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胃氣不足怎麽辦?

胃氣不足怎麽辦?

中醫治療胃氣不足

治療規則:

益氣養胃。

處理方法:

(壹)口服處方

1.基礎方:(1)四君子湯:人參12g,白術10g,茯苓10g,甘草4.5g..本方能溫補、益氣、養胃。(2)黃芪建中湯:黃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麥芽糖30g,大棗10g,生姜10g。本方能益氣、溫中、補虛。

2.加減變化:惡心嘔吐或妊娠梗阻者,以基礎方(1)加陳皮10g、法半夏10g,和胃降氣;吐沫清者,可加吳茱萸10g,桂枝10g,溫中,減少不良反應。胸悶脹滿者,加柴胡、升麻、枳實、厚樸各65,438±00克,以清降濁,消除燥濕脹滿,或用半夏瀉心湯補瀉。如果飲食不香,味淡無味,應加砂仁10g,建曲15g,雞內金10g,廣藿香6 g,醒胃運脾。胃痛隱隱,喜溫壓者,基礎方(2)加高良姜15g,香附15g,溫中行氣止痛。

(2)外用藥物

1.外熨法:麩皮壹兩塊,炒姜渣五元,炒好後用布裹住,擦熨患處。用於胃虛飽脹。

2.暖臍膏(由沈香、茴香、乳香、肉桂、麝香等組成。),每次1塊,輕微火化,敷臍腹部。適用於胃脘痛、冷痛患者。

(3)飲食療法

1.金桔根堡五花肉:金桔根30g,五花肉L00 ~ 150g,切成小塊,加四碗清水煮至壹碗半,用少許鹽調味,五花肉配湯食用。該方劑具有健脾開胃、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2.椒釀紅棗:5顆紅棗去核,每顆紅棗加兩個白辣椒。做菜的時候是在米線上蒸的。此法溫中,補脾,暖胃止痛,用於胃虛疼痛。

噯氣,口淡,痰稀,涎。治療要點:

(1)“虛是治療壹切虛證的基本原則,但補法因證而異。葉說:“升則脾健,降則胃和”。古人也說,“五臟六腑以通為輔。治療胃虛證,除益氣養胃外,還常用理氣和胃藥,如木香、砂仁、枳殼、萊菔子、陳皮、厚樸、神曲、山楂、雞內金、麥芽。其目的是“降濁”;濁氣下降,清氣上升,而氣血調和則能使補藥各得其所。即所謂“溝通為輔”、“還原為輔”、“補充不耽誤”的意思。

(2)理氣和胃類藥物大多味辛,性散。用多了會辛辣幹燥,傷胃氣。所以在治療中,重要的是配伍適當,以補為主,以通為輔。比如補中益氣湯用的陳皮,歸脾湯用的木香,沈淩白術散用的砂仁,都有此意。還有壹種說法是苦寒毀胃,苦寒使用不當會損傷胃氣。但苦寒藥的性質是苦的,符合胃的生理特點。因此,對於胃脘痛的證候,短期少量服用苦味藥物可以起到健胃的作用。

(3)脾胃屬土,互為表裏。脾主管運化,胃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運化。胃氣虛,脾氣也虧,所以脾胃氣虛。治療過程中應補脾益氣,用消食之品,如六君子湯、神曲、山楂等。此外,胃氣虛弱時,胃失去平衡而下墜,氣滯不利,易挾雜食、痰和血等。,尤其是治療的時候。

  • 上一篇:如何把桑葚泡在水裏才能喝好
  • 下一篇:民間偏方:中醫常識討論中西醫學的主要區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