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烏頭有毒,用不好會死人的。附子的用量壹直有爭議。通常附子的用量不超過15g。臨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將劑量增加到30克左右。內寒嚴重,可增加到50克左右。所謂的“火神派”會用掉100多克。具體用量視具體情況而定。
附子壹定要先炒,半小時約9克,1小時約15克,2小時30克以上,再煎兩次,煮40分鐘。炒附子的時候,可以加壹片姜,30克左右,搗碎。最好加50克蜂蜜,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
說完附子,我再推薦壹個名方——附子理中湯。附子理中湯出自明代方賢《妙方》,由人參65,438+00g、白術、幹姜(制)、附子、炙甘草5g組成。主治:中寒濕,嘔吐虛弱。經常有壹些慢性腹瀉的患者來找我。雖然不是大病,但是身體再好,對於慢性消耗,腹部酸痛,出門頻繁跑廁所的尷尬,都會難以承受。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導致腹瀉的因素有:情緒、微生物感染等。中醫認為此病屬於瀉痢、腸風、臟毒範疇。潰瘍性結腸炎主要是脾虛濕盛所致。找出病因後,要標本兼治,溫中健脾,澀腸止利,治療過程中除濁。我選擇的基本方子是“附子理中湯”,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加減。
有壹天,壹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帶她媽媽來看病,她媽媽來看望她。為了讓食物更美味,女孩煮了太多的食用油。吃完飯,她媽媽開始消化不良,要上廁所。從吃飯到來我診所,短短幾個小時,我上了五次廁所。女兒擔心媽媽會脫水,就把她帶到我這裏。
舟形烏頭
第壹次見她,發現她的臉很白,看起來很累很累,好像要扶著她走路。看舌苔,舌質淡,苔薄白,脈沈弱。我問她喜不喜歡喝溫熱的食物,特別是涼的。她說,妳怎麽知道家裏吉林很冷,沒想到這麽冷。我穿上所有我能穿的厚衣服,但仍然覺得冷。
此外,她還說,家裏排便的次數比較多,壹天三四次,大多在淩晨四五點鐘。壹聽到肚子咕咕叫就要馬上起床上廁所,排便後癥狀消失。還有壹個奇怪的現象。每次吃完都要上廁所解大便,但是又要吃飯,所以要這裏吃那裏拉。這種癥狀持續20多年。如果碰上很多次,就吃點止瀉藥,次數會減少。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除了瘦了沒什麽不好,她也不在乎。
按照她的說法,這屬於腎陽不足的烙印,導致命火衰微,火不暖土。我讓她停用其他止瀉西藥,開了六劑附子理中湯讓她用水送服。
壹周後,她女兒再次來到我的診所,高興地說,媽媽拉肚子的次數明顯減少了,以前拉肚子前肚子還會咕咕叫,現在好多了。只是,媽媽明天就回老家了。妳需要帶些藥回來嗎?我給她開了三劑附子理中湯,外加炒山藥15g,黃芪20g。
壹個月後,老人的女兒來感謝我,說我治好了她媽媽20年的腹瀉。現在她的食欲好多了,精神也好多了。每年八九月份是嬰幼兒秋季腹瀉的高發期。這個時候去醫院,兒科靜脈輸液室裏肯定是哭聲壹片,80%的家長都是來陪孩子打點滴治療腹瀉的。但對於秋季腹瀉引起的輪狀病毒感染的患兒治療幾乎無效。如果這個時候改用中藥,效果很好。
推薦中藥方劑:紅參、附子各5-10g,肉桂、茯苓各10-15g,甘草3g,每日壹劑,水煎服,少量多次服用,療效顯著。脫水者可根據脫水程度口服補液鹽。也可以用少量的鹽、葡萄糖、溫水制成補液鹽,也能起到作用。
這個方子表面復雜,實際上是桂附理中湯和申思丸的組合。若患兒伴有食物濫用和嘔吐史,應加服壹黃散(青皮、陳皮、丁香、訶子、炙甘草);腹脹者可加入小茴香、防風;大便又白又淡,四肢不溫。加入附片和炮制好的生姜;發熱舌苔白、黃、厚,加荷葉、姜汁炒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