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妳死之前得伺候我”
世界總是那麽奇妙,因為妳會發現,壹個很懶的人背後,總有壹個很勤奮的人。
表哥的公公和婆婆就是這樣壹個典型的組合。公公負責家務和賺錢,婆婆負責衣服和食物。讓全村人都看。
堂哥公公,稱為劉叔叔,堂哥婆婆,稱為劉奶奶。兩人育有四女壹子,兒子已老。明眼人都知道,這樣的孩子結構是追兒子產生的。
劉奶奶五十多歲的時候,兒子也步入了社會。見沒有家庭負擔,隔壁鄰居開玩笑說:
妳現在可以自得其樂了,那就請妳的四個女兒多孝順妳吧。聽著,我只有壹個女兒,她給了我壹個金手鐲。
無意中說著話,專註地聽著,劉奶奶看著手鐲亮亮的,心理上很羨慕。她也想過鄰居的生活,沒事的時候吃吃喝喝,打牌,唱歌,逛街。
劉奶奶雖然有四個女兒,但她嫁的四個女婿經濟條件都不盡如人意。
當然,她不會考慮那些難相處的女兒。她覺得作為壹個孩子,自己得孝順。那年中秋節,女兒們都在,她開始宣布:
我累了大半輩子,等我到了可以盡情享樂的年齡,妳每年必須給我壹筆過節費。另外,我最近想買個手鐲,妳們姐妹得幫我湊錢。如果老板有困難,妳可以少付。
女兒們不敢違抗。劉奶奶隨心所欲地買手鐲,經常在鄰居面前炫富。
物質上是滿足了,但壹日三餐、洗漱也相當繁瑣,所以她命令劉叔叔:
從現在開始,妳要承擔所有的家務,包括洗衣做飯,種菜種地。當然生活費也是妳出,女兒們給我的錢我也不會用,所以妳得想辦法賺零花錢!
劉大爺壹開始不想做,劉奶奶真的什麽都不肯做。不在家吃飯是不可能的。慢慢的,劉大爺承擔了壹切。
掃大街,撿廢品,做苦力和短工,是劉大爺做的最普通的工作。如果他努力的話,壹年能有兩三萬的收入,家裏的開銷基本夠了。
有壹天,劉大爺身體不舒服,想申請休息,沒想到劉奶奶不厚道:如果妳還能下床,就壹定要伺候我!
劉大爺最終選擇了服從。
後來劉大爺有了孫女,又因為兒子兒媳要出去賺錢,劉大爺又多了壹份照顧孫女生活的工作。劉大爺忙得天天虛脫,還好身體還硬朗。
就這樣,丈夫辛辛苦苦,妻子嬌生慣養二十年。
已經年屆七旬的劉大爺終於敲響了警鐘。去年,他患上了難以忍受的腰痛,甚至尿血,但他仍然照常工作,沒有去體檢。
病情嚴重,在醫院確診為腎癌。醫生說他的時間不多了。
習慣了被伺候的劉奶奶,因為老伴住院了,就把女兒叫回來給她做飯。劉大爺出院後,女兒照顧了幾天就走了。畢竟她也有壹個小家庭。
這時,已經因癌癥而骨瘦如柴的劉大爺開始央求妻子:
老太婆,我現在沒幾天可活了,也不能再做飯了。輪到妳伺候我了。
但沒想到劉奶奶馬上拒絕:
我侍候妳,即使妳想得太多。另外,妳不是還活著嗎?只要妳不死,妳就得伺候我!
看著這麽堅決的老婆,劉大爺的心在滴血。他仍然無力地拿起鍋鏟...
大家都在為劉大爺心疼,他壹輩子苦,累。即使到了生命的盡頭,他也沒有逃脫被妻子奴役的命運。
而劉姥姥卻問心無愧地享受著別人用血淚換來的“幸福”,卻從未感到壹絲愧疚……
事實上,這樣的婚姻關系已經嚴重失衡。壹方不還手,另壹方只會越來越有恃無恐。
“如果我是妳的命,我早就跳樓了。”
在壹個享樂主義者面前談感情是對牛彈琴。他沒在妳傷口上撒鹽就不錯了。
鄭潔是家庭主婦,但生活很苦,因為丈夫老高和兒子阿傑好吃懶做。
忘記懶惰,妳特別虛榮。雖然押金是負的,但是自信,反復在鄰居面前吹牛耍酷。
平時老高品酒,打牌,抽煙,還買西裝,戴手表,穿著體面,壹副道貌岸然的樣子。
兒子有壹份工作,月薪四千,工資太少,但是花費很大。每天要麽泡吧,要麽出去吃吃喝喝。
這樣的父子,自然是什麽都不會做的。沒錢的時候就伸手找鄭傑要。每天鄭傑下班回來,都要伺候壹個小兒子。後來兒子有了孩子,由於兒媳婦長期出差,鄭潔不得不照顧孫子的飲食起居。
在這對懶惰虛榮的父子面前,鄭姐姐總是言聽計從。如果做的菜不好吃,父子倆會罵她壹頓。如果服務不全面,父子二人會摔壞東西。
而鄭潔總是逆來順受,默默承受壹切。
她認為,作為壹個女主人,壹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支撐這個家,對於丈夫和兒子來說,受點苦也沒什麽。
然而,她沒想到的是,她忙了很多年,早就過度勞累了。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有血管瘤,乳腺腺瘤,糖尿病...
兒子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媽媽,第壹個想法是:以後我該怎麽辦?如果她摔倒了,誰來照顧我的孩子?
而丈夫,不但不在乎,反而當著眾人的面鄙視母親:
老婆,妳說妳的人生太苦了。妳辛苦了壹輩子,沒有過壹天好日子,還得了那麽多病。如果我的人生這麽苦,我早就跳樓了!
大家嗤之以鼻,嘆息不已。鄭姐姐的人生真的很慘,有這樣的老公和兒子!
鄭姐姐看到了父子的真面目。但是她忍住了眼淚,沒有哭。我別無選擇,只能認命。
我以為自己病了,輕松了,老公和兒子卻不顧她的身體,壹起大喊:
當妳離開醫院的時候,妳會洗衣服,做飯,照顧孩子。這個病不需要治療,壹時半會兒也死不了。
鄭姐姐提著壹個提線木偶,就像壹個服從命令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她同意丈夫和兒子的所有要求,但仍然不會說壹個“不”字。
鄰居勸她要愛惜自己。這對父子太自私了。但她總是搖頭:妳不吃飯餓死嗎?
有人勸她離開這個家,她還是固執地問:沒有女人的家還是家嗎?另外,小孫子怎麽辦?
自始至終,她從未抱怨過丈夫和兒子。
她的“被奴役”生活真的讓人不寒而栗。
如果壹個家庭裏沒有人在乎妳的付出,甚至妳的生死,那麽這種無謂的犧牲又有什麽意義呢?
多愛自己,遠離享樂主義者。
很難想象和壹個自私的享樂主義者生活壹輩子是什麽感覺。
也許在我們的生活周圍,有很多像劉大爺這樣的“妻奴”,也有很多像鄭大姐這樣的“家奴”。
為了維系夫妻關系,保護家庭的完整,他們選擇了遷就、妥協、屈服,甚至心甘情願地被人使喚、被人支配。
尤其在勞動中,懶惰、虛榮、貪圖享受的人往往成為強者壹方。他們在不斷的需求中貪婪的啃食著對方的勞動果實,漸漸的雙方形成了奴隸和被奴役的關系,直到死去!
在外人看來,我們都覺得是壹種煎熬和折磨。但是在他們自己的心裏,他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正在被毀滅和消耗。
相反,只要看到對方滿意,就覺得很有存在感和成就感。
但他們不知道,正是因為這種盲目的不公和順從,助長了對方的囂張,成全了對方的享受,加深了對方的自私。
沒有人會記得妳受過什麽苦,沒有人會問妳過勞死受過什麽傷,也沒有人會在意妳有壹天可能會倒下再也站不起來…
我想說的是,愛並不意味著付出壹切,不計回報。
面對自私的伴侶,要勇敢地說“不”。
家不壹定是溫暖的港灣,但有時可能是可怕的牢籠。
它禁錮妳的思想,影響妳的靈魂,讓妳甘願被它困住,被它控制。
勤奮如妳,堅韌如妳,何不試著掙脫這個可怕的牢籠,看看外面自由的天空?
健康的夫妻關系從來不是壹方付出生命,另壹方拼命享受。
如果是這樣,那麽這段婚姻就是病態的。而這個病,不僅是他帶來的,也是妳帶來的。
所以,多愛自己,遠離自私懶惰的人,永遠不要透支婚姻中的壹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