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包括頜下區長期疼痛,局部腫脹,進食時腫脹。擠壓頜下腺,導管口膿性分泌物溢出。診斷檢查1。詢問頜下區域是否長期疼痛,進食時是否有腫脹,抗生素效果如何。2.擠壓頜下腺,是否有膿性分泌物從導管口溢出。3.雙手觸摸口腔內外是否有結石,頜下腺是否腫脹變硬。必要時可拍x線咬合片。治療方案1,治療1。慢性頜下腺炎多由結石引起,治療以化瘀散結、排石為主。本方以中藥排石湯加減。2.慢性頜下腺炎復發,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應手術切除頜下腺。二、術中註意點1。避免切口損傷面神經下頜緣支的措施:切口應在下頜骨下緣以下65438±0.5cm處。頸闊肌切開後,應靠近深筋膜表面向上分離。2.分開的時候要從表層開始,壹層壹層深入。頜下腺後,要明確找到上頜外動脈的近端,然後結紮切斷。3.在下頜骨舌骨肌深面,註意分離和保護舌神經,結紮頜下腺導管,切除頜下腺深葉。4.應徹底止血,縫合消除死腔,放置引流條或負壓引流管。三、術後註意點1。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2.註意傷口出血情況,口底是否腫脹隆起,呼吸道是否因出血或腫脹而通暢。如遇上述情況,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涎石病和頜下腺炎疾病概述涎石病是指腺體或導管內鈣化性腫塊沈積引起的疾病,90%發生在頜下腺,其次是腮腺。唾液腺疾病的主要癥狀是梗阻:進食時,尤其是吃酸性食物時,腺體腫脹疼痛。這是因為唾液腺結石使唾液無法順利排出,唾液分泌增多。食物越刺激唾液分泌,癥狀越嚴重。發生在頜下腺時,可伴有同側舌體或舌尖疼痛,並放射至同側耳和耳。因為不可能完全堵住唾液腺,所以唾液可以逐漸流出來。分泌物減少後,唾液腺逐漸萎縮,疼痛消失。唾液腺常有慢性炎癥表現,如腺體增大、變硬、輕度壓痛;導管口紅腫,可擠出少許膿液。慢性涎腺炎的急性發作可能會引起局部紅腫和疼痛。唾液腺結石長期存在,但由於長期炎癥的影響,腺體組織呈現變性,甚至纖維化,腺體變硬,導管變成堅硬的結節狀條索,梗阻癥狀逐漸消失。少數輕微涎石癥的涎石癥患者可自行排除,或采用流涎、按摩等保守療法促進排泄;但是大部分都需要手術切除。如果導管的後端靠近腺體或腺體內的涎石,則在去除涎石後,會出現多發性涎石、唾液腺腫脹和腺纖維化,需要去除(切除)有涎石的腺體。疾病描述涎石病是由腺體或導管中的鈣化團塊引起的壹系列病理變化。約85%發生於頜下腺,其次為腮腺,偶爾發生於上唇和唇頰的小唾液腺,舌下腺少見。唾液腺結石通常會阻礙唾液排出並引起繼發感染,從而導致腺系統的急性或復發性炎癥。癥狀和體征可見於任何年齡,尤其是20-40歲的年輕人。患病時間短的幾天,長的幾年甚至幾十年。小唾液腺結石壹般不會造成唾液腺導管阻塞,也沒有癥狀。當導管堵塞時,可能會出現壹系列的唾液腺阻塞和繼發感染的癥狀和體征:①進食時,腺體腫脹,患者感到脹痛。停止進食後不久,腺體自行恢復,疼痛消失。然而,在壹些嚴重梗阻的病例中,腺體腫脹可持續數小時、數天,甚至完全消退;②導管口黏膜紅腫,擠壓腺體時可從導管口看到少量膿性分泌物;(3)導管內結石,雙手觸診常可觸及硬塊並有壓痛;④鹽石堵塞導致腺體刺激感染,反復發作。炎癥擴散到鄰近組織,可引起頜下間隙感染;慢性頜下腺炎患者臨床癥狀較輕,主要表現為進食時反復腫脹,腺體硬結。涎石形成的原因不是很清楚,壹般認為與局部的壹些因素有關,如各種原因引起的異物、炎癥、唾液瀦留等。也可能與體內無機鹽代謝紊亂有關。有些涎石癥患者可能會合並身體其他部位的結石。病理生理性涎石病多發生於頜下腺,與以下因素有關:①頜下腺為混合腺,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比腮腺分泌物更粘稠,鈣含量高壹倍,鈣鹽易沈積;②頜下腺導管向下向上,腺體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動。導管較長,在口底後部有壹個彎曲的部分,導管的整個過程曲折。這些解剖結構使唾液容易停滯,導致涎石的形成。根據頜下腺腫脹並伴有疼痛、膿液從導管口溢出、雙手觸診導管內堅實等特征,臨床上可診斷為頜下腺涎石合並頜下腺炎。輕者要做x光檢查。頜下腺涎石應選自下頜橫牙合片和頜下腺側位片。前者用於頜下腺導管前方的涎石,後者用於頜下腺導管和腺體後方的涎石。鈣化程度低的涎石,即所謂的陰性涎石,在X線平片上很難顯示。急性炎癥消退後,可進行涎管造影,涎石顯示圓形、橢圓形或梭形充盈缺損。對於已經確診為涎石癥的患者,不應該首先進行涎管造影,以免將涎石癥推到導管或腺體的後面。治療計劃較小的涎石可以保守治療。要求患者口腔內有蘸檸檬酸的棉簽或維生素C片,或吃酸性水果或其他促進唾液分泌的食物,有望自行排出。涎石,可以觸摸到,相當於下頜第二磨牙的前部,可以通過口內導管切口去除。涎石位於頜下腺內或頜下腺導管後部及部分,頜下腺反復感染或繼發硬化性頜下腺炎,腺體萎縮,已喪失攝取和分泌功能,可用於頜下腺切除術。近年來,壹些學者采用了壹些新的治療方法,如碎石機、激光碎石、唾液腺內窺鏡導管碎石等,取得了壹定的效果,但還需要積累更多的經驗。希望對妳有幫助。
上一篇:有哪些去除眼袋的方法?謝謝大家的提問。下一篇:吃大蒜的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