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夏季至日保健,《黃帝內經》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至日節氣是陽氣盛的時候,也是保存陽氣的最佳時間。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姜”的說法,姜是助陽之品。《內經》還提出了“冬病夏治”的治療方針,這也是中醫的特色療法。把握陽氣旺盛的季節,溫經助陽是治療寒濕痰濁等陽虛疾病的主要方法。比如“三伏貼”和艾灸,治療寒濕陽虛的疾病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當陽氣處於巔峰的時候,也是陽氣最脆弱的時候。妳說什麽?因為現代人沒有正確的養生方法,往往把最需要陽氣的季節變成了陽氣被破壞的季節。比如因為貪涼而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裏,使陽氣在生發的季節無法正常生長;又如吃雪糕、冰鎮西瓜等寒涼之品,使寒邪直入臟腑,傷及陽氣。
同時,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夏季至日過後,降雨增多,人們容易患上寒濕濕熱疾病。所以壹般不建議服用任何甘、寒、養陰的藥物和保健湯藥(如地黃丸、玄參、玉竹、麥冬、甜食),不利於妳陽氣的生長。
夏季至日節氣,我們必須這樣做!
1.專家:進入夏季至日,市民應盡量多吃。
中國的中醫認為,所有苦味的蔬菜都有清熱的作用。因此,在夏季至日前後,我們應該經常吃壹些苦味的蔬菜,如苦瓜、苦菜、油麥菜、竹筍、萵苣和芹菜。
苦瓜素有“菜裏君子”的美譽。夏天吃苦瓜湯或苦瓜菜,可以調和脾胃,消除疲勞,提神醒腦,對中暑和胃腸疾病有壹定的預防作用。
獲得七小時睡眠
初夏時節,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心腦供血不足,常常使人煩躁、疲倦、懶惰。
專家指出,在夏季,我們首先應該有條不紊地生活。壹般要晚睡早起,年老體弱者早睡早起,盡量保證每天7小時睡眠。
其次,要註意臥室的通風和涼爽;
第三,要保持平靜的心態,努力做到“淡定自然涼”;
第四,要有適當的午睡時間。夏天午睡壹方面可以彌補晚上睡眠不足,另壹方面可以放松大腦和身體的所有系統,有利於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有力措施。
3.溫水洗澡有利於健身。
夏天很熱。安排戶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加強防護。專家建議,可以每天用溫水洗澡,既能洗去汗液和汙垢,又能使皮膚潔凈、涼爽,解暑防病,還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
此外,人體在夏季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使用電風扇送風。在空調房裏,室內外溫差不能太大,晚上也不適合睡覺。
4.防止貪涼空調病。
人在洗澡後大量出汗或毛孔張開時,空調開得過猛,室內外溫差過大,往往會引起感冒。壹般空調溫度和室外溫度相差4。
頭暈、手腳無力、不斷打噴嚏是空調病的主要表現。
5.不喝生水,勤洗手。
夏季氣溫高,食物中的各種細菌迅速生長繁殖,容易發生痢疾、食物中毒、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真菌性腸炎等疾病。
專家提醒,市民要註意飲食衛生,管住嘴手,避免病從口入。註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變質或不新鮮的食物,少吃冷飲。
水果蔬菜要清洗幹凈,最好削皮吃。從冰箱裏拿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著吃,要在室溫下吃壹段時間,壹次不能吃太多,特別是老人、小孩和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
夏季至日保健的四大“三字經”
1.楊琪
晚睡早起,中午午睡。
專家表示,夏季至日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所以養生保健要符合夏季陽氣充沛的特點,註意護陽。
2.補充水分
每天2000毫升,預防頭痛和頭暈。
夏季至日季節氣溫高,人體只能通過出汗來散熱,使人體內大量水分流失。如果此時不及時補充水分,人體的血容量就會減少,大腦供血不足,從而導致頭痛、頭暈。夏季至日期間壹定要補充足夠的水分。
大量節食
飲食清淡,多吃果蔬和雜糧。
夏季至日季節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所以飲食要清淡不肥,甘甜稠厚,要多吃雜糧使身體受涼,不要暴飲暴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寒性吃瓜果要適可而止,不可暴飲暴食,以免損傷脾胃。
夏天由於出汗過多,鹽分流失,心跳會不正常。中醫認為,此時多吃酸味鞏固表裏,多吃苦味清心。
寒性食物不宜多吃,貪吃肯定會傷脾胃,讓人嘔吐。西瓜、綠豆湯、烏梅豆湯解渴解暑效果不錯,但不宜冰鎮食用。
定期鍛煉
夏天容易傷身,少喝涼水。
夏季運動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進行,場地應選擇在河湖、公園、庭院等空氣清新的地方。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是最好的運動項目,不宜做過度劇烈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