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大多數患者無疼痛,唯壹的癥狀是月經期間不從壹側或兩側乳頭溢出血性(或黃色)液體,患者內褲上常有血性分泌物。有時在乳頭或乳暈附近可摸到腫塊,常為單側、單發,大小如櫻桃。它溫和柔軟,不粘在皮膚上。可推,如輕輕擠壓腫塊,有時可見血性液體從乳頭流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生長速度比較慢,壹般不會長到很大。如果突然增大,往往與出血或惡變有關。壹般認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良性的,但6-8%的病例可能會變成惡性。
導管內乳頭狀瘤可見於成年女性,但最常見於40-50歲。75%的病例發生在乳頭附近的乳腺導管增大部位。
由於該病可能會惡變,應爭取早期手術切除。如果能摸到腫瘤,可將細探針插入出血的乳腺導管,然後沿探針切開乳腺導管,找到腫瘤並切除。如果腫塊不可觸及,可沿探針楔形切除乳腺導管及其周圍的腺體組織。對於年齡較大的患者,可以考慮單純乳房切除術。所有切除的腫瘤應常規進行病理檢查,如有惡性腫瘤應行乳房根治術。
中醫認為,溢乳“因過度焦慮,肝脾受損,肝不藏血,脾不統血,肝火旺,血不統血,故亦為溢乳”。據《擇醫大全:論哺乳期門主》記載,肝氣郁結清火的治療以疏肝解郁、清火為主;如果脾虛不能控制血液,主要是引血到脾。
功能指示:
功能:疏肝熄風,通絡清熱。適應癥為溢乳和溢乳。
處方組成:
桑葉10g、菊花10g、牡丹皮10g、赤芍10g、白芍10g、連翹15g、夏枯草30g、蒲公英30g、艾葉10g、陳皮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