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母乳寶寶的便便
顏色:寶寶純母乳餵養,無輔食,糞便呈芥末黃色或黃色。
形狀:剛出生時大便可能很稀,會逐漸變成稠度均勻的糊狀或凝乳狀,或帶有小米狀顆粒的糊狀。
氣味:便便有酸酸甜甜的味道,不難聞。
頻率:出生時每天排便6-7次,甚至更多。
PS:這些便便也很正常。
如果母乳餵養的媽媽奶水過多,寶寶可能會因前後奶水不平衡而出現綠色水樣或泡沫樣大便。
如果壹天排便4 ~ 5次以上,或2 ~ 3天排便壹次,但大便性狀如常,寶寶體重增加,精神狀態良好,則不必擔心。
第二,奶粉餵寶寶便便
顏色:用奶粉餵養的寶寶顏色為暗黃色/卡其色。如果奶粉含鐵量高,可能是綠色的。
形狀:比母乳餵養的寶寶更幹,質地更硬,基本呈異形和條狀。
氣味:比吃母乳時的大便有點臭。
頻率:比母乳寶寶少,壹般壹天1-4次。排便的頻率會隨著月份的增加而逐漸減少。
PS:太稠的奶粉不好。
過濃的奶粉導致寶寶水分攝入不足,使寶寶尿黃,排便不暢,影響腎臟健康。
第三,混合餵養寶寶的便便
顏色:混餵的寶寶大便會呈淡黃色或黃褐色,這是正常的,比金黃色淺。
形狀:比人工餵的嬰兒便便(全是奶粉)軟,也是稀稀糊糊的。
氣味:氣味增加。
次數:混合餵養的寶寶大便少,壹天3-4次。混合餵養的寶寶大便少,1-2次壹天,具體看月齡。
PS:對混合餵養媽媽的三點建議
壹次只餵壹種奶。6個月內,先滿足母乳,不足再添加奶粉。6個月後,可以用奶粉代替母乳的全餐。
嚴格按照說明:不要隨意增減濃度,同時保持寶寶每天適量飲水。
正常發育是關鍵:只要寶寶吃好,精神好,體重增長正常,媽媽就放心了。
四、添加輔食後寶寶的便便
顏色:大便的顏色壹般為綠色或黃色,但有時會因食物顏色不同而出現其他顏色,如吃了綠葉蔬菜後呈綠色;吃了胡蘿蔔後會變紅等等。
形狀:大便開始變成固體,多為條狀,有壹定的軟硬。
氣味:由於添加輔食導致糖和脂肪攝入增加,大便的氣味會比添加輔食前更重。
頻率:排便頻率也有變化,壹般壹天1-2次,3天內1次也正常。
PS:看通過排便添加輔食
如果大便很幹或很硬,可以加點蔬菜泥,適當餵水,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排便。
當大便中出現粘液和膿血時,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薄如水,說明寶寶可能吃了不衛生或變質的食物,可能患有腸炎、痢疾等腸道疾病,要提高警惕。
如果大便發散不成形,就要考慮是輔食太多還是輔食不夠軟,影響寶寶消化吸收。
五、大便異常
1.蛋花湯狀便便
顏色發黃,水分多,糞便少,可能提示病毒性腸炎,多發生在4個月以後的嬰兒。母乳餵養的寶寶4個月內大便有大量水分,但如果食欲正常,體重增長良好,是沒有問題的。
應對方法:如果寶寶大便變少,突然變成蛋花湯,就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2.油珠便便
糞便呈淡黃色、液體狀、大而有光澤,不能像油珠壹樣在尿布或便盆上滑動,說明食物中脂肪過多或吸收不良,多見於人工餵養的兒童。
應對方法:需要調整飲食結構,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如果寶寶的大便總是“油油的”,體重增長不夠,就要帶他去看醫生了。
3.深棕色泡沫大便
大便有很多泡沫,呈深褐色,水樣,有明顯的酸味。這可能是寶寶吃了太多的澱粉類食物,沒有消化食物中的糖分造成的。
應對方法:如果不是腸道感染,要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減少輔食中的澱粉類食物。
4.臭雞蛋大便
這是在提醒孩子攝入了過多的蛋白質或者蛋白質消化不良。要註意配方奶濃度是否過高,是否吃多了。
應對方法:適當稀釋牛奶或限制奶量1-2天。停止攝入蛋白質,給孩子吃些復合維生素。
5.綠色鼻涕便便
黃色糞便量少而頻繁,呈綠色粘稠狀。這種便便,又叫“餓便便”,往往是因為餵養不足造成的。
應對方法:增加母乳餵養的次數。如果母乳分泌不足,要考慮混合餵養。
6.巧克力便便
能在地上打滾的硬便,可能是胃或上消化道出血或服用鐵質藥物治療貧血所致。
應對方法:註意觀察。如果寶寶沒有不適,就沒事了。如果不放心,可以不吃鐵。
7.該死的櫻桃便便
寶寶的大便裏有血,通常是紅色或深褐色,或者帶有血絲或血塊。鮮紅色問題在直腸或肛門;暗紅,註意排除腸套疊或壞死性腸炎。
應對方法:首先要排除寶寶大便顏色異常是因為服用了鐵或者大量含鐵的食物。如果無法判斷,請盡快帶寶寶去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