,根據舌脈和證候,可以選擇用濃湯化濁,用清香沖淡滲濕。

3.腳臭:表現為腳出汗,皮膚發白,有惡臭,摸鼻子有難聞的氣味。可見於腳臭汗、足癬、掌跖多汗癥。這多是濕熱、賭氣不潔造成的。除勤洗外,可內服三妙散、外敷軟膠散,以除濕熱、芳香。

4.其他:汗味常受飲食、藥物和某些疾病的影響。如果服用麝香、白芷等藥物,或蔥、蒜、酒等辛辣粘稠之品,往往可能出現暫時性的汗臭味,壹般不需要單獨治療。其他的,比如壹些發熱性疾病,尿毒癥,糖尿病,肝昏迷,可能會有自己的氣味。這往往是汙濁毒邪所致,身體皮膚裸露。除治療原發病外,還可根據舌脈及證候選用藿樸夏玲湯、白術薏苡仁湯,以芳香化濁,解毒除穢。

(3)出汗量的變化

出汗的多少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溫度、濕度、精神、飲食、藥物、身體狀態等等。正常人壹天出汗約1.5升,高溫或劇烈運動時壹天可高達5 ~ 6升。所以《內經》有句話叫“夏天衣服厚而松,汗就出來了。”

1.多汗:表現為安靜狀態下局部或全身出汗過多。多汗癥常伴有打褶、毛囊炎、痱子、癤子等皮膚病。

(1)全身多汗癥:壹些遺傳性綜合征,除全身出汗外,常伴有掌跖角化和骨骼、眼睛、指甲等先天異常。多為先天不足,稟賦薄弱所致。目前沒有滿意的治療方法。可以試試大棗丸、班龍丸補腎填精,益精血。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瘧疾、肺炎、結核病、腸傷寒、敗血癥和皮肌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肥胖癥、乙醇或鉛砷慢性中毒等,常伴有全身多棒。這主要是由於濕熱和皮膚的外部蒸汽。除治療原發病外,根據舌脈及證候,可選用白虎加蒼術湯、灼昭湯等祛濕熱。

(2)局限性多汗:表現為身體某些部位多汗,其他部位不出汗。多見於年輕人,常與精神因素有關。

1手腳多汗:表現為手心腳心多汗。若伴有四端不溫不火、冷汗外溢、皮膚顏色發青,可見於雷諾病、肢端肥大癥、肢端肥大癥、系統性紅斑狼瘡、掌跖角化病、凍瘡、凍瘡樣多形紅斑、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癥。常因寒凝氣滯,脈絡瘀阻所致。當歸四逆湯、陽和湯除治療原發病外,還可溫經散寒,活血通絡。如果掌跖或趾部著色出汗,皮膚變白,甚至出現水皰、糜爛、角化過度或發臭,可見於斯查費綜合征、出汗水皰、角質松解癥、剝脫性角質松解癥、掌跖角化病、手足癬、手足多汗癥等。這多是脾胃濕熱,四肢滿溢,或濕熱中毒,影響手腳所致。除治療原發病外,可內服芩連平胃散、蟹黃散,外用泡洗方,以祛濕熱毒邪。

2腋下出汗:表現為腋下出汗,常伴有手腳出汗,但無異味,每次表情不安時加重。這是心氣不足,汗漏所致。可選擇生脈散、養心湯【21】養心益氣、止汗。如果腋下出汗有異味,可以按腋臭處理。如果腋下有米粒大小的灰色丘疹,裏面有毛孔,質硬而光滑,腋毛稀少且發癢,則稱為大汗疹。這屬於濕熱,束縛身體和皮膚。可以選擇化堅二陳湯、海藻玉壺湯進行切制,清熱利濕,軟堅散結。

頭面部出汗:表現為頭面部及口周汗蒸,每次吃辣濃味時加重。可見於味覺多汗癥和弗雷綜合征。這是陽明積熱,蒸頭和面。清陽明之熱,可選用白虎湯、白芷石膏湯。如果面部多汗癥與職業有關,每年夏季出汗或烘烤時加重,皮損為半透明囊狀結節,呈淡藍色或淡褐色,遇冷逐漸愈合,稱為小汗腺淚囊瘤。這就是暑熱的毒邪,積於體內,積於皮膚。可以選擇清暑湯、清熱解毒湯清熱解毒,涼血祛暑。

4鼻汗:表現為鼻部持續多汗,可伴有紅斑、丘疹、毛細血管擴張。可見於紅細胞性鼻病、玫瑰痤瘡和哈伯綜合征。這是肺經積熱所致,從鼻中散發出來。可以選擇枇杷清肺飲、薤白散清肺熱、涼血解毒。

⑤脛前出汗:表現為脛前出汗。如果伴有多毛和脛前腫脹,稱為脛前粘液性水腫。這是濕熱下註,凝結皮膚。可選用二妙散、加味二妙丸,清熱利濕,活血散結。

6陰汗:表現為前後出汗,常伴有瘙癢。如肛周多汗、瘙癢常因情緒障礙、過食辛辣而加重,可見於瘙癢、肛周濕疹、痔瘡等。大多是大腸濕熱下註所致。除治療原發病外,可選擇苦參湯外洗,內服槐角丸、地榆芍藥湯,清除大腸濕熱。若外陰多汗瘙癢或伴有黃汗,可見於外陰瘙癢、陰囊濕疹、陰囊神經性皮炎、毛囊角化病等。,多由濕熱下註於肝經所致。除治療原發病外,可用止癢洗方外洗,內服龍膽瀉肝湯清除肝經濕熱。

2.多汗癥:指全身或局部皮膚汗液分泌減少或消失。

(1)全身多汗:表現為全身皮膚少汗或無汗,常伴有全身不適,易疲勞,夏季酷熱難耐,皮膚幹燥粗糙。壹些先天性遺傳病,以及先天性脫發、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先天性單純性無汗、魚鱗病等。,除汗腺發育不全外,還常伴有頭發、牙齒、骨骼、指甲、智力等發育障礙。這個系統是先天不足,精血不足造成的。目前沒有滿意的治療方法。妳可以試試全鹿丸,補田豫丹琳花劍,補腎填精,益精血。其他,如粘液性水腫、脂肪性無汗、深部痱子、紅皮病、銀屑病、天皰瘡、大皰性表皮松解癥、皮肌炎、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癥、幹燥綜合征、蕈樣肉芽腫、黑棘皮病、麻風病、煙酸缺乏癥、維生素A缺乏癥等。,可能都伴有全身性多汗。這多是由於肝腎不足,津液不足,血燥所致。除治療原發病外,還可以用大棗楊蓉湯、生血潤燥湯滋補肝腎、養血生津。其他如尿崩癥、慢性腎炎、糖尿病、蛋白質營養不良、低鈣血癥、直立性低血壓、多發性骨髓瘤等。,也可能伴有閉經出汗,應以治療原發病為主。

(2)局限性多汗癥:表現為皮膚局部汗液減少或消失,常伴有錯甲、幹燥、粗糙。有些疾病伴有皮膚萎縮,如特發性黃斑萎縮、盤狀紅斑狼瘡、扁平苔蘚、硬皮病、局限性硬皮病、萎縮性苔蘚等。以及壹些伴有皮膚肥大和角化的疾病,如神經性皮炎、特應性皮炎、皮膚澱粉樣變性病、癢疹、汗孔角化病、變異紅斑角化病、毛囊角化病、維生素A缺乏癥、煙酸缺乏癥、進行性對稱性紅斑角化病、銀屑病、皸裂性濕疹、手足皸裂、魚鱗病、紅色糠疹、黑棘皮病、瘢痕疙瘩等。應以治療原發病為主。

有些閉合性出汗可呈帶狀、線狀或類似於經絡的亞區,如線狀皮炎、線狀苔蘚、線狀扁平苔蘚、局限性硬皮病等。,均可伴有皮膚病變部位的閉合式出汗。其他,如脊髓灰質炎、頸交感神經麻痹、多發性硬化、糖尿病神經病變等。,也可出現節段性出汗。這多是由於經絡堵塞,氣血凝滯所致。除治療原發病外,還可用針灸、活絡活血化瘀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3.辨汗方法探討。

前人雖有論汗之辨,但不夠系統。因此,根據中醫理論的基本原理,筆者提出以下初步探討。

(壹)色、味辨證

除了服用壹些藥物和食物會影響汗液的顏色和氣味外,根據以往的文獻記載,汗液顏色和氣味的變化是否可以歸咎於內臟和氣血的變化。汗若艷黃,或伴有腥臭味,多為濕熱,外蒸;汗出艷紅,多為心火盛,逼汗溢出,或心氣不足,脈失;汗呈棕黑色,常因先天不足、精血不足所致;汗如血,多因熱毒,逼血沖;冷汗清稀,多因陰寒,或寒濕阻滯;出汗讓妳感到羞恥,這在嚴重的尿毒癥、糖尿病、痛風中都可以看到。

(2)病因辨證

根據六淫的致病特點,辨證病因。普通感冒苦於出汗、皮膚瘙癢;濕熱,燦爛的黃色汗水,或氣味;寒邪,皮膚發青,冷汗溢出,或經絡收縮,少汗,無汗;幹邪是問題,皮膚無汗,幹燥粗糙,甚至是錯誤;熱為邪,理為開,汗為蒸;氣血瘀滯,傅玄不通,少汗或無汗;當混濁成為問題時,汗液會變臭、變黃或變粘。

(3)臟腑經絡的辨證

以往對汗液與臟腑內在關系的研究,大多局限於心肺。事實上,汗與五臟、十二經脈、氣血、津液都有密切的關系,尤其是皮膚本身。比如脾主四肢、陽明主表,所以手心腳心、頭面部出汗往往可以歸罪於脾胃;肺開於鼻,鼻多汗多歸咎於肺;心經運行於腋下,故腋汗多歸罪於心;心經和腎經分別到達手足心,所以手心腳心汗也可見於心腎;肝的經絡運行於前陰,所以肝主要負責發汗。

人體的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都有其特定的循環部位。因此,筆者認為,五臟六腑的病變可以通過其經絡反映到循環部位的皮膚或汗液中。雖然是細微的變化,但也是有意義的。對於重、慢性疾病,特別是壹些影響汗腺的皮膚病,如硬皮病、幹燥綜合征和壹些遺傳性綜合征,如果能根據皮損部位和汗液變化來探討經絡、氣血、臟腑的內部病變,對提高療效肯定是有益的。(曹元成)

  • 上一篇:阿膠糕減肥還是增肥
  • 下一篇:我剛拉屎擦屁股像個血塊!幾乎像月經壹樣!挺多的!好像是從我屁股裏排出來的!我這個月已經結束了月經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