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祛風散寒,通經活絡止痛。
處方:川芎茶粉。
白芷12g、甘草6g、羌活10g、荊芥10g、川芎15g、阿莎麗3g、防風12g、薄荷6g。
穴位有太陽、唐寅、風池、百會、合谷。針刺采用平補瀉法,留針20 ~ 30分鐘,伴鼻塞、流涕、迎香;伴發熱加曲池、大椎;伴有咳嗽加列確和舒菲(艾灸)。
按摩可先取肩井5次,按風池、風府,點舒菲,再按摩太陽,滾動雙側膀胱經,以透熱為度,最後橫向揉大椎穴,以透熱為度,最後按摩雙側頸部,從風池至椽子。
(2)風熱頭痛劇烈,似欲裂,有發熱、惡風、面紅目赤、口渴、便秘、尿赤等;舌紅苔薄黃,脈浮。
治療:祛風清熱,通絡止痛。
處方:熊誌石膏湯。
川芎15g,白芷10g,石膏20g,菊花15g,川芎10g,羌活10g。便秘、口舌生瘡者,黃15g、黃12g;被添加;如果舌紅津液不足,則熱盛傷陰。石斛和花粉可各加18g。
針灸:取穴太陽(放血)、風池、綠谷、列確,以瀉為針,留針20-30分鐘。
按摩:先按摩風池、風府、天竺,再按摩曲池、合谷,以疼痛、腫脹為度,再以空心掌拍打大椎穴,以皮膚泛紅為度,以空心掌拍打雙側膀胱經為度;重新取雙側肩井,按揉天宗,最後取五經,五指從前發際線取至風池穴,以按揉百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