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屬於純陽,對治療寒邪、陽虛有奇效。用艾葉泡腳或當香囊佩戴,也能達到壯陽散寒的目的。艾火能產生活性能量,刺激和疏通經絡,能疏通經絡,調理氣血。艾灸是寒邪的克星。
2.化妝鴛鴦
現代人由於生活習慣不良,工作繁忙,壓力過大,容易早衰,而元陽元氣較弱,正氣無法抵禦邪氣入侵。保健灸就是艾灸關元、命門、足三裏等大穴,可以提高正氣,人體自然可以抵禦邪氣,不生病。
3.通經活絡
經絡不通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疼痛。經絡是氣血的通道。經絡通了,氣血運行就通暢了,疼痛自然就消失了。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通則不痛”。艾灸通過火力充分發揮藥性,強行解除經絡中的瘀滯。
4.調整正氣
正氣是人體對抗疾病和邪惡的能力。正氣不足是疾病的內因。明代《醫學引論》說:“虛勞者宜灸,使內熱助元陽;真人艾灸,使真邪隨內熱消散。“可見艾灸對虛癥和實癥都有效。
長期在櫃子裏工作,手腳麻木,說明身體經絡不通,壹定要註意預警。手腳冰涼最好艾灸。
艾灸療法可以幫助妳保暖,告別手腳冰涼。
艾灸療法可以增強壹個人的產熱能力,配合適當的穴位,可以起到熱身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人體手腳冰涼是表面的,實質是氣血不足所致。艾灸可以祛濕散寒,有助於緩解手腳冰涼。
《黃帝內經》說:“頭為諸陽之會,肢為諸陽之終。”妳什麽意思?也就是說,頭是陽氣最強的地方,四肢是陽氣最弱的地方。因為按照中醫的分類,上半身屬於陽,下半身屬於陰,但是在我們的身體裏,頭是最高的地方,是陽中之陽,在我們全身的12經脈中,六條陽經都到達了頭。妳以為頭上的陽能不旺嗎?四肢呢?四肢是壹切陽氣的末端,也是陽氣最弱的地方。另外,四肢是氣血最難到達的地方。當然,根本原因其實還是因為陽氣不足。中醫說,“氣為血帥,氣為血動,氣為瘀滯,氣血通用治百病。”如果妳缺乏陽氣,妳就沒有力量來促進血液的運行,血液的行動無法停滯,所以妳不能把飲食轉化的熱量帶到妳的四肢,所以妳的手腳必然會變冷。氣血旺盛通暢,疾病自愈!因此,陽是人體健康的基礎。
俗話說,萬物生長在太陽上。黃帝內經蘇文也有壹句很好的話:“陽若在天,陽若在日,失其位為過早。”妳看,在自然界,接受更多陽光的地方的植物會長得更茂盛。即使是同壹棵樹,接受陽光較多的南側也會比接受陽光較少的北側長得更旺盛。同樣,在我們身上,頭朝向太陽,就像山頂壹樣,接受陽光最多,所以陽光最充足;而且手腳就像山下的陰溝,很少曬到太陽,所以陽氣比較弱。什麽叫“近水樓臺先得月,陽光下花木早迎春”?事實就是如此。
對於人體來說,陽氣就是我們的太陽,陽氣充足在容易“發光”的地方,比如頭和背;在不容易“發光”的地方,陽很弱,比如手腳。妳會發現壹個很有趣的現象:當我們熱的時候,我們總是最先出汗,當我們冷的時候,我們最先感到冷。秘訣是什麽?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頭部本來就是太陽最充足的地方,是“陽中之陽”。如果曬壹會兒太陽,或者做壹些活動,太陽比較旺,所以會先顯熱;手腳是人體最末端的部位,是“陰中之陰”。當陽氣虛弱時,身體關註內部器官。“山高皇帝遠”,首先受影響的是手腳。這也正是民間所說的:“熱從頭上起,冷從第壹步起。”
那我們手腳上的陽氣弱了怎麽辦?妳必須從臟腑開始,找到調動和補充陽氣的方法。當陽氣旺盛時,妳的手腳自然不會無緣無故地發冷。調節楊琪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陽池、大椎、命門。陽池是三焦經絡上非常重要的壹個點——原穴。原點是什麽意思?原是原氣,是根。壹條經絡的原穴是這條經絡的氣血之根,是臟腑元氣匯聚的地方。最擅長調節這個臟腑的功能或病變。因此,灸三焦經原穴的目的是調動整個三焦經的氣血,並通過它來調節三交的功能,增強人體的陽氣,促進我們體內氣血的“生成”和“循環”。其實顧名思義,僅從陽池穴的名稱就可以知道它的主要功能。陽池,陽為太陽,即陽和熱;而水池就是水池,池塘,儲水的地方。綜上所述,池塘是儲存陽氣的“池塘”,是陽氣的來源。它是三焦經絡的原始點,掌管生命力。是原穴,也是“大師中的大師”,是調節元氣最直接的閥門。這樣,當我們身體陽氣虛弱的時候,調好這個閥門,把火調大就好了。大椎穴又稱百老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衛經的交匯處,被譽為全陽之會、陽經之海。此穴具有解表、祛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安神、健腦、消除疲勞、強身健體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數量,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E-玫瑰花結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力的作用。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後頸怕冷、乏力、頭脹、用腦過度引起的頭暈、落枕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命門穴也叫薛磊穴和龔景穴。它的名字:生命,人的根,門,出入之門。命門穴位於腰背部中間,與脊柱相連。它是人體重力場中的低位,脊椎中的高溫高壓負水向督脈導出。此穴輸出的負水有維持督脈氣血流行的作用,是人體生命之本,故名命門。命門屬於累穴,屬,類。累,堆積,也屬於累名,指此穴的氣血由督脈之氣堆積而成,即地經水,是人體陽氣的根本,是元氣的引擎,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龔景穴被定義為精髓,這意味著該穴中的氣血來自脊柱。宮,宮也,精宮名是指洞穴中的物質來自脊柱。
艾葉本身就是很好的辛溫中藥。壹般在端午節前後采摘,此時世界上的陽氣在北半球最強,入肝、脾、腎經。要知道,這三臟是人體氣血生化的根本,作用自然非同壹般。另外,妳用火把燃燒艾條,然後烘烤它。火熱,所以溫陽效果更佳。因此,艾灸大椎、命門、陽池是增強陽氣的最佳方法。尤其對於手腳冰涼的人來說,無異於。
1,足三裏
足三裏是強身健體的通用穴,長壽穴。有壹種說法是,如果妳想要健康,李三經常不這樣做。這種常幹是指用艾條熏燒穴位,使那裏的皮膚起水泡,又稱“灸花、灸瘡”。這水泡的老活水,能及時祛除脾胃的寒濕,“常-燥”由此而來。相關研究發現,艾灸足三裏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動和血液供應,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消化能力。
艾灸方法:艾灸足三裏主要是溫和灸,盡量不要出現灸瘡。要灸足三裏,可以用單眼灸盒灸,每個穴位的灸時間為10-20分鐘。方便的話也可以用艾灸鍋,每個穴位艾灸時間20-30分鐘。
2.大椎
屬於督脈,具有疏通督脈、行氣的作用,承上啟下。同時,如果有感冒,過敏性疾病,發燒,癲癇,頸椎病,也是首選治療大椎,都是治療感冒疾病。那麽大椎在上焦,大椎也是治療寒性疾病的首選。
艾灸方法:大椎穴,胖的話可以用艾灸盒雙眼灸,插兩根艾條;瘦子可以用單眼灸盒,每次灸10-20分鐘。根據自己的適應,艾灸時間可以逐漸延長。
3.神闕穴
臍窩中間,穴位位於人體腹部,臍帶中央。主要用於治療中風虛脫、四肢厥脫、屍厥、風癇、乏力、臍周腹痛、浮腫、脫肛、腹瀉、便秘、尿失禁、淋證及女性不孕癥。
神闕是氣和、氣府、氣器之穴,任脈交會之處。此穴是任脈上經氣血的重要來源,在中焦中起著溝通上下的作用。
艾灸方法:可以用四眼艾灸盒。首先,妳可以逐漸適應它。首先可以插兩根艾條,然後增加到三根。最多可以插四根艾條,循序漸進施灸。每次艾灸時間為20-30分鐘。可以在神闕上下移動艾灸,火候看自己適應。
都說艾灸神闕溫暖全身,艾灸神闕有溝通上下經絡的作用。而且艾灸神闕穴還可以治療胃腸疾病、婦科疾病、生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所以陽虛體質艾灸神闕穴可以很快改善,也就是艾灸神闕穴可以打通經絡。
4.命門穴
補腎壯陽灸命門是人體生命之門,先天之氣所在,生命之本。
命門火衰主要表現為四肢冰冷,下半身清谷,或五更出血,男性陽痿早泄,女性宮寒不孕,舌淡,脈遲。因此,長期艾灸命門、大椎穴,可以提高督脈的陽氣,艾灸大椎穴、命門穴,補充督脈的和陽,補充命門,對男性隱藏的生殖本質和女性子宮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響。艾灸命門穴對各器官的生理活動起著溫煦、萌動、促進的作用,所以艾灸命門穴就是促生之火。
艾灸方法:可以用四眼艾灸盒做艾灸。首先,妳可以逐漸適應它。首先可以插兩根艾條,然後增加到三根。最多可以插四根艾條,循序漸進的做艾灸。每次艾灸持續20-30分鐘。可以在神闕上下移動艾灸,火候看自己適應。
5.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人體足底穴位,位於第二、三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壹處,在足前凹陷處。它是全身俞穴的最低點,也是腎經的第壹穴。
《黃帝內經》說:“腎出於泉,泉滿於心。”意思是說,腎經之氣就像源頭之水,來源於足,傾瀉而出,灌溉身體和四肢的各個部位。
艾灸方法: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泡腳20-30分鐘,然後點燃兩根大艾條,放入兩個艾灸罐中,上床,裹上毛巾,綁在腳底湧泉穴上。
這五個穴位不需要壹次性艾灸。可以壹次性艾灸1-2個穴位,第二天再艾灸其余穴位。只要堅持,壹定會看到療效的。
氣溫下降時,人們常常感到寒冷,手腳冰涼。很多人會尋找不同的保暖方法,比如給寶寶保暖,吃壹些高熱量的飲食,做壹些運動,這些都可以幫助妳增強血液循環,增加身體的熱量。中醫認為,艾灸療法可以幫助妳保暖,告別手腳冰冷。
艾灸溫三穴
壹般來說,手和腳離心臟最遠,寒冷也可能是心臟收縮力差,血液循環不暢造成的。促進血液循環非常重要。艾灸大椎穴、命門穴、陽池穴可自行發熱,達到暖身、緩解手腳冰涼的目的。
督脈上有大椎穴和命門穴。每天灸這兩個地方會有明顯的效果。此外,刺激陽池穴也能溫暖身體。陽池穴在手腕上,手上翹的時候會有很多褶皺。在最靠近手掌的褶皺中間,如果有點疼就是陽池穴。大椎穴、命門穴壹般需要幫忙找。頭朝下,頸下第七凹陷處為大椎穴,俯臥時明門穴凹陷於第二腰突下,按壓時會有強烈壓痛感。
不迷戀短裙
保溫,在中醫看來,是女性保健的重中之重。因為女性是靠血液來滋養的,只有血液流動通暢飽滿,身體和面部才會有營養供應。而血液具有“熱則行,冷則凝”的特點,所以當身體受到外寒侵襲時,必然會阻礙氣血的運行。這個時候,就算妳花大價錢買高級護膚品或者補血中藥,這些營養成分也只會在體內堆積,無法利用。所以,保暖是女性的首要任務。
所謂保溫,無非就是多穿點衣服,不愛露。但是,很多年輕女孩不愛聽。他們平時穿“露臍裝”、“露背裝”,大冷天甚至穿超短裙,旁邊的人都覺得冷。請記住,寒冷是女性很多疾病的原因和癥結,尤其是腰部以下的部位。壹旦著涼,後患無窮。
告別冷飲和冷食
中醫養生傳統中,女性體質屬陰,不能貪寒。吃了太多生冷食物後,這些食物進入體內會消耗陽氣,導致內生寒邪,入侵子宮。就像我們冬天喝點熱湯,吃點熱食,吃完了身體會稍微回暖壹點。而如果我們吃冷食,喝冷飲,我們的身體會明顯感到寒冷。所以女性要盡量吃有溫度的食物,盡量少吃冰淇淋和冷食。
有些女生為了減肥,每天不吃飯,只吃水果蔬菜,以為這樣既健康又“排毒”。其實很多瓜果也是涼性的。如果我們平時按照食物金字塔來吃,瓜果的寒性表現是和其他食物抵消的,所以不會對身體有傷害。但如果我們把它當成主食,甚至根本不吃別的,瓜果的寒邪就會消耗我們自己的陽氣。
多做練習
我建議妳早上早點起床,做些運動。步行是最好的選擇。慢跑、快走、跳繩、蹦迪、打太極拳等。會讓身體各個部位都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但是不要過度運動。高強度的運動和過度出汗會“泄陽”,起到相反的效果。使用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
保暖泡腳
泡腳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深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熱水,讓水漫過腳踝。浸泡20分鐘左右,會感覺全身發熱,說明血液循環通暢後,身體開始發熱。如果壹邊泡腳壹邊搓腳,效果會更好。
純棉襪子不僅柔軟舒適,還能吸收腳汗,讓妳的雙腳壹整天都保持幹爽舒適,還能抵禦外面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