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以毒攻毒」的醫學道理是什麽?

「以毒攻毒」的醫學道理是什麽?

小說裏經常有這樣的情節:主角因為各種原因被惡人毒害,無處可治。後來,機緣巧合,另壹種毒力降臨到我身上。兩毒未死,後者卻成了前者的解藥,讓讀者感嘆天無絕人之路——這就是“以毒攻毒”。

“以毒攻毒”出自宋《路有壹窩史》:“若劫壹寨,攻壹謀,後不可為也。以毒攻毒,仁者見仁。”指用毒藥治療毒瘡。比喻用壞事或自身矛盾來反對壞事,或用惡毒的手段對付惡毒的手段。明道宗彜《輟耕錄》:“骨犀,性毒,能解毒,蓋以毒以抗毒。”馮明夢龍《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婦》:“今日服了毒酒,沒想到,就如醫書《以毒攻毒》壹般。很多邪惡的血液在我的皮膚裏進進出出,毒氣被排盡,連癤子也漸漸好了。”張清《道光二十二年》:“張屬軍,故晚輩若能知盜行,則編入營中,以毒攻毒,亦有弊。”

《說文解字》第壹個“毒”字的解釋是:“毒,濃而害,常出於毒。”可見這個“毒”可以指毒品,通常指毒性更嚴重的毒品。王冰註:“以毒攻其病。”

《論語·經》曰:“毒為猛藥。”也可以指治療疾病的方法和手段。

《說文通訓·丁勝》:“毒用為監。”“監管”和“治理”是壹個意思。攻治,除了攻瀉之外,還可以指壹些特殊的治療方法,與補法相對。活血化瘀、化瘀、軟堅散結、化痰、疏裏攻裏、散結等都可以稱為“攻”法。

《李周天官》:“壹切治法,皆以五毒攻之。”

《論醫學的起源與發展》:“實邪所傷,急攻之,故用猛藥。”可以做個例子。其他療法也是如此。比如《靈樞狂》說:“左強襲其右,右強襲其左,血止。”

《傷寒論》辨證論治太陽病:“微數之脈不宜灸。因為火為邪,煩而叛逆,追虛求真,血散於脈。內火雖微,但有力。”第二種“毒”不僅僅指壹種病情兇險、進展迅速、病情危重的疾病,還指壹些由“毒”引起的疾病,如暴力、感染、汙穢、纏綿、邪重等。

其實,雖然沒有小說中描述的那麽誇張,但藝術源於生活,“以毒攻毒”也是中醫重要而獨特的療法。他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周易》。《幹壹》:“用壹個聲音回應,用同樣的精神尋求。水濕則火幹。”它的意思是,任何事物在各個方面都是相互聯系的,只要在某壹點上有相同,就會在某壹方面產生親和感、互補感、協調感和有益的聯系和作用。

“以毒攻毒”可以認為是“同氣相求”,在基本原理上也是壹種相互發展、相互抵抗的現象。同根生的東西有相似的交融屬性。詩經:“瓦科呢?”這不是斧子。”東漢鄭玄註:“伐柯之法,唯能以斧,此以其類求其類。“同理,中醫的毒,就是因為藥物和病氣是“同氣”,“氣相近,則除其類”,而攻毒,從而達到以偏概全,相得益彰的目的。

中醫以毒攻毒的思想起源於蘇文《劉鄭源集大論》。《周慎齋遺書》解釋為:“蓋女屍,則無害,毒不礙。壹般如果是因為胎兒生病,應該優先考慮胎兒。若胎兒因患病而不安,宜以急癥處理,故重則用毒也可。”可見,只要藥物得當,即使是毒藥,只要使用得當,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醫法靈活,用藥之弊說》:“病時,烏頭砒霜為寶;有病的話,參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

藥可以是病,毒是聖藥;藥是不對癥的,哪怕是輕微的,也會傷害身體。說明只要身體有疾病,哪怕是孕期和圍產期,都是可以用藥物治療的。強調的是,毒藥是相對的,合理使用的話,有毒無毒。如果使用不當,可以是有毒的,也可以是無毒的。此外,蘇文的臟氣法理論、毒攻邪理論、蘇文的真理性理論,更重要的是,它們還為以毒攻毒規律的形成和運用提供了旁證。

神農《本草經》中,《傷寒論》中附子、附子、巴豆等劇毒中藥的使用,就是以毒攻毒的具體應用。

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以毒攻毒”、“以毒攻毒”等記載。在羅的《莊嚴方便經》中有這樣壹句話:“妳還是被蛇所蟄,毒是被毒所滅。葛洪的《肘後》在“我要康復,但也要以毒攻毒”的論述中,有壹種“咬死狗,取腦養心,然後不復發”的治療方法。孫思邈將瘡病人的膿血汁接種在健康人的皮下,預防天花等。,雖然沒有明確說“以毒攻毒”。孫思邈的《海印經緯》治療眼疾,高突眼,銳旋,兇險有害。據說這是“以毒攻毒”,是中醫文獻中“以毒攻毒”的早期使用者。

柳宗元《捕蛇者說》:“若以蠟為餌,可殺強風、攣縮、瘺管、殺筋、殺三蟲。”這不僅總結了永州毒蛇治療多種疾病的作用,也從壹個側面證明了以毒攻毒的應用。

這壹時期,以毒攻毒的方法得到了拓展和應用,其治療思想已經得到了清晰的體現。“以毒攻毒”的理論和“以毒攻毒”的思想,擴大了這部法律的治療範圍。

到了唐宋時期,以毒攻毒的療法已經深入發展。宋代禪師柯欽引《武元佛果禪師語錄》說:“以言說話,以機抓機,以毒攻毒,以用斷。”比喻用對方所用的手段制服對方,或以其錯誤克服其妄想,擴大了以毒攻毒的適用範圍。

《吉煒包書》較早明確闡述了藥物“以毒攻毒”的應用。其雲:“暴疾為暴藥,此所謂以毒攻毒”;“就是要根據病情吃藥,開始的時候兩塊錢,比如三錢五裏,五裏四塊錢,早晚六塊錢。要阻止這兩件事,還說以毒攻毒。”明確了以毒攻毒的應用原則,制定了具體的使用方法。

元增的《談活著的年輕人》記載了梨汁飲料治療兒童潮熱的情況。所用藥物為柴胡、人參、黃芩、前胡、秦艽、甘草、黃花蒿,蓮藕壹片、梨壹片,薄荷兩片、地黃壹寸,各煎壹半。據說這個方子治療寒熱脾積,形似瘧疾。認為此證是由於脾氣優於陰陽,寒性在先,陰多於陽;其熱在後,陽盛於陰。晚會後寫了壹段雲:“飲梨漿,以毒攻毒。青蒿入藥禦寒,其熱不在,寒性不會加。自然光榮和諧,陰陽合而為壹,寒熱又不在。”這個方子不是壹味的用毒,但是作者也說了,以毒攻毒不壹定要用毒。以對癥治療疾病,以藥性治療人體疾病,也屬於以毒攻毒,使以毒攻毒的方法不斷深化和拓展。從“以暴制暴”到“以毒攻毒”,引申為對癥治療或借助藥物的藥性治療疾病。

《外科精要》中的血竭膏由露蜂房、黃丹等毒品組成,雲“血竭膏,以毒攻毒”是處方後註射。《世壹德消方》中的肖傑化毒散方,治痤瘡未發,且“以毒攻毒,即使快出,亦無邪病”,使抗毒直接從治療思想、治療原則層面過渡到臨床應用。

從明清開始,是“以毒攻毒”的豐富完善期。

《本草綱目》記載了許多以毒攻毒的中藥,如蛇角“消腫排毒,以毒攻毒”;蜂箱“為外科、牙科等疾病所用,亦用於以毒攻毒、殺蟲”;烏頭“開頑痰,治頑瘡,以毒攻毒。”葉根據"李周之毒攻病,蟲蟻之血攻邪結"運用全蠍、蜂箱、地龍等蟲藥治療慢性疼痛、瘧母、積聚、癔病等疑難雜癥,為治療疑難雜癥選擇蟲藥提供了參考。

這時出現了很多具有“以毒攻毒”功效的藥方。陳思成《秘錄》中治療黴瘡的核心藥物“生生如”方,由砒霜、輕粉等藥物制成,具有“以毒攻邪”、“治頑毒、頑癬”之功效。陳世功的“正宗術”“蟾酥丸”使用了輕粉、雄黃、蟾酥等劇毒中藥,且以內服為主。藥方後註明“確有重生之力,為邪疾中上藥”。顧世誠《擇醫大全》神化丹,治壹切無名腫毒,壹開始立即服用。“以毒攻毒,削硬導滯如神”。張錫純的《乳水丹》中含有凈輕粉、網紅粉、露蜂房等藥物,治療“楊梅瘡毒,遍布全身,深入骨髓”。這些都是中醫“以毒攻毒”療法的具體應用。

在臨床應用中,以毒攻毒的方法應用於各個臨床科室。

在治療風濕、傷寒、慢性關節痛方面,修訂《傷寒論》指出:“邪毒留,法要以毒攻毒。”醫書上也有記載“以毒攻毒致痤瘡,如穿山甲、人牙、蟬蛻”。

陳士鐸《本草新編》中“關中”壹文明確提出“此物有毒,可解毒,所謂以毒攻毒”;認為蟾酥“解毒如神,以毒制毒。”解釋附子“以毒治毒,即附子有毒以祛毒,無毒以治毒”。至此,以毒攻毒的應用逐漸走向完善和精細化。

綜上所述,以毒攻毒法的發展與中醫理論的其他內容壹樣,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規範到靈活、從模糊到清晰、從局部到整體的發展過程,其思想生動、向前發展,體現了我國中醫的獨特成就。到了現代,以毒攻毒的研究越來越清晰,對治療惡性腫瘤、艾滋病、皮膚病等疾病頗有療效。在現代生命科學中,以毒攻毒也是元素之間的對立。通過對成分之間的拮抗作用的定義,可以認為生物效應是當今臨床實踐的概括。

正如西方諺語所說,“妳的毒藥是他的蜂蜜。”有些人避免不了,也可能發生別人高興的事。所謂毒蜜,真的是因人而異。

  • 上一篇:卵泡成熟不破裂怎麽辦?
  • 下一篇:散文:母親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