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講,這三種瘀滯都可以引起人體的所有疾病。
血瘀在概率上與呼吸道皮膚病(如哮喘、銀屑病)、抑郁癥、肝硬化癌癥疾病、婦科疾病密切相關;水濕與脾、胃、腎的功能、肌肉疾病及眼科、腦部疾病(如黃斑病、美尼爾氏綜合征和神經系統怪病)密切相關;瘀食與心血管疾病、膽胰疾病、瘡癤、化膿疾病密切相關。
醫院對疾病的檢查相對滯後,只能查出已經形成的疾病,往往診斷到中晚期。從瘀毒到某種疾病是壹個漫長的過程。如果能自己找出身體潛在的瘀毒,防患於未然,就能大大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先說三種血瘀如何診斷:
首先是食物積累;我們走在街上,經常會發現壹個情況。很多人皮膚粗糙,臉上都是肉,同時油很多,太陽壹照就亮。這種情況以前在中年人身上比較常見,現在年輕人開始增多,屬於積食。再比如,口臭、便秘、睡覺打呼嚕、放屁臭,也可能是食物堆積。還有很多人吃完午飯馬上就睡著了,這是很明顯的食物堆積。為什麽會有這麽多食物停滯?這無非是享樂主義特別是“吃”的文化興盛的結果,現在整個社會呈現出壹種令人振奮的追求趨勢。似乎我們不是為了活著而吃飯,而是為了吃飯而活著。商家也抓住了機會,大肆宣揚“吃而無罪”,導致我們對食物的心態變得狂熱。這種思潮在年輕人中成為主流,所以年輕人積食的情況也增多了。中年人壹直是吃血瘀的主力。他們中的壹些人經歷過食物短缺的時期,對食物有偏執,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有壹些錯誤的健康觀念。比如吃就是健康,比如不健康就是缺乏營養,他們甚至敢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富營養化疾病服用補品。
接下來我們說水是濕的;先說臉。水重的人往往五官浮腫,四肢浮腫。現在水濕最常見的癥狀就是“宅”。坐在電腦前幾個小時不動不說話,就算渴了餓了也懶的動,想上廁所。這是明顯的潮濕。還有舌苔白嫩,舌邊有齒痕,小便不利,黃疸,心口脹滿,都是濕的表現。比如渴了不想喝水,或者想喝水卻不解渴,還腹脹。這種情況也屬於水濕的癥狀。妳可能認為口渴意味著缺水。其實口渴也可能是因為喝水太多。人體是智能的。壹旦發現攝入了過多的水分,就會阻礙吸收。這時候就會發生,壹開始會解渴,後來多喝幾杯就渴了,越喝越渴。相信大家都經歷過這個。聽“八杯水”排毒的理論,還是多喝水比較好,也會有濕,適度可樂水的濕不會氣化,這是大家比較容易陷入的誤區。不運動是濕水的主要原因。我寧願看壹天電視和電腦,也不願出去壹小時。有些人去做手術是為了去除眼袋。他們有沒有想過眼袋可能是濕癥引起的?如果以後身體好了,沒有濕癥了,他們該怎麽辦?所以很多整容的人最終都變得畸形,變得恐怖。
最後是血瘀。血瘀重的人臉色黝黑、黃褐色,有的偏瘦,吃多了也不胖,容易讓人聯想到“東亞病夫”的樣子,而且總是饑腸轆轆,往往剛吃壹頓飯就覺得餓。他們認為這是消化良好的標誌。這裏要註意,與脾胃功能好無關,容易忘事,心煩抑郁。我們經常會在中年女性的人群中看到很多血瘀證:焦慮、脾氣不好、抑郁、健忘,比如東西收拾好了,回頭看就想不起來了。我們壹定要說是別人拿的,吵著吵著就生氣了。這樣的事情總是不斷重復,身邊的親戚朋友也真的是怨聲載道。
其實自我診斷已經落後了。只要知道了這三種血瘀的成因,並加以杜絕,人是不可能生病的。血瘀的產生主要與情誌有關,如抑郁、憤怒、抑郁,其次是勞累過度、房事過多。經期和產後失去調理,如吃涼上火,也會導致瘀血頑固;濕水主要和不運動,出汗少,強迫自己多喝水有關,也和多思考有關。所謂思傷脾,脾有傷,水液氣化能力弱;飲食血瘀主要與飲食不節制、口味油膩、不運動有關。
先說對付這三種瘀的食物和藥材。
對付食物積滯最好的方法就是喝茶。不管是什麽茶,都可以清理腸胃的淤積。腸胃清凈了,欲望就少了,心就清凈了。因此,古代飲茶壹直備受從業者推崇。山楂、紅薯、香菜、芹菜、白蘿蔔對食物積滯也有效。多吃蔬菜,少吃米面肉,也有助於消化,“蔬菜”是“疏”,是疏通的意思。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壹時用瀉藥,會傷脾胃,傷津液,後期更容易便秘。只有熱性便秘才可以作為瀉藥,要以準確的辨證為基礎,而且要記住中間病要停,不能長期服用。很多人長期用瀉藥來緩解便秘,結果便秘了,對氣血臟腑功能傷害很大。
有效保濕,成分主要是各種豆類,如大豆、紅豆、扁豆、大麥。生姜能驅脾胃寒濕,紅豆、綠豆、大麥主要去濕熱,微苦的茶也能去濕熱。在夏季潮濕渾濁的天氣裏,寒熱並不那麽明顯。在滾燙的開水裏滴幾滴藿香正氣水,祛濕化濁的效果非常好。這種稀釋後的藿香正氣水並不難喝,因為主要是芳香藥材,所謂的芳構化就是這個意思。白術、蒼術、白芷、藿香、佩蘭、茯苓、豆蔻、茵陳、澤瀉和豬苓都是祛濕的。
祛瘀成分包括菠菜、銀耳、香菇、木耳、肉桂、八角、茴香;該藥物含有當歸、川芎、阿膠、三七、夏枯草、丹參、牡丹皮、桃仁、水蛭等。
食材和藥材寒熱屬性不同,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物理熱就是冷,物理冷就是熱。
無論是哪種血瘀,運動都是有效的,而且效果很大。血淤水濕就不用說了,甚至有很多血淤被運動治愈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