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頭暈、疲勞、無力?可能是肝膽有濕熱吧!1祛濕清熱方劑,幫妳辨證調理。

頭暈、疲勞、無力?可能是肝膽有濕熱吧!1祛濕清熱方劑,幫妳辨證調理。

隨著氣溫的升高,很多人壹到夏天就會經常感到頭暈、頭痛、乏力、食欲不振、胸悶、氣短等身體不適。嚴重時還會影響他們的日常工作和學習。去醫院檢查,找不到任何器質性病變。

其實這種情況中醫稱之為“暑”或“苦夏”。

祖國醫學記載,夏季發病是指每年夏季出現的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頭暈目眩甚至長期低燒的綜合征。這種病多是由於感受到夏季的炎熱,導致體溫調節中樞混亂,胃腸消化功能低下。濕熱最容易阻滯氣機,可見胸脅脹滿,腹滿,情緒低落。

其中,肝膽濕熱是頭暈等疾病的常見病因。

頭暈屬於中醫“眩暈”的範疇。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強調了肝與眩暈的關系。《蘇文誌珍大論》中說“凡風落眩,皆屬肝”,並指出眩暈的發作與肝關系最為密切,且“木弱則昏,雲擾則風連,屋內無木。”肝屬木,這裏的木是郁的,說明肝氣郁。因此,肝功能異常是引起頭暈、目眩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然而,夏天天氣炎熱,多雨。自然環境中,濕熱充沛。中醫認為,濕屬陰,熱屬陽,壹陰壹陽,兩者合而為壹,形成濕熱瘀滯。兩者都是常見的致病因素。現代內科醫生也認為濕熱患者往往是致病的。

在大多數眩暈患者中,由於外感致病濕熱,再加上夏季人們偏愛冷飲和食物,容易損傷脾胃,導致濕熱蘊結於肝膽,不利於肝氣,影響清腦等竅,所以出現頭暈、頭重、目赤、牙齦多、口苦黏膩,或伴有惡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粘稠等癥狀。

因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肝病往往累及脾。比如,現代人由於工作壓力大,往往會陷入焦慮、緊張、抑郁等情緒不適的狀態,導致肝郁脾虛,從而引發各種脾胃疾病。因此,肝膽濕熱的患者往往會出現乏力、食欲不振、腹脹等癥狀。與脾胃濕熱不同,肝膽濕熱常伴有脅痛、口苦等肝膽癥狀。

這也是很多肝膽濕熱患者的共同表現。最近很多以頭暈為主訴的患者都屬於這種情況。壹位65歲的家庭主婦,張女士,患有復發性頭暈超過1年。在此之前,頸動脈彩超等檢查顯示頭暈與頸部活動無關,肝功能和血常規檢查也未發現明顯異常。半個月前和孫子吵了壹架,頭暈復發。休息後緩解不明顯,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增加。平時食欲壹般,身體瘦弱,癥狀為精神疲乏,面色萎黃,口幹口苦,口渴,睡眠不好,小便黃,大便粘稠。結合其舌診(舌尖紅,舌苔黃膩),這是壹個肝膽濕熱,脾胃虛寒的證候。

所以對於這類疾病,在清利肝膽濕熱的同時,還要註意健脾和胃,結合具體癥狀、舌診等循證用藥。正如名醫吳鞠通在《傷寒論》中所說:“只有清熱祛濕,才不退,而祛濕則更熱。”在清濕熱的時候,要分清濕熱的來源,整體治療,做到治本。

丹梔逍遙散是治療此類疾病的常用方劑。本方來源於《內經消化》,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牡丹皮、梔子組成。具有養血健脾、疏肝清熱的功效。

上例陳女士用此方治療:牡丹皮、百合、柴胡、當歸、茯苓、麩炒白術、白芍、川芎、白芷、石膏、幹石斛、甘草、醋元胡。調理7天後,頭暈癥狀和發作頻率明顯減輕,口幹略重,食欲和睡眠改善,小便正常,大便逐漸成形,偶爾左下肢抽筋。舌邊紅,苔薄白。繼續堅持調理1個月,停藥半個月頭暈沒有復發。

其實這個方子之所以對這個病有很好的療效,在於它以清肝利膽為主,輔以健脾益氣,理氣解郁,自行消除濕熱,所以肝木不能占土,所以頭暈口幹就消失了。氣血得到補充,脾胃得到補充,四肢肌肉得到滋養,左下肢抽筋就會好轉。方藥相輔相成,調暢氣機,所以有效。

需要註意的是,雖然肝膽濕熱會導致頭暈,但夏季頭暈的原因不僅僅是濕熱,還有可能是氣血不足或其他基礎疾病誘發的。因此,如果妳感到不適,頭暈,頭痛,不要自己吃藥,因為它是濕熱的。壹定要及時咨詢專業醫生,根據辨證調整。

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從以上相關表達中受益,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以點擊我的頭像發私信。

  • 上一篇:寶寶營養不良怎麽辦?如何看待?
  • 下一篇:釋放苔脊的主要作用是什麽?可以壯陽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