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被擊打或毆打而引起的面部腫脹。
外傷後面部腫脹可在24小時內給藥,局部冰敷以減少出血和進壹步腫脹加重,熱敷可超過24小時,使腫脹易吸收,消腫。
1.帶著去殼的雞蛋滾來滾去。
2.用冰或冰水。其實用冷水是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用冰水,因為強烈的刺激會傷害皮膚。建議用毛巾包裹冰塊,最好用冰袋。
3.如果不是離眼睛太近,可以擦壹點藥油祛瘀消腫,但是不要擦的太用力。輕輕摩擦後,要擦掉或洗掉臉上多余的油脂。
過敏導致面部紅腫。
考慮到是日光性皮炎,使用利尿劑:有明顯消腫作用,經常口服氫氯噻嗪25g,壹日三次,或10ml 25%硫酸鎂加500ml 10%葡萄糖靜脈滴註,壹日1次。
二、面部浮腫的原因
1.腎臟水腫、眼瞼水腫、面部水腫,並迅速蔓延至全身,呈非凹性水腫。
2.肝源性水腫,水腫首先看到下肢,然後擴散到全身。嚴重者腹水也可占優勢。
3.心源性水腫,通常是下肢水腫。
4.營養不良性水腫,下肢或全身凹陷性水腫。
5.其他甲減患兒,由於甲狀腺激素不足,主要在眼瞼、面頰或四肢出現非凹陷性水腫。
心臟病、肝病、腎病、內分泌疾病和壹些營養不良疾病都可能出現水腫癥狀,壹般情況下都要去醫院。但是有些水腫是生理反應。下面,我們來看看:
案例1有些中年女性,早上起床後,突然發現自己的臉很胖,眼瞼和面部略腫,下肢皮膚有凹陷性水腫或緊繃感。隨著壹天的流逝,可以逐漸減少和消退。
診斷1特發性水腫,或血液循環不良的水腫。面部浮腫多發生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不好的人身上。這個群體包括習慣睡前大量飲水的人、經常久坐的人、飲食習慣重的人、經常熬夜的人、天生身體代謝差的人。影響就是血液循環系統的效果變差,來不及排出體內多余的廢水,水分停留在毛細血管甚至回滲到皮膚裏,導致腫脹水腫。這種水腫在起床活動壹段時間後會慢慢自動消退。
案例二有些人,尤其是肥胖且在炎熱的夏天不愛運動的人,往往會因為環境溫差的影響,莫名其妙地出現下肢浮腫,入夏後會自行消退。
診斷2反應性水腫。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炎熱高溫導致體表血管擴張,動脈血流量增加;淺靜脈擴張增加毛細血管濾過壓;再加上長時間站立或坐著,體液在皮下疏松結締組織的縫隙中滲出,緩慢回流,從而引起下肢水腫,多見於肥胖或老年人。
案例三壹些習慣於飲食“重口”的人,往往會出現下肢浮腫。
診斷3水腫伴營養不均衡。我們壹直在強調“低鹽”飲食,但有些人就是不重視。當飲食中鹽份過多,缺乏某些礦物質時,容易引起營養不良性水腫。如果有什麽慢性病,那就更麻煩了。
案例四長時間站立、行走、下蹲或坐著時,妳會發現妳的下肢或雙腳“緊繃”。女性購物時的體驗最好。如果稍作休息或改變體位壹段時間,水腫可自行緩解消失。
診斷4體位性水腫。近年來發現,當人直立時,體內醛固酮分泌增多,可引起暫時性水鈉瀦留,從而引起水腫。有些工作中要長時間站立或坐著的人,如學校老師、手術室外科醫生等,由於重力導致血液和水分回流緩慢,膝蓋以下容易出現水腫。
案例5部分健康女性在月經前壹周或半周出現眼瞼、手背、足踝甚至下肢輕度水腫,或伴有乳房脹痛、盆腔沈重,以及煩躁、失眠、乏力、頭痛等神經官能癥狀。
診斷5經前水腫。這種水腫多與月經周期和內分泌功能的變化有關,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月經來了,排尿量增加,水腫等癥狀可以逐漸消退。
案例6服用壹些藥物後,臉部、手腳腫脹,停藥後水腫逐漸消退。
診斷6藥物性水腫。如果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睪酮、雄激素、胰島素、硫脲、甘草等藥物,可引起體內水鈉瀦留,導致水腫。