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有三種:中風、傷寒和熱病。之前的藥方都是關於中風的。張仲景設計“葛根湯”治療溫病。
臨床上最常用於兒童。小孩子最調皮,整天蹦蹦跳跳,冬天也是。他們在外面玩出了汗,挨了冷風,就感冒了,所以說“冬天怕冷”。
還有壹種流行病與流行病有關。這裏的“疫情”和“服務”是壹樣的。壹個苦力在冬天必須用他的勞動賺錢。當他努力的時候,他會流汗。當外面冷的時候,他會得傷寒,在第二年的夏季至日之前,他會得熱病。
葛根湯
葛根、麻黃、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和十二枚大棗。
葛根湯是治療溫病的最佳方劑。桂枝和白芍,再加上甘草、生姜、大棗,都是桂枝湯,所以葛根湯來源於桂枝湯。
葛根湯的主要癥狀是無汗、惡風、項強、咽痛、咽幹、口渴。加麻黃是因為不出汗,頸背比較結實,所以加葛根。頸背是膀胱經的最上部分。葛根用於將麻黃和桂枝的力量帶到項部,驅除項部的寒氣。所以,喝完葛根湯,汗水會從後頸流出來。
葛根,本草藥材,味甘,性平,無毒。主要用於解渴、解除體熱,是發汗、解肌、升陽、散火的必備藥物。
草藥麻黃味苦,性溫,無毒。是發汗、溶解的必備藥物。
甘草、生姜、紅棗都是滋陰的藥物,可以補充胃中的陰,也就是津液。通常,烹飪對胃有益。中醫治病的同時固胃,胃是汗液的來源。出汗的時候,還能保護體液,甘草還能解除食物對胃的毒害。
所謂經方,就是經方,它的成分是絕對的處方,是不能改變的。在經方的基礎上,可以加減證候。另外,比例是絕對的,是黃金比例。不能隨意更改。妳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大小增減比例或者煮後少喝。
劑量及煎服方法:
“二”代表“錢”,兩塊姜,十二塊棗。先把麻黃和葛根煮開,去掉壹些毒性,再壹起煮,7碗煮3碗。吃完後,被子最好能微微出汗。不需要喝粥,只需要依靠葛根的力量。
葛根湯雖然又用了麻黃和葛根,但是麻黃的用量不能太多,太多了全身都會出汗,所以黃金比例很重要:4: 3: 2: 2。
臨床變化:
鼻竇炎:清鼻涕內冷。葛根湯加白術和附子,白術去濕,附子去寒,葛根帶藥性補腦。如果鼻涕膿稠,則為濕熱,黃岑用附子代替。
兒童水痘:水痘是胎毒,是表面的壹粒,胃腸壁表面的壹片。胎毒在裏面,所以它發燒了。用了葛根湯之後,臉上會長滿痘痘,但是孩子發燒了,精力旺盛。不戳破水痘就會慢慢消失。葛根湯壹劑就夠了。
膝關節痛風:關節腫脹說明表熱裏冷。左右膝的旋轉是因為風,所以在祛濕的同時也去了風。桂枝用於祛風,白術用於除濕,附子用於散寒。這三種藥物組成了痛風的另壹個著名經典方劑:甘草附子湯。
糖尿病人:白術和附子化濕的組合是舒腑湯,是著名的排膿湯。白術和附子同量,可從骨緣或深部逼出膿液。臨床上,糖尿病足在足部有傷口,表現為表熱裏冷。經典方中還有壹種排膿湯,就是紅豆當歸散,痔瘡的膿排出來了。
如果糖尿病足爛了,又剛好得了葛根湯綜合征,除了葛根湯的操作外,加倍白芍的劑量,加快足血回流,讓老血過去。可見經方的含量和比例是絕對的,用法可以靈活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