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影響配種率的因素時,往往忽略了母豬的尿路感染,部分母豬配種失敗的原因被誤診,延誤了治療和預防。妊娠母豬尿液中有白色渾濁物質,可初步診斷為尿路感染。建議用烏洛托品註射頭孢菌素或青黴素+鏈黴素,藥物從妊娠動物可獲得的藥物中選擇。
壹、母豬尿路感染的本質和病因
1.母豬尿路感染是指上尿路腎盂腎炎和下尿路膀胱炎,臨床上很多情況下在1很難區分,故統稱為尿路感染。
2.母豬尿路感染的病原學。
細菌。常見的大腸桿菌、鏈球菌、化膿隱桿菌、葡萄球菌、豬放線桿菌等。都是母豬泌尿生殖道的內源性細菌或條件致病菌,由豬放線桿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占了近壹半。
(2)環境因素導致母豬飲水量減少。如餵養方式受限、肢體疾病、肥胖、自動飲水機流量等;38℃.飲水少時,排尿次數和尿量會減少,尿液對尿路粘膜上細菌的機械沖洗作用減弱,細菌容易積累到致病劑量,誘發尿路感染。
(3)環境因素不潔。公豬包皮不潔或皮膚炎、尿道炎、母豬被迫在限欄內自行大小便、不潔人工授精等。
(4)生產不景氣。產後分娩延遲超過4小時,尤其是在高溫季節,容易導致產後產道感染和尿路感染。
(5)F-2毒素的危害。陰道黏膜上皮發生角化,保護性黏液分泌減少,容易感染細菌,進而膀胱感染,形成互為因果的感染。這在小母豬身上最為明顯,外陰出現石灰樣或白堊樣分泌物是感染的最初癥狀。
二、尿路感染的癥狀和診斷
多數情況為隱形感染,體溫、食欲、精神無明顯異常,或僅排尿次數增多(壹天四次以上),排尿量減少(每次少於1升)。尿液排出後,後肢下蹲拱起的排尿持續進行,多次間歇排出少量尿液,但尿液未見明顯異常。此時應懷疑尿路感染,做尿細胞學檢查。在不離心分離的情況下,可將新鮮尿液(不是前三分之壹尿液,只是後三分之二尿液)搖勻,直接滴下檢驗。紅細胞、膿皰、白細胞正常情況下不應檢出,但低倍鏡下允許L-2白細胞、1-2膀胱變異上皮和1-2腎盂杯上皮。如果超過上述標準,就可以診斷為尿路感染。
典型的尿路感染會出現尿液混濁、血尿和濃氨水。這個時候可以用肉眼診斷,但是很少。
如果這頭病母豬有交配不孕或發情史,應懷疑與尿路感染有關。
預防母豬尿路感染:
1.配種前確保公、母豬外生殖器清潔衛生。配種前後、分娩前後和幹奶期要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防止感染。治療劑量可使用壹周,停用4~6周,再使用壹周。可選用磺胺嘧啶、金黴素、多西環素、新黴素、阿莫西林、硫酸粘菌素等抗菌藥物。
2.飼料中不能長期連續添加磺胺類藥物。
3.供應充足幹凈的飲用水,不要喝硬水。
4.加強環境消毒,保證圍欄的清潔度。
5.有限的飼養舍可以設置屏障,防止尿液和糞便接觸母豬的會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