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牙齦炎:取壹個蛋清加等量白酒,調勻,抿壹口,放入口中,5分鐘後吐出,每日兩次(壹日壹個雞蛋),消炎止痛2-3天。
牙齒出血(經常出血或刷牙引起):花椒10粒,醋3-2粒,浸泡2天後口服,壹次3分鐘,壹日兩次,5天有特效。
**************
病因癥狀
牙痛是壹種常見病。其表現為:牙齦紅腫、冷熱刺激引起的疼痛、臉頰腫脹等。牙痛多由牙齦炎、牙周炎、齲齒(蛀牙)或牙齒折斷,導致牙髓(牙神經)感染引起。中醫認為牙痛是由於外感風邪,胃火過盛,腎虛火盛,蟲蛀牙齒所致。牙齦炎是壹種常見的牙周組織疾病。是由於口腔衛生不註意,牙齒周圍的食物殘渣和細菌形成的軟牙垢和硬牙垢長期刺激牙齒,刷牙習慣不正確,維生素缺乏等原因造成的。
牙齦鮮紅或紫紅色,腫脹柔軟,有時齦緣糜爛或內芽組織增生外翻。刷牙或吃飯時,牙齦容易出血,但壹般不會自發出血。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有時可出現瘙癢或腫脹,口臭明顯。
牙周炎是壹種常見的口腔疾病,病因復雜。如牙垢、牙石、有嵌塞的食物、不良的修復體等局部因素,牙齦受損,牙周膜受細菌作用而受損;維生素C的吸收和利用障礙;各種因素引起的維生素D缺乏和機體抵抗力下降,都可以引起牙周炎。
牙痛是這種疾病的主要癥狀。初期牙齦瘙癢、不適、口臭,隨後出現紅、腫、軟、易出血、疼痛、反復發作。時間長了,牙齦和牙根的牙周膜被破壞,形成壹個袋子,叫牙周袋。膿液常在袋內溢出,炎癥繼續擴大,可成為牙周膿腫。病情加重,局部疼痛腫脹,先硬後軟,有波動感。可自行穿破,膿液流出。膿液排出後,疼痛可以減輕,也可以復發,非常痛苦。
自我治療的註意事項
(1)註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2)發現蛀牙,及時治療。
(3)睡前不宜吃糖、餅幹、澱粉等食物。
(4)吃清胃火、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菱角、芹菜、瑞秋等。
(5)忌酒和熱的食物。
(6)急躁、憤怒均可誘發牙痛,故宜豁達冷靜。
(7)保持大便通暢,不要使糞毒發作。
(8)不要吃太硬的食物,少吃酸的、太冷的或太熱的食物。
自療
1.中醫自我療法
(1)壽糖牙痛安膠囊,每次2片,每日3次。
(2)甲硝唑片,每次0.2g,每日3次。
(3)牛黃解毒丸,每次3片,每日3次。本方具有通便瀉火的作用。
(4)補腎顧遲丸,每次4g,每日2次。對於牙齒松動、隱痛的老年人,宜長期服用。
2.處方自我治療
(1)徐長卿12g,水煎兩次,混服兩次,每日1劑。
(2)馬鞭草30g,水煎,每日65438±0劑。
(3)五倍子15g,煎濃汁含漱。
(4)鐵鋁、石膏、生地黃各30克,麥冬12克,川牛膝20克,知母9克,水煎3次,每日1劑。
(5)蔥白1根,明礬15g,將藥* * *搗碎置於牙痛處,每5小時換1次。本方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牙痛,包括實火牙痛、虛火牙痛、齲齒牙痛等。牙痛是各種牙病和牙周炎引起的常見癥狀。
(6)老蒜2瓣,輕粉5克。搗碎後貼在經穴上,用小蚌殼蓋住,或者用別的東西蓋住,紮起來。感覺有點辣的時候就會剝開,裏面會冒出壹個泡泡,用針紮破,流出來的黃水就愈合了。經絡穴位位於雙手拇指根部,脈搏下的凹坑處。
(7)生姜6克,大蒜6克,茶葉12克,威靈仙12克。將藥搗碎,香油和蛋清混合,外敷合谷穴和湧泉穴。本方主要用於陰虛火旺、腎陰虛之牙痛。
(8)大蒜1頭2-3個,大蒜去皮,放在爐子上煨,趁熱切開燙湯的痛處,涼幾次後換蒜。此方用於治療牙痛,有殺菌解毒之功效。
3.飲食自我療法
(1)綠豆100g,甘草15g,水煎去渣,吃豆喝湯,每日兩次,每日1劑。
(2)豬腎1,鹽少許,骨碎補15g,水煮吃肉喝湯,每日1劑。用於腎虛,牙浮,隱痛,易疲勞的患者。
(3)紅糖適量,蕎麥根壹把,水煎,分次服用。用於治療兒童牙痛。
(4)將適量豬肉和30克鮮水芹根加水煎煮,分次服用。
(5)鮮姜100g,絲瓜500g。新鮮絲瓜洗凈,切段,鮮姜洗凈,切片。將兩片葉子加水煎煮3小時。壹天喝兩次湯。本方用於治療牙齦腫痛、口幹鼻燥、鼻出血(流鼻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4.外部治療和自我治療
(1)雲南白藥粉用熱水調成稀糊狀,可直接塗於蛀牙、牙齦。
(2)取數粒六神丸,放於齲穴內,緊咬止痛。
(3)切壹塊生姜咬在痛處,必要時可重復使用,以減輕疼痛。
(4)將適量樟腦、冰片研成細粉,放在牙痛處,患者吸氣止痛。
(5) 10荔枝,在其肉中填少許鹽,用火煨,碾成粉末,搓痛。
(6)取陳醋120g,花椒30g,煮沸10分鐘。濕的時候放在嘴裏3-5分鐘吐出來(不要咽下去)止牙痛。
5.其他自我療法
叩齒法:每天早晨起床後,緊閉嘴巴,上下牙齒叩擊300次,同時咽下三次唾液。
小便前輕拍36下,然後小便。練習3個月可以讓牙疼不復發。
如果是已經修復的牙疼,僅僅局限於冷熱刺激的疼痛或者吃糖醋食物的疼痛,可能是繼發性齲齒。需要去除填充物,再次去除腐敗。如果是冷熱刺激引起的持續性疼痛,也不知道是哪壹種,同側牙齒都痛,晚上比較明顯。考慮到牙髓炎,需要開髓引流,滅活牙髓,做根管治療。如果是可以定位的持續性疼痛,咬起來很痛,牙齒長了又是根尖周炎,需要開髓引流和根管治療。也有可能是食物嵌塞引起的咬痛可以調整磨牙,等等。從以上情況來看,妳屬於那種情況。相應坐好,趕緊看醫生。
1.預備型
坐或站,放松,微微閉眼,均勻呼吸,休息1 ~ 2分鐘。
2.指捏合谷穴:
用拇指尖按壓對面合谷穴,其余四指置於掌心。用適當的力從輕到重擠壓0.5 ~ l分鐘。
功效:祛風解表,活絡止痛。
3.按揉下官穴。
將中指或食指放在雙手腹部同側下關穴處,按揉0.5 ~ L分鐘。
功效:疏風清熱,解痙止痛。
按壓臉頰車洞
雙手拇指放在腹部,放在同側臉頰車穴上,以適當的力度,輕輕逐漸按壓0.5 ~ l分鐘。
功效:解痙止痛,活血消腫。
5.按揉風池穴。
拇指指尖放在風池穴同側,其余四指貼在頭兩側,按揉0.5 ~ L分鐘。
功效:祛風散寒,提神醒腦。
6.捏少海穴
用拇指尖放在少海穴對面,適當捏0.5 ~ 1分鐘。
功效: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7.按揉陽溪穴
用拇指指腹,放在對面的陽溪穴上,用力捏0.5 ~ l分鐘。
功效:瀉腑瀉熱,清熱止痛。
8.掐牙疼點
將拇指指尖放在對側牙疼點,適當捏0.5 ~ 1分鐘。
功效:活血止痛,通絡解痙。
9.揉揉妳的臉頰
將手掌分別放在同側臉頰上,用力按壓0.5 ~ l分鐘,尤其是臉頰發燙時。
功效:活絡、散寒、解痙、止痛。
10.把重點推到線之間
將壹拇指放在對側行間點上,上下推動0.5 ~ 1分鐘。
功效:消腫止痛,通經活絡。
自我按摩可以在疼痛中操作。按摩面部時,力度可逐漸加大至酸脹的程度,按摩患側為佳。身體按摩可以在雙側穴位進行。平時也要註意口腔衛生。
小貼士:
合谷穴:位於第二掌骨中點外側,即虎口處。
下關穴:位於耳屏前指,是由兩個顴弓和下頜骨切跡形成的凹陷。
頰頰點:位於兩下頜角前上部的水平手指,用力磨牙時咬肌在此處隆起。
風池穴:位於頸後肌腱兩側的外側凹陷處。
少海穴:屈肘,位於肘橫紋內端與肱骨內踝連線的中點。
陽溪穴:拇指向上翹,位於拇短伸肌腱和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牙疼點:位於掌面第3、4掌骨之間,距橫掌骨位置約1。
行星際點:位於足背第1、2趾之間,趾蹼邊緣後面的紅白肌肉之間。
痛不是病,痛得要命!
牙疼有很多種,首先要批評樓主,他不懂!
壹般來說,先看整個口腔有沒有蛀牙。如果有,要看冷熱水中有沒有感覺或者吃飯時有沒有痛牙。如果沒有,要看是否有智齒萌出的現象。
網上是參考,但最重要的還是去牙醫或者醫院檢查!
參考資料:
錦州口腔醫院-口腔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