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炳安說,端午節源於中國古代的龍舟節,原始先民希望用龍的威懾力趕走壹切災難和邪惡。此後,端午節以消除疾病、避兵避鬼、驅邪消災的形式流傳下來。賽龍舟,用彩線裹手腳,用楝樹葉和蘆葦葉包粽子,采摘艾葉,用菖蒲水洗頭,喝雄黃酒和朱砂酒,采摘草藥,佩戴香囊,懸掛鐘馗畫像或辟邪的符號等。,都與節日的主題密切相關。
吳炳安解釋說,每年農歷五月,太陽精神急劇上升,天氣開始燥熱,瘟疫容易蔓延。另外,蛇和昆蟲比較活躍,容易咬人。中國古書《夏鄭瀟》載:“此日儲藥以除毒氣。”長此以往,就會成為壹種習俗。不僅漢族人會在酷暑來臨前進行壹次大規模的防疫除病活動,很多少數民族也是如此。
吳秉安指出,現代很多年輕人只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其實只是湘鄂情的傳說。在江浙壹帶,人們在端午節增加了祭祀伍子胥的內容,紀念越王勾踐和他孝順的女兒曹娥。當然,當地的端午節文化,如紀念屈原、祭祀伍子胥、向曹娥致敬等,都可以延續下去,但這種當地歷史文化的延伸,終究無法取代全國性的民俗節日。是時候讓更多的人了解端午節防病祈福康泰的本義,搶救和保護其原有的文化形態了。
端午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習俗很多?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李建國表示,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壹。從史料記載來看,“端午”壹詞最早見於西晉人寫的《方誌》:“仲夏端午,烹粟”。端午節作為壹個節日,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端午節也叫龍舟節和端陽。“結束”是“開始”的意思,也就是“開始”的意思。古人稱“初壹”為“末壹”,“初五”為“末五”。《端午》中的“五”字與“午”相連。除此之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其他的名稱,如"雙五節"、"五月節"、"沐浴蘭花節"、"女兒節"、"中秋節"、"詩人節"、"龍舟節"。
主要習俗有:掛菖蒲、插艾草、百病遊、掛鈴造像、搏擊比賽、擊球、蕩秋千、吃粽子、用雄黃畫小孩、喝雄黃酒、喝菖蒲酒、吃五毒餅、賽龍舟、戴香囊、準備祭品等等。
參考以上內容?環球網-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