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人吃的都是碾米機裏的米,只有推不動碾米機或者小米少的人才能吃到臼裏的米。從山西回來的時候,我們家土地很少。耕種壹年後,我們沒有足夠的食物吃。大概是1947年,父親去武安楊怡的壹家包子店當幫工。當地人叫它包子店,就是給別人蒸饅頭的。我家從來沒有開過饅頭作坊。村裏人壹見面就稱父親為大掌櫃,就是基於這種情況。我的祖父和我獨自生活,我們在家裏過著艱難的日子。
?倒米並不復雜。將臼洗凈後,放入壹瓢小米,用杵石反復上下搗打。壹次脫不掉糠皮,就得搗兩三次,中間還需要用簸箕簸出糠皮。碎米和碎米壹樣好吃。我沒有核實過。我覺得這個研缽比石磨還原始。
?石頭臉是怎麽回事?1943年大饑荒後,爺爺得了壹場病,因為家裏窮,沒錢,沒看病,沒吃藥。有時看到他用手捂著胸口,有時看到他拿著小搟面杖抵住胸口。後來不知道誰給爺爺說了壹個偏方,吃壹把石頭保全面子,可以降火止痛。我看到我爺爺從這個模子裏搗了三次石頭臉。搗石面的話要用滾筒,不然很難下咽。這種病什麽時候爆發?沒有壹定的規律,有時候是白天,有時候是晚上。壹天晚上,我剛睡著,突然‘唉,唉!’痛苦的呻吟壹聲驚醒,我知道是爺爺的病又犯了。只見他雙手摳著胸口,額頭滲出汗珠。這可能是壹種可怕的痛苦。他讓我坐在他的肚子上,用他的話說,壓住火。我不敢坐在他肚子上,但是腿要稍微用力壹點,能感覺到他的胸在跳。許多個夜晚,我在祖父痛苦的呻吟聲中入睡。
?土改時,我家分了七八畝地,父親不再外出打工。此外,由於小心耕作,我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有粗糧和面粉大米,基本能填飽肚子。是因為吃了那些石頭,起了作用,還是因為生活改善了,疾病消除了?爺爺的胸痛沒有醫生就治好了。
爺爺不識字,但肚子裏有很多。他生病的時候,晚上只是躺在炕上,或者天壹亮就醒了,他就給我講很多故事,比如公冶長善於聽鳥叫的故事,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他還教我很多兒童方言,也就是童謠。就在這時,聽到了小紡車的聲音:
小紡車,嗡嗡作響,
婆婆讓我紡棉花。
壹直轉到中午,
婆婆給了個糠窩。
咬壹口。太悲哀了。
跳進井裏,井很深,
跳進河裏,河很寬,
坐在河邊對著藍天哭泣。
多麽生動逼真啊!在舊社會,婦女頭上有許多大山。這首兒歌用明快的節奏和脫俗的語言描述了壹個整日勞作,飽受婆婆虐待的女人。那時候爺爺只給我念過壹遍,我就全記住了,還有那兩首:《閑話》和《板凳又板凳》,也是念了壹遍就記住了。
?離題
?八卦,八卦,
?鍋角種兩畝水灌溉幹瓜。
?無頭的偷了它,
?瞎子看見了。
?沒嘴就喊,
?聾子聽到了。
?踢出那些沒有腿的人,
?我沒有可以擁抱的手臂。
?這些看似矛盾又不合理的說法,聯系在壹起,幽默風趣,壹下子就俘獲了孩子們的心。
?長凳,長凳,長凳,長凳
?長凳,長凳,堆棧,
?大哥住在裏面。
?哥哥出來賣菜,
?奶奶住在裏面。
?奶奶出來磕頭,
?狨猴住在裏面。
?猴子出來了,跌跌撞撞,
?壹個種在地球的南方,
?有壹窩小母狗。
?這些句子是如此的貼切、自然、流暢、朗朗上口,讓人聽得津津有味。妳能壹下子不記得它們嗎?
?爺爺沒生病的時候,往往是我最開心的時候。爺爺給我講了很多故事,教了我很多小朋友的方言,也就是童謠?現在我意識到,在我上小學之前,我在和我爺爺的生活中受到了民間口頭文學的影響。我覺得跟我後來上學看書以後能寫幾首短詩,能塗抹幾篇散文有關系。
?有人說犁壁上墊著莊吉,也有人說是被拉去做橋墩。壹句話,它消失了,它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但是,爺爺在那塊鍘刀板裏砸米砸石面,至今70多年還歷歷在目。
2017、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