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偏差”其實是統計概率分布的壹個典型錯誤。錯誤在於統計過程中對基數的錯誤估計。如果以上兩句話妳看起來很難理解,那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A吃了壹個偏方,治好了某個病,所以說這個偏方可以治好這個病。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因為他沒有統計其他人吃同樣的偏方是否能治好同樣的病。可能其他同病的人吃了同樣的偏差就死了,說不出話了。只有壹個人活了下來,那就是患者A,於是只有壹個聲音在說教:“某偏方能治某病”。
讓死人說話?
解決“幸存者偏差”其實很簡單,辦法就是讓死人說話。具體怎麽算?當然,只有統計所有服用過同壹偏方的同病患者,得出的數據才有價值。我說了半句廢話,是為了澄清“幸存者偏差”這個概念。只有理解了這個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妳是不是開車時的“幸存者”。
幸存者是誰??
開車時誰是幸存者?妳曾經闖紅燈嗎?妳超速過嗎?妳違反過規則嗎?妳超速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種超速並沒有帶來事故,也沒有被拍到?妳有沒有想過違規不被貼?下次還會這樣繼續超速或者違章嗎?甚至和身邊的朋友宣傳:“XX路段超速不會被拍”“XX路段違法停車不會被貼”?
不管是開車還是坐公交車,第壹次上車會系安全帶嗎?甚至是後排!妳身邊的人會告訴妳不系安全帶沒關系嗎?是啊,有問題的恐怕都沒機會說話了。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斷線,實線變道。
這麽多幸存者是哪裏來的??
《人類簡史》裏有壹句話,人類的進步來源於“講故事”。講故事傾向於描述美好而不是失敗。所以我們會聽到身邊的人更多地向妳講述他們的“成功”經歷,而不是他們的失敗。這意味著沒被拍到的人更願意分享,而被拍到的人不會主動分享。這讓我們更容易聽到“成功”的案例。事故發生後,沒系安全帶的人會告訴妳沒事,而重傷的人不會告訴妳他沒系安全帶。想想妳周圍的人。有多少人告訴過妳他們不太光彩的事跡?有多少人和妳分享過他們的英雄事跡?
妳會成為幸存者嗎??
偶爾加便宜的汽油沒問題。
偶爾違反壹下也沒關系。
偶爾超速沒關系
偶爾超負荷也沒關系。
甚至
買車不看說明書沒問題。反正常用的我能用,不常用的我碰不得。
胎壓也差不多。看起來不差,用腳踢也沒事。
看壹眼手機,打個電話,抽根煙,沒事。
那麽什麽是東西呢?也許有壹天,不知道誰會成為那個曾經不會說話的“幸存者”。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