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類是含有或類似五味子的藥物,如五味子或齊墩果酸片、戊醇、戊酯片、聯苯雙酯、布森諾(雙環醇)。這些藥物壹般只對ALT有作用,對肝臟炎癥沒有根本性的改善。個人認為,這類藥物沒有必要隨時使用,只能造成肝功能正常的假象。可以看出,很多服用此類藥物的患者出現了ALT和AST的倒置。
壹類是類似免疫抑制的,如復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銨、強力寧、垂盆草等,可以改善炎癥。我也知道在免疫過度的情況下要考慮申請。
在中國,從中藥中衍生出的各種降酶藥物,保肝降酶,是中國醫生的專長,尤其是中醫。壹般來說,血清轉氨酶的降低就是肝臟炎癥的緩解。但在臨床上,有時血清轉氨酶的高低並不能評價肝臟炎癥活動的嚴重程度,有時通過降酶藥物使ALT正常化,但肝組織的炎癥和壞死仍然明顯,從而失去了判斷病情的尺度,因此應謹慎,在符合抗病毒條件時考慮抗病毒治療。
另外還有各種所謂的護肝藥。“保肝”治療往往是急性肝炎、不適合抗病毒藥物的慢性乙型肝炎和不同基礎疾病的肝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但對於慢性乙肝患者來說,肝臟炎癥緩解後病毒感染依然存在,所以“保肝”治療只是階段性治療,關鍵是清除病毒。所以,護肝是否真的能護肝是壹個很大的問號,尤其是對於慢性乙肝患者,護肝無疑是負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