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炙黃芪、白芍、黨參各65438±05克,當歸、延胡索各65438±02克,川楝子、半夏各9克,陳皮、炙甘草、木香各6克,內服藥深紅3克。
外敷:乳香6 g,紅花6g,赤芍12g,桃仁65438g,阿魏4.5g,研成細粉。
適應癥:結腸癌。腹痛,活動不暢,瘦而不形,瘦而蒼白;舌薄而平,脈滑。該證屬氣滯血瘀、瘀毒蘊結、邪熱熾盛、正氣衰竭。
用法:用水口服,每日壹劑。外用散劑用蜂蜜調成糊狀敷於瘡面,外用紗布固定,每24小時換藥壹次。
(2)第二方
處方:黨參、石斛、麥冬、柏子仁、茯苓、桑螵蛸、露比、菟絲子、補骨脂各9克,黃芪、夜交藤各15克,陳皮、姜半夏各6克,砂仁1.5克..
適應癥:結腸癌術後淋巴結轉移。便血、胸悶、腹脹、納差、大便稀、盜汗、口渴多飲、咽部黏痰、消瘦乏力、低熱。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3)第三方
處方:太子參、石斛、蟑螂、谷芽、麥芽各12g,白術、茯苓各9g,炙甘草、川芎各3g,燉木香4.5g,白花蛇舌草30g,龍葵18g,佛手6g。
適應癥:結腸癌手術後。大便稀,煩膩,苔白膩,脈細。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4)第四方
處方:八角茴香、山楂各65438±02g,丹參、敗醬草、黨參、丹參各65438±05g,大黃6g,枳殼65438±00g。
適應癥:晚期直腸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30天為壹療程。
(5)方5
處方:黃柏10克,白毛藤30克,龍葵30克,白頭翁20克,白術10克,蒼術10克,薏苡仁30克,厚樸10克,茯苓10克,延胡索10克,敗醬草30克,川楝子。
功能:健脾利濕,清熱解毒,化瘀排膿。
適應癥:結腸癌、直腸癌。
用法:每日壹劑,分兩次煎服。
註意事項: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防禦方治療2 ~ 3個月,為壹個療程。
(六)第六方
藥方:紅藤30克、藤根30克、馬齒莧30克、土茯苓30克、半枝蓮30克、白毛藤30克、嬰兒茶10克、敗醬草30克、木賊蓮20克、木香10克、厚樸10克、三棱10克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痢瘡,消癰散結。
適應癥:每日壹劑,分兩次煎服。
用法:部分患者服藥後出現惡心、嘔吐、飽腹、厭食等癥狀,可分壹次和兩次服用藥汁,以減輕飽腹反應。
(7)方7
處方:槐花、金銀花各12g,白花蛇舌草、薏苡仁、藤根、土茯苓各30g,西洋參60g,無花果15g,側柏葉、苦參、生地各9g。
功能:解毒利尿,化瘀通便。
主治:便血、便稀、粘液膿血、腹痛惡心、食欲不振、口幹苦、苔白膩、舌質紫暗,表現為濕邪、血瘀、腸郁。
用法:煎服,每日壹劑,隨癥加減。
(8)第八方
處方:太子參12g,姜半夏、當歸各6g,炒白術、茯苓、苦參各9g,生薏苡仁、藤梨根各30g,無花果15g,人參60g。
功能:滋陰補血,健脾益壽。
適應癥:直腸癌晚期,手術傷氣血,脾胃虛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