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途開車經常堵車,中醫提3個穴位提神。(圖片/黃智雯)中醫陳朝宗指出,開車的人憋尿是很常見的情況。建議人們出門前先排空尿液,不要喝太多的水,有機會就下車排尿並適當補水,千萬不要憋尿,以免引起尿路感染、膀胱炎癥或急性尿瀦留等泌尿系統疾病。
此外,容易暈車的人應坐在前座、靠窗或有輕微顛簸的位置,避免頭部過度擺動;盡量不要看窗外快速移動的風景,也不要在車裏近距離看書。建議可以看看眼前的場景或道路,幫助平衡感覺系統;或者閉上眼睛睡覺,或者聊天或者聽音樂分散註意力。
同時,開車前不要餓肚子,不要吃太多,或者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吃太多;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防嘔吐;在妳離開之前,妳應該得到足夠的睡眠。可以準備話梅和姜片,旅行中不舒服的時候可以用。
李子在體內被消化吸收後,可以幫助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達到預防暈車的效果。生姜有解毒、止吐的功效。生吃姜片、喝姜汁或含姜糖在口中,都可以預防暈車。乘坐前1小時服用,效果更好。
刷新3分:
1.合谷穴:位於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虎口處。
功效:此穴位可直接作用於腸胃,對緩解頭暈、惡心嘔吐有非常好的效果。
2.內關穴:位於手掌內側腕橫紋中間上方2寸(約3指寬)兩筋之間。
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胸胃疼痛,具有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按壓內關穴是緩解暈車最常用的方法。
3.足三裏:此穴位於小腿外側凹陷區,膝蓋以下三寸處,可屈膝或躺下取穴。
功效:具有調節腸胃的作用,可緩解暈車、惡心、嘔吐等癥狀。
需要註意的是,除了常見的憋尿、暈車的情況外,因為堵車而久坐,容易造成肩頸部肌肉僵硬或坐姿不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血液循環不暢,造成下肢麻木或水腫。
建議開車要及時鍛煉自己的四肢和骨骼,減少腰椎間盤的壓力和活動肌的收縮力;乘客可以經常自己換* * *,或起身站立,或擡腿下肢,幫助血液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