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府為什麽衰落到這樣的田地?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壹下大明府的興衰。
大明府位於今天的河北省大名縣。自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名城。大明府年輕的時候,春秋戰國時期就出名了?五鹿城?後來改了幾次名,其中威州最老,最後定在唐朝?大明府?這個名字也壹直沿用到清末。
而且說起這個名字,它其實還有壹個小故事。當時,唐德宗正在建設三年,唐朝瀕臨崩潰。我們的時代占據了緩沖區,他們是獨立的。當時,在河北的三鎮,他們的首領是田嶽、韋伯、節度使。隨著權力和野心的迅速膨脹,他不再滿足於服從唐朝的命令,於是與其他省區壹起自立為王,公開反抗唐朝。
眾所周知,改朝換代第壹件事就是改名字。畢竟新政權需要新氣象,所以田悅把自己的威州改成了壹個響亮的名字,叫什麽?名字?。對他來說,這個名字不僅是個好兆頭,還能充分顯示其顯赫的名聲,提升影響力。
事實確實如此。自從改名為大明府後,這個地方變得越來越有名了。公元907年,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戰亂頻仍時期。壹旦戰爭爆發,首當其沖的就是人民,於是各地人口驟減。按理說,北臨契丹的大明府應該會變得人煙稀少,但事實卻是,它仍然是當時人口流動巨大的城市之壹。
公元960年,趙匡胤的黃袍取代了周朝,建立了北宋。由於北宋重視發展商品經濟,有相對穩定的環境,大明府的經濟越來越繁榮,人口也越來越多。
而這樣的地方,註定是北宋特別重視的地方。的確,宋朝建立後,有東西南北四個都城,分別是河南開封、河南洛陽、河南商丘、大明。
大明府甚至成為了北宋的都城,可見其在北宋政權中的重要性。
之所以可以作為首都,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原因,還有軍事上的目的。
前面說過,北宋的大名府與契丹接壤,但是大家都知道北宋以重文輕武著稱,周邊國家也沒有比它更強大的,但是說到打仗,似乎也沒有比它更軟的了。面對這樣的軟柿子,正處於鼎盛時期的契丹當然不會錯過碾壓它的機會,所以經常入侵北宋邊境。
此時,如果不加強北宋沿黃河的軍事力量,恐怕戰鬥力不強,面對契丹鐵騎連被動防禦的狀態都維持不了。
因此,為了解決困局,北宋官員建議將大明府定為首都,加強大明府的軍事力量,使之成為防禦北方強敵的基地。壹方面可以抵禦契丹繼續南侵的勢頭。如果契丹繼續南侵,大明府出兵支援會很快。另壹方面,大明府的經濟發展是數壹數二的,現在定名為都城對宋朝整體經濟發展是好事。
這樣壹舉兩得,自然得到了北宋統治者的同意,於是大明府成了都城。成為首都後,自然會有相當程度的資源傾斜,依靠這些資源幫助大明府達到了歷史的巔峰。
那時,大明府幾乎家喻戶曉。在高峰期,這個城市的人口達到了100多萬。今天可能人不多,但是在宋朝的和平年代,所有人的口才剛剛超過壹億,大明府這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絕對是數壹數二的城市。而且大明府居住著許多王公貴族,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各種有價值的建築不計其數,百姓安居樂業,壹切井井有條。
小說《水滸傳》中對大明府有過很多描寫,從中也可以窺見當時大明府的繁華。
總的來說,大明府在宋代興盛是因為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當時每次發生戰爭,只有大明府被攻破,才有機會徹底深入中原,進入開封和洛陽兩大經濟政治中心。所以戰爭中最先受到攻擊的是大明府。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北宋統治者對這片土地格外重視,並給予了強有力的軍事支持。
然而,巔峰之後便是衰落,宋朝之後,大明府迎來了它的轉折點。
元朝時期,大明府的地位開始逐漸下降。元朝不再建都大明府,但因為遺產還在,所以還是名城。
然而到了明朝,接連不斷的暴雨導致大明府附近的河流水位暴漲,最後漳河、渭河爆發洪水,淹沒了城市。即使是築起幾十米高城墻的大明府也無法阻擋洪水。城市裏各種值錢的建築都被洪水沖走了,以前的繁華壹去不復返。
城市裏的水要過幾個月才會用完,但是水雖然流走了,卻留下了幾米的淤泥。清理汙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即使淤泥清理幹凈,也不可能修復當時修建的珍貴建築。
在古代,人們是迷信的,他們大多不願意生活在壹個曾經爆發過洪水的城市裏。因為他們認為這裏有洪水,說明這個城市激起了上帝的憤怒。
於是,住在大明府的人開始搬離大明府。
由於基礎設施的破壞和人口遷移,洪水過後,大明府在明朝的地位開始跌落谷底,甚至成為壹座空城。就算後來有人回來住,也不可能恢復昔日的輝煌。如果不是這個變化,大明府不會成為上海深圳這樣的壹線城市,但也不會成為壹個小縣城。
但即使是現在,它已經不再輝煌,但它依然包含了我國從西漢到現在的歷史文化,依然是歷史文化名城,古建築遺跡眾多。所以,大明府要想重新成長起來,依托這些歷史文物,發展旅遊業將是其出路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